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肃南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方略


  摘要:畜牧业追求效益最大化带来了牲畜数量剧增,满足了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但超载放牧、过度利用,也是草原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扎实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关键词:畜牧业 转型升级 供给侧 供给结构 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围绕市场的需求進行生产,不断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肃南县草原畜牧业发展需按照 “提质增效转方式,稳定增收可持续”的方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推进畜牧业现代化。
  一、传统草原畜牧业是肃南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
  肃南县经济虽然步入工业化,但传统草地畜牧业仍为支柱型经济。然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到了瓶颈,后劲严重不足,牧民增收途径变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促进畜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改革开放30多年来肃南县传统畜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5年,肃南县各类牲畜饲养量达到123.15万头(只),其中细毛羊达70.1万只,牦牛4.45万头,其他牲畜48.6万头(只),绒毛、肉类、鲜奶产量分别为2232.69吨、10080吨、2382吨,2015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32元。目前该县有高原牦牛养殖大户4945户,肉牛、肉羊育肥户2418户,年育肥出栏肉牛肉羊50万头(只)以上。以牛羊肉精深加工为主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个,年销售牛羊肉150吨,实现销售收入1700多万元。近年来还建成了7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6万只绒山羊生产基地、5万头肃南牦牛生产基地、800头甘肃马鹿驯养基地和5万亩人工草地。
  进入新世纪的十五年,肃南县畜牧业呈现增长率逐步递减趋势,“十五”期间牲畜增长率为6%;“十一五”期间为3%;“十二五”期间大致1%左右。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畜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肃南县牲畜数量不断扩张,早已达到了草原承载能力的级限,今后依靠草原数量无限扩张之路显然已无可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必须通过规模化养殖实现量的扩张达到质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的发展给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收益,肃南牧民人均纯收入远高于周边农业县人均纯收入。“十二五”以来肃南县把保护草原生态和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以建设“绿色畜牧名县”为重点,按照“生态与经济兼顾、速度与效益同步、发展与保护并重、当前与长远并举、饲草与养畜平衡”的原则,突出草地生态综合治理、畜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全县畜牧业生产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畜牧业现代化雏形已显,合作经济、小型牧场等成为集约化经营的形态;畜牧业+互联网已经为新业态,并出现了绵羊网上认领,远程监控养育全过程的新型合作社。
  二、肃南草原畜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传统草原畜牧业蕴含很多生态文明元素,某种意义上符合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但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也表露出很多不足之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生产条件的改善转变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但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并没有完全改变其靠天养畜状态
  传统草原畜牧业靠天吃饭、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很大,自然条件好发展就顺,反之挫折也就大。草畜双承包后,广大牧民仍然是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主要靠天吃饭。传统草原畜牧业流动性游动生活,20世纪80年代,牧民开始定居。草畜双承包,极大调动了牧民生产积极性,牧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然而,定居使周围牧草退化严重,特别是草场承包到户后,牲畜被固定在有限的草场上,过度啃食、踩踏加剧了草地的退化、沙化,毒草化。
  (二)其他制约因素分析
  发展方式落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支持,生产规模有限;农牧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认识滞后,新技术应用的力度不大。
  三、突出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当前畜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所谓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表现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强调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肃南草原畜牧业,能够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绿色安全肉类和鲜奶产品,但就肃南畜产品生产总量而言,小而散的生产方式是短板,严重制约了畜牧业发展。以2015年春节期间肃南县市场上牛羊肉价格为例,张掖市市场上牛羊肉价格呈下降趋势,由10月份的每市斤18左右下降到春节期间12元左右。而肃南县纯细毛羊肉,由10月份的16/斤元左右上涨到18—20元/斤;高原牦牛肉由10月份28元/斤上涨到30元/斤,而且肃南市场上牛羊肉供不应求,春节期间出现缺货现象。当然,其中有许多牛羊远销周边及外省,但总体上还是生产规模小。祁连山原生态的天然牧场培育出的半野味绿色牛羊肉有着潜在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人们盛赞肃南牛羊“渴饮矿泉水、饿食中草药”美誉,美味独特,品质上佳,产品安全性高。但生产能力低下,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肃南县毗邻的甘州区,2013年已形成20万只肉羊、10万头肉牛、2万头奶牛、10万口生猪的养殖规模,而畜牧业并不是他的主产业。作为畜牧业生产县,出现市场短缺,不能自足,充分说明目前草原畜牧业规模和数量很小,是生产的短板。
  (一)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提高规模效益
  标准化程度低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加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稳定、先进技术难推广等现象。适应市场需求,着力推进畜牧业生产,进行内部产能结构优化调整是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当前急需继续开展高山细毛羊、高原牦牛生产性能测定,推进细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高原肉羊肉牛组织化、一体化水平。推进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组织化一体化发展,引导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加快转型,完善产业健康理性发展机制。在推进规模化的同时,更加突出标准化,在推进产业化的同时,更加突出品牌化。虽然肃南有“赛美努”羊毛、“九排松”等品牌,但缺少行业龙头、行业品牌。在推进高效化的同时,更加突出安全化。畜牧生产要追求一定的效益,否则,畜产品数量难以增长、产业水平难以提高、大起大落难以改变。在推进优质化的同时,更加突出特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