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猪周期”现象的求解与调控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kjjf/kjjf201708/kjjf201708200-1-l.jpg
  摘 要: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在农业领域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对于农村经济改革发生了比较在有影响,农业养殖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农村养殖业中猪的养殖占有比较大的份额,是农业养殖经济大头。在国家新型政策调整,农村猪养殖业跟进直接影响着的农民的经济收入。本文立足国家供给侧结构的改革,从猪养殖业入手进行养殖策略的分析猪周期现象及其产生原因、供给侧结构下猪周期的变化规律,使猪养殖产品符合市场规律获得最大化的增殖空间,为新型农村养殖改革与发展提起自已的见解。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猪周期;农业养殖;求解与调控
  随着供给侧改革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推进,中央的逐项政策陆续出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在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今儿实现降本增收,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农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猪养殖不仅满足国计民生的日常消费,而且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和通胀预期等经济全局影响巨大。如何利用好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紅利来实现对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下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阐述“猪周期”现象,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该问题进行求解,提出调控建议。
  一、“猪周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常客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猪肉价格呈现某种程度的周期性变化。“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从2012年至2016年底,总共经历了两轮大的“猪周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影随形。其中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普遍达到了10%以上,并带动了同期居民消费者指数同比数据的上涨。
  二、深究猪周期产生的原因
  “猪周期”与居民物价指数走势高度一致成为了经济领域的一大景观,纵观全球经济,我国的价格总水平受到猪肉价格的影响最为明显,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大国,以美国农业部(USDA)2016年度供需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2016年度消费猪肉55,870,000吨,相比2010年消费量增长了10%。同期美国国内猪肉消费量为9,811,000吨,仅为中国消费量的17.5%左右。从猪肉消费的增量数据来看,除个别年份出现消费量负增长外,绝大多数年度猪肉消费增量均在百万吨级别。
  2)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决定了特殊的肉类消费结构。经典经济学中,明确提出了不同种类的肉类在价格出现巨大差异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替代关系。如果一种肉类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时,消费者会选择其他种类的肉类。然而,在中国饮食体系中,猪肉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非替代性的特点,因此,肉类之间的替代关系并不明显,也促成了猪肉在饮食中无可撼动的地位。以2016年数据为例,中国国内牛羊肉消费量尚无法达到猪肉的40%。
  3)我国猪肉饲养处于从“散养”到“规模养殖”的转变过程中,散养占据的比例较大,受市场冲击影响更大,抗风险低,市场行为趋同,进一步放大了猪肉周期的波动性。以2014年全年为例,猪肉价格同比长期处于负值,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散养的经营模式出现较为明显的亏损,净利润为-242元/头。受此影响,大批散养供应商出现经营困难,被迫降低规模。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求解“猪周期”
  “猪周期”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最重要命题之一。尽管经过多次改良,目前猪肉的生产结构仍然十分落后, 55%是由年均出栏 500头以下的猪场构成,生产方式也较为落后,追涨杀跌情绪严重。另一方面, 环境容量约束的考验愈加严峻, 农产品在“卖难”和“买难”之间徘徊, 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都需要改善。推动农业生产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率,才能从源头上把类似“猪周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从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受益。
  首先,形成猪肉生产环节上的行业集中度。在行业快速规模化的过程中,龙头企业通过完善的管理流程及规模化生产带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很有可能将出现 2-3 家出栏超千万头、市值超千亿的企业,并宣告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取得阶段性成功。其次,伴随改善环保的步伐,加速落后产能的去产能化。水十条、土十条等政策法规的颁布,掀起一场浩浩汤汤从南至北席卷全国的猪场拆迁风波,中小养殖场主被迫拆迁猪场,不敢盲目补栏。再次,散养户快速退出的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建设,提升散养户的机会成本。从图2中,我们不难发现,规模养殖的总成本要远低于散养,究其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带来的人力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加快城镇化的步伐,使得散养户的机会成本上升,提升农民入城后的收入,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更为自然的选择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
  四、总结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结构调整, 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生猪养殖业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的契机,通过形成集中化养殖,实现效率及运营上的提升,降低市场的趋同行为,从而降低“猪周期”的价格波动及对经济的冲击。
  作者简介:魏琳,女,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学生,酷爱经济学研究,有多篇文学作品和论文在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