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护理预防股骨头置换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60例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规范护理,方法包括护理评估、健康教育、体位护理、一般护理、康复指导,观察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本组6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其中1例继发肺栓塞死亡1例;1行血栓取出及静脉滤器置入术;行药物溶栓、抗凝治疗2例,治疗后患肢功能恢复。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执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进行细致的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正确的康复指导,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关键词】骨折; 股骨头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6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204-02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后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大,人工假体置换术可避免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由于手术和创伤、血管损伤和高血凝状态,术前合并内科基础病变,而长期卧床和下肢活动是由慢血流引起,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在抗凝、溶栓等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栓脱落引起心、脑、肺栓塞等并发症[2-3],危险性较高。本文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分析,全身危险因素评估, 采取恰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显得非常关键和必要。现将我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股骨头骨折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最小66岁,最大90岁,平均年龄78.5

SymbolqB@

6.4岁,排除其他疾患史。

2 护理

2.1 全身危险因素评估 入院后建立血栓及肺栓塞风险评估档案,评估患肢的活动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明原因的腿部疼痛、红肿,注意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血液循环及疼痛情况;既往有无脑梗心梗、恶性肿瘤等病史及家族史。评估出凝血时间、INR等。尤其高龄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2.2 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无痛功能恢复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强化足踝主动环转运动,有报道术后早期功能恢复锻炼,下肢血栓的发生率仅为1.49%[4]。

指导术前进行患肢等长收缩训练:踝泵运动,20~30次/组,2~3组/d,每次30 min。术前可进行健肢运动以帮助术后患肢康复训练:直腿抬高20~30次/组,2~3组/d,每次30 min。训练腹式呼吸,扩胸运动,维持上肢关节的正常活动,增加心肺功能,每2 h做50次。

对于那些手术时间>2小时者的病例,术后基本使用抗凝药。护理要求细致的整体观察、护理。针对病情护理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血栓的三大症状。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周围型),为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因病变范围较小,所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易被忽略。通常感觉小腿部疼痛或胀感,腓肠肌有压痛,足踝部轻度肿胀。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起病骤急;局部疼痛,压痛;腹股沟韧带以下患肢肿胀明显;浅静脉扩张,尤其腹股沟部和下腹壁明显;在股三角区,可扪及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伴有发烧,但一般不超过38.5℃。顺行扩展,可侵犯下腔静脉。及时进行双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测腓静脉,胫前、后静脉,腘静脉,股深、浅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在其早期处理时,尽快固定患肢,少搬动患者,以减少血管的损伤。并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当压迫浅静脉,以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和减轻下肢浮肿。

2.3 间歇充气压力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的应用:对老年患者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该气泵能够间断充气,分别对踝部、小腿和大腿产生45、30、20mmHg的压力,使下肢血流速度增加240%,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研究报道[5],逐级加压弹性袜(GEC)、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足底静脉泵、均可降低术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

2.4 遵医嘱使用抗凝、溶栓药物进行预防,如小剂量肝素(LDH)、低分子量肝素(LMWH)等药物,并辅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中成药制剂,结合仔细观察,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3 结果

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在术后,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于术后2天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立即进行彩超检查发现股深、浅静脉均出现栓子,经进行抗凝治疗后血栓消散,症状好转。1例于术后3天出现,经进行抗凝治疗后血栓消散,症状都好转。1例术后合并肺血栓栓塞,抢救未果去世。

4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多发生于制动状态,常见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及骨科手术病人,尤其是手术后3~5d。而骨盆股骨头骨折、膝关节周围骨折以及多发骨折的血栓发生率较高[6]。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造成高凝状态,而且围手术期都需卧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在静脉内,可有大量的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能造成内膜损害,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或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例1例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患者,与本身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关,而且患者90岁高龄,不能耐受血栓栓赛后的治疗,无效死亡;但其也是一种可预防性疾病,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对该类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后严密护理观察,并严格有效地落实预防措施,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从而有利于患者躯体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7-9]。所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整体观察护理、有效地落实预防措施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

参考文献:

[1]Westrich GH,Sculco TP.P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costs and controvers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2;84-A(12):2306-2307.

[2]关振鹏,吕厚山,陈彦章,等.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17- 1320.

[3]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636-640.

[4]陈常娟,李成芬.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对策[J]. 中国伤残医学,2008,16(6):35.

[5]振刚,臧学慧,姚平,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511-512.

[6]莫松全.骨科围手术期大面积急性肺栓塞的早期救治[J].当代医学,20l0,16(25):83-85.

[7]徐影,彭利芳,潘竞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80-281.

[8]孙宁,李宇能,劉亚波.术前下肢骨折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44):34-35.

[9]袁训芝,吴新民,袁家颖,等.压力梯度长袜和间歇充气装置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