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说之名义\界限及其文类特征——兼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古小说是指汉唐这一历史时段中的文言小说,它是汉唐社会、文化的产物和表现,其文类特征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而与宋元小说的面貌大不相同。古小说名义、界限的确立以及相关理论的提出,不但可以为文言小说研究提供理论参照,也可以由此反思近百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以西律中。以西律中的古代小说研究造成了古代小说概念和观念的混乱,并建构了一个不符合古代实际的小说史。古小说研究倡导一种还原和贴近历史的小说研究,希望遵从古人的小说概念和观念,重新建立符合古人小说观念和历史真实的古小说史和古代小说史。

[关键词]古小说;汉唐小说;传奇;古代小说;小说史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1-0170-12

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有时可以看见“古小说”一词,但各家使用这一概念时的内涵并不一致。大略而言有两种用法,一种指唐代以前的小说,如鲁迅《古小说钩沉》,一种等同于古代小说,如黄霖《古小说论概观》、欧阳健《古小说研究论》。我认为在古代小说研究中,应该对“古小说”有一个界定,而且这一界定对于认识和研究古代小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拙著《汉唐小说观念论稿》对此曾有所论述,这里拟作更全面的论述,并对百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采用现代小说观念的问题作一些反思。

古小说的命名和界定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应该划定一个时段,这一时段又应涵盖哪些时代?第二个问题是:在这一时段中,哪些著作应该算作小说,也就是说,古小说应包括哪些作品?下面先从时间界限和范围界限两方面来论述。

一、古小说之时间界限

鲁迅在其《古小说钩沉·序》中提到他少时读“古说”的情形:“余少喜披览古说,或见伪敚,则取证类书,偶会逸文,辄亦写出。”这里所谓的“古说”,其实就近于古小说,而《古小说钩沉》所收36部小说均为唐前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西京杂记》时也用过古小说一词:“论文学,则此在古小说中,固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者也。”由此看来,鲁迅所谓的古小说一般是指唐前小说。但鲁迅1924年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讲座中,提到《太平广记》时说此书“在无意中,却替我们留下了古小说的林薮来,似乎其古小说—词又同时包含了唐代小说。

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程毅中的《古小说简目》,其书收录作品的时代不只是先唐,也包括唐五代,但此书原本并不以汉唐为古小说之界限,其凡例中明言宋以后“如有余力,当另为续编”。凡例又云:“古小说相对于近古的通俗小说而言,或称为子部小说,或称为笔记小说,内容非常繁杂。”又云:“古小说相对于白话小说,不仅时代较早,而且文体较古。”可见这里的古小说一词近于一般所说的文言小说。上世纪90年代以后程毅中用古体小说取代了古小说一词,199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古体小说钞·宋元卷》,2001年出版明代卷。宋元卷前言说:“简略说来,古代小说也和诗歌一样,可以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系统。古体小说大体上相当于文言小说,近体小说大体上相当于白话小说。……古体小说则限于志怪、传奇及杂俎笔记,有人称之为旧小说。”又说:“宋代以后古体小说和近体小说齐头并进,长期并行不废。”此外,程毅中在其《宋元小说研究>引言中也表述过类似观点。总体来看,程毅中所说的古小说或古体小说,主要是指传统文言小说,与宋元以后出现的通俗小说(主要是白话小说,也有少部分用文言写作的)相对应、相区别。中华书局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古小说丛刊”,近年来重印和续出,改名为“古体小说丛刊”,这似乎是受到程毅中的影响。

此外学界使用“古小说”之名的,如李剑国、石昌渝用以指先唐小说,王齐洲用以指文言小说。李剑国对于所使用的古小说一词没有太多的说明。石昌渝则用古小说一词指唐代“小说发端”以前的小说形态。“它并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小说”,只是“小说的孕育形态”、“今天小说的史前形态”。王齐洲的古小说指用文言写成的“子部小说”,强调它和通俗小说的区别,接近于程毅中的古体小说。程毅中的古体小说之名和王齐洲的古小说之名,虽然强调了文言小说与通俗小说两大系统之差异,但没有揭示出文言小说本身的变化。事实上,文言小说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变化。程毅中在《宋元小说研究》引言中也说:“宋代以后小说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承先启后的阶段,古体小说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也还有新的演进。”但他在此书中主要强调的变化仍是新兴通俗小说的出现,沿袭鲁迅称白话小说“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的观点,并认为宋代文言小说“走向衰微”。这是不能令人同意的。

唐宋之间小说的变化,正如古代文史学界熟知的唐宋文化转型说、唐宋历史变革说一样,本应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但古代小说研究的学者对此却不够敏感,提到宋代文言小说,总是重复宋不如唐的老调。很少作细致的考察,而将重点投入到新兴通俗小说中去了。大体说来,宋代小说同时发生着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遍于文人阶层的笔记化,一是面向世俗的劝惩化。笔记这一形式出现于宋代,诗话其实是一种关于诗和诗人的笔记(小说),也出现于宋代。第一部笔记《宋景文公笔记》和第一部诗话《六一诗话》,原本就以笔记和诗话命名,宋祁和欧阳修宣告了这两种著作体式的诞生,也为小说在宋代找到了新的表现形式。同时,汉唐小说的精神和气质,也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笔记中得到继承。宋人笔记和诗话中的文人雅趣和书卷气,既是宋代博雅文化的体现,也是汉唐小说中贵族气息的承袭。另一方面,宋代社会和文化的世俗化,不只产生了通俗小说的新样式,也促使传统文言小说发生劝善化和世俗化,其具体的表现,如箴规小说演变为劝善小说,而志怪小说也充斥着道德训诫,深刻反映出俗世的文化和信仰状态。鲁迅曾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这话放在宋代也同样适合:“小说亦如诗,至宋代而一变。”中国诗歌史研究者喜谈唐宋诗之别而鲜有抑扬,唐宋小说之转型,也应作如是观。

此处再说说比较常见的一个术语——晋唐小说。此名大概始于清乾隆中马俊良辑印《龙威秘书》,其中第四集名为“晋唐小说畅观”(1937年上海中央书局曾抽出这部分单独印行),马俊良叙亦云:“兹以晋唐小说之叙事津津、有始有终者汇为丁集。”鲁迅后来袭用此名,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中谈及《太平广记》,说。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晋唐小说所叙何者为多”,第二十一篇又说《醒世恒言》“多取材晋唐小说”,而第二十二篇标题就是“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其后胡怀琛《中国小说研究》(1933年)将中国小说按时代划分为周秦小说、晋唐小说、宋元小说、清小说、最近小说。刘麟生《中国文学泛论》(收入上海世界书局1934年出版的《中国文学讲座》)于第六章论小说,也分晋唐小说、宋元小说、明清小说三节讲述。可见晋唐小说一词在当时比较流行。晋唐小说之立名,优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