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摘要]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经济发展特点可概括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和调控重心转向供给端。这种调整对企业并购必将产生影响,并提出新要求,并购应从规模导向转为质量导向,应加快跨国并购的实施步伐,并购热点应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应开启绿色并购等。企业并购要遵循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相结合、需求導向、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潜力培养、高杠杆风险规避、存货积压化解等原则。在此基础上,企业并购的相关策略应是合理进行企业并购投资、优化并购融资方式、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防范并购财务风险和积极开拓蓝海市场,以期充分发挥企业并购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调整;企业并购;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014.32;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7)01-0044-05
  一、引言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过去偏重于需求侧管理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日渐乏力,从表面上看是速度减缓,实质上是供需结构失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对其经营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元在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购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投资经营方式和策略必须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引下发挥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并购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在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方面,创历史新高。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1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16年展望》显示,2014年,我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1929起,涉及金额3978亿美元;2015年,并购交易达到2692起(上升39.6%),交易金额7340亿美元(上升84.5%),其中,单笔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114笔,均刷新历史记录。
  在并购行业方面,呈现新兴化。2015年。我国并购市场涉及的行业(按被并方分)包括IT、互联网、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金融、机械制造、房地产等。从并购案例数来看,新兴行业名列前三,其中,IT行业352起,以占比13.1%的成绩夺魁;其次是互联网,本年度共完成304起,占交易总量的11.3%;第三名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共完成并购交易239起,占比8.9%。在并购交易金额上,互联网行业达1455亿元,位居榜首。传统能源及矿业领域面对经济转型和产能优化,并购增长较为缓慢;而市场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领域,例如节能环保、新材料、金融等,这些拥有新技术、成长性高、盈利能力强的小企业、新团队在并购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并将持续成为投资热点。
  在跨国并购方面,持续走高。2015年,我国大陆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数量增长到382起,交易额增长到67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从地区分布看,北美地区113起,欧洲地区110起,亚洲地区107起,大洋洲地区29起。非洲地区9起,南美地区7起。同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越来越倾向于技术和品牌领域,逐渐从“制造商”向“投资家”的角色转变。总体来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和质量迅速提升。
  并购成为VC/PE(Venture Capital/PrivateEquity)退出新路径。从2008年到2015年的8年间,VC/PE机构共投资12605起,其中,已退出1805笔,仍有10800起投资尚未退出。从股权投资退出来说,IPO是首选的退出方式,由于2015年IPO停摆约4个月。预计VC/PE从IPO退出的比例会越来越少。又由于互联网、IT等新兴行业强强合并,它们希望在我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抓住科技行业的发展机遇,寻找可见的增长时机。因此,并购成为VC/PE退出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15年,VC/PE通过参与并购交易退出的有1277起,比2014年的905起上升41.4%,其中,披露金额的交易1128起。
  由上可见,我国并购浪潮已然开始,并购市场波澜壮阔、热点纷呈。但这些并购是否与现阶段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是否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本文基于财务管理的视角,拟分析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经济特征及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提出企业并购原则及企业并购策略,从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企业并购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经济新常态是指从前一阶段的高速增长、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状态转变成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范式,其本质是提质增效。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需格局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需求侧结构日益丰富多元,并开始飞速向服务化、高端化和个性化升级转型;另一方面,供给侧发展乏力,后劲不足,传统模式难以有效满足新需求,出现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杠杆率不断提升、产品库存过多等问题。实践已经并且将继续证明,在新常态下,单纯依靠需求管理难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生产、供给端人手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改变,是我国经济管理方式本质上的转换,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经济发展特点显著。
  第一,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下必须解决结构优化问题,着力构建更为均衡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收入结构。在需求结构上,消费贡献超过投资,逐步成为主体;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比重领先第二产业。进一步成为主导产业;在区域结构上,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区域发展更趋平衡;在收入结构上,薪酬差异日趋降低,贫富差距问题不断缓解。只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了,才能不断增强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