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研究综述


  摘要: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贸易连年逆差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逆差结构、对策建议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对农业和农民收入及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逆差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3-0119-04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出现逆差。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大幅超过出口增长,2004年仍保持逆差状态,逆差额为46.4亿美元,2005年逆差额有所减少,为11.4亿美元,2006年为58亿美元,2007年为43.7亿美元,2008年扩大到181.1亿美元,2009年1~7月份逆差同比下降30%,但仍为80亿美元。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已成为农业生产和贸易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引发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
  
  (一)政府对主要农产品的宏观调控政策构成贸易逆差
  何秀荣等指出,近年来,由于国内粮食产量波动、粮食库存量下降和粮食需求的上升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国家出于调节市场供求的目的,在采取一系列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证耕地面积的政策基础上,对粮食(不包括大豆)进出口采取限制出口和大量进口的双管措施。
  (二)国内供需状况变化致使农产品进口需求激增,导致农产品贸易逆差 孙林等认为,由于本土大豆品种的含油率低,不适合进行油脂加工,而豆油又是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第一大植物油品种,因此,国内对豆油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国内大豆压榨产业的急剧扩张,大大增加了对进口大豆的需求,而国外油料在质量和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价格又明显低于国内市场,食用油进口增长迅速。而国内纺织企业为抓住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的出口机遇,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造成棉花的大量进口。
  (三)我国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加剧贸易逆差
  孙林认为,我国加入WTO后,过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为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创造机会,造成进口的大量增加。按照人世议定书的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执行情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总体非常低的关税水平及几类主要进口农产品的低关税为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创造条件。食用油、大米、小麦、玉米等农产品配额逐年增加,加剧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形势。
  (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薄弱,限制农产品的出口
  翁鸣认为,我国农产品自身的竞争力降低,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不具有优势,也是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詹晶等认为,我国农产品品质不高、生产成本下降缓慢、对农业科技投入不高等原因造成产品竞争力差,限制农产品出口。朱启松认为,我国农产品尚未完全适应国际市场,造成我国农产品竞争力较低,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增长,进而导致贸易逆差。田振花分析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造成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双重压力。具体表现为,在生产方式上,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在产品质量上,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属于低价值和低附加值产品,产品质量不高,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另外,我国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农产品出口品种少,结构不合理;在农产品出口渠道上,市场过于集中于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因素也直接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规模。綦建红等用竞争力指数(RCA)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TT)计算和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能力和竞争环境,结果显示在竞争能力上我国大部分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都在下降,尤其是人世后下滑幅度明显加快。
  (五)逐步恶化的农产品贸易环境,阻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更加剧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状况的形成
  田泽提出,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源自国际“路障”。姜苏含分析了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影响。李文瑛认为,随着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的“新食品安全卫生法”等措施的实施,欧美发达国家对农产品、食品提出质量可追溯的要求,抬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门槛,使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的空间越来越窄。如,日本2006年正式推行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大幅提高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指标,涉及的农产品由130种增至135种,被检测允许存在的残留农药由724种缩小到229种,农药残留标准由9 000个增至2.8万个,这意味着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几乎不允许存在任何农药残留。
  (六)我国农业出口保护政策不完善影响农产品出口增长
  蒲文彬指出,我国的“绿箱”支持政策中,一般政府服务和食物安全目的的公共储备占总投入的84.98%,而农业科研、咨询与推广、病虫害控制、检验检测、培训服务等能促进科技进步、技术推广和人力资本提高的投入并不多,同时能有效改善农产品出口品种、品质的农业结构调整、病虫害控制和检验检测的投入也严重不足,这严重弱化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江虹指出,我国“黄箱”政策利用方面空间狭小,支持对象不尽合理,我国政府承诺的黄箱补贴数额只相当于农业生产总值的8.5%。
  (七)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及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差异扩大了农产品贸易逆差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指出。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以大豆进口为例,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我国不仅需要进口大量大豆,而且缺少大豆贸易定价的话语权,其结果是被迫高价进口大豆。2008年,大豆进口平均单价同比增加56%,若按上年大豆价格购买,大豆进口这一项就多支出约79亿美元。而2008年1~11月,我国农产品进口价格指数为137.7,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15.2,即农产品进口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农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幅度。
  (八)其他原因
  李岳云等应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模型),从需求、商品构成、竞争力三方面讨论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成因,结果表明需求因素对进口逆差的影响程度最重要,结构影响起次要作用,竞争力因素对阻碍出口影响较弱。王岚、赵国杰从农产品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对农业和农产品出口的补贴措施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找出逆差原因。江虹认为人民币升值也是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原因之一。
   
  二、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产品结构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农产品贸易高额逆差的产生主要源自粮食类、作为工业原料的棉花和糖、畜禽产品等三大类农产品。郑新立指出,农产品贸易逆差主要是由我国粮油和棉花进口大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