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碳配额分配中的行业案例分析


  【摘要】深圳尝试将金属压延与机械设备制造业、塑胶行业、食品饮料业、通信业和印刷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探索了一条不同于祖父制和基准制的碳配额分配方法。其核心是充分允许、鼓励并引导企业参与讨论,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反复对策选择中,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共享与交换,实现科学、合理的配额分配。结果显示,企业碳强度均明显下降。
  【关键词】碳配额分配 行业 方法 结果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3-0094-5
  【作者简介】蒋晶晶(1988-),女,河南开封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环境金融、碳排放权交易;吴长兰(1984-),江西南城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管理学、经济学;李用(1988-),湖南岳阳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士。研究方向:新能源与材料;黄颖(1987-),湖南永顺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环境管理与规划。
  经过慎密调查与研究,深圳尝试将金属压延与机械设备制造业、塑胶行业、食品饮料业、通信业和印刷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这五大行业企业众多,产品和装置千差万别,碳排放源小且分散,不能简单使用传统的祖父制和基准制,需要探索适合企业实际的碳配额分配方法。
  一、五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法
  为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深圳尝试应用基于价值量碳强度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的博弈分配方法,进行五大行业的碳配额分配。其核心是:充分允许、鼓励并引导企业参与配额分配的讨论,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反复对策选择中,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共享与交换,实现科学、合理的配额分配。
  1.考虑到企业碳强度与产品属性、经济规模的相关性,深圳碳交易体系根据产品属性将本行业内若干个子行业合并为一个分配部门,然后根据企业规模将企业划分为2~3个博弈分配组,进行碳配额分配。在确定各组2009~2011年碳排放总量、增加值和碳强度后,对已接受系统分配结果的企业,以2010年为基准年,按照年均10%增长率外推2013~2015年增加值,按照年均5.59%的碳强度下降率外推群组碳强度指标,综合上述因素后计算碳配额总量。
  2.博弈分配组及其企业名单确定后,政府对企业2009~2011年的历史增加值和碳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十二五”期间全市碳强度下降目标,确定各博弈组2013~2015年的碳强度基准值和碳配额总量。同一组内一家企业分得的配额量多,其他企业分得的配额量就少。
  3.根据企业碳排放绩效和碳减排贡献,制定配额分配奖惩规则:奖励碳排放绩效高、相对碳减排贡献大的企业;惩罚碳排放绩效低、相对碳减排贡献小的企业。企业碳强度越高,要求的碳强度下降率越大;碳强度越低,要求的碳强度下降率越小。
  4.建立电子化企业碳配额申报与分配系统,鼓励和引导企业全程参与配额分配,减少政府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对分配效率的影响,由企业自主填报分配期的工业增加值和碳排放量预期值,从而进行配额申报。
  5.碳排放强度下降是深圳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硬性管控指标,碳排放配额是与实际工业增加值相对应的变量。履约期末碳排放交易主管部门将根据企业实际增加值对预分配配额进行调整:当企业实际增加值高于计划分配预测增加值时,根据企业实际增加的增加值乘以碳强度;当企业的实际增加值低于计划分配预测增加值时,根据企业实际减少的增加值乘以确定的碳强度目标值,从计划分配配额中进行核减。
  二、五行业碳配额分配的特点与结果
  金属压延与机械设备制造业、塑胶行业、食品饮料业、通信业和印刷业,所属企业数量、规模、碳强度等均有不小差别,在碳配额分配中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它们各有其特点。
  (一)金属压延与机械设备制造业
  金属压延与机械设备制造业,是深圳市第二大工业行业和第三大的碳排放部门,约占全市总工业增加值的19%,约占全市工业碳排放总量的27%(工业碳排放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该行业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金属压延与机械设备制造业涵盖的6个子行业的产品、工艺和排放装置相似,碳强度也接近;二是企业碳强度与规模正相关,大规模企业的碳强度较低、小规模企业的碳强度较高。
  根据产品属性,在碳配额分配中将6个金属压延、机械和设备制造子行业合并为一个分配部门。然后根据企业规模,将158家企业划分为大规模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两个博弈分配组。分配结果显示,金属压延与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碳强度下降率约为29%。
  1.大规模企业组59家企业分配结果见表1。
  已接受系统分配结果的47家企业,2013~2015年,碳配额总量分别为86万吨、89万吨、9l万吨,碳强度分别为0.40吨/万元、0.38吨/万元、0.35吨/万元,低于大规模企业群组外推的碳强度基准值。
  2.中小规模企业组60家企业分配结果见表2。
  已接受系统分配结果的50家企业,2013~2015年碳配额总量分别为55万吨、57万吨、58万吨,碳强度分别为1.37吨/万元、1.26吨/万元、1.14吨/万元,低于大规模企业群组外推的碳强度基准值。
  (二)塑胶行业
  深圳是全国塑胶行业最发达、企业最密集、产业配套最齐全的城市。截至2012年末,深圳的塑胶行业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50余万,行业产值超950亿元,占全国塑胶工业产值的10%,深圳工业总产值的5%。在全市碳强度逐年降低的背景下,塑胶行业亦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但行业内部企业碳强度差别很大,2009年,最高碳强度为46.1,最低碳强度为0.2;2010年,最高碳强度为19.8,最低碳强度0.3;2011年,最高碳强度为20.9,最低碳强度0.2;而且企业碳强度与规模正相关,大规模企业的碳强度较低、小规模企业的碳强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