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地建设“跑偏”了吗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wdf/lwdf201621/lwdf20162107-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wdf/lwdf201621/lwdf20162107-2-l.jpg
  到底应该不顾高价支持国内养殖业,还是唯利是图选择国外奶源?这是个问题
  寒冬之下,中国乳业正被两股相反的力量所撕裂:一方是生存艰难的奶农,一方是走出国门寻找奶源的乳企,曾经休戚与共的双方如今正如黯然分手的恋人般渐行渐远。
  “奶农破产跟乳企没有关系,是国内奶业消费市场不景气所致”,王丁棉始终想不通,这些话为何会出自自称业内人士的专家口中,他认为,“这些人忽视了事实。”
  作为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他始终认为奶牛养殖这一上游产业是中国乳业的基础,而奶农群体也是因乳企的需求而生,“两者不仅是合作伙伴,更是利益攸关的命运共同体。”
  因此,王丁棉对中国奶农当前面临的生存困境有自己的看法。
  “以前缺奶的时候求着奶农,现在为了成本就弃之不顾,放着国内充足的奶源不用却大老远地跑到国外去找奶源。”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尽管乳企们正越来越重视奶源地建设,但在他看来,从目前风头正劲的国外找奶大军以及仍未降温的“万头牧场”来看,“乳企们在奶源地建设上存在一些误区,有点跑偏了。”

“如果国内的奶牛养殖垮了,后果不堪设想”


  早在2010年11月,乳业四巨头之一的光明就以3.8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新西兰乳企新莱特51%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也成为国内最早布局海外奶源地的企业。
  两年后的2012年9月,圣元宣布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投资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婴儿奶粉工厂,这是中国首家在国外直接建厂的乳企。
  此后,中国乳企出海建设奶源地渐成潮流。
  2013年9月,蒙牛旗下雅士利投资2.2亿纽币(约合11亿元人民币)在新西兰传统奶源区怀卡托建设年产5万吨婴幼儿奶粉的加工厂。
  2014年11月,伊利投资十多亿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建设的4.7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项目也正式投产。
  “现在中国奶企寻找奶源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始向欧洲地区,特别是北欧和西欧等地扩展。”王丁棉说,到国外建奶源地如今已成为奶企的必选项。
  在他看来,奶企热衷到国外建奶源地并非完全因为国外奶源优于中国,而是摸准了国人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对于洋奶粉的信任,借此吸引消费者罢了,“仅仅是一个商业噱头。”
  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则认为,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内原奶收购价暴涨与国外原奶收购价偏低之间的巨大落差,促使国内乳企为降低成本而选择后者。
  “新西兰的原奶收购价为每公斤1.7元左右,国内原奶收购价在2014年高峰时能达到每公斤4.75元,是新西兰的1.8倍。”谷继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乳企跑到国外建奶源地多是无奈之举。
  不过,让王丁棉担忧的是,乳企大肆到国外建奶源地严重打击了国内的奶牛养殖产业,把奶农们逼上了绝路,“如果国内的奶牛养殖垮了,后果不堪设想。”
  就连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也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表达了相似看法,指乳企为缓解经营压力转向国外进口奶源,造成国内奶源市场出现严重“过剩”现象,不利于中国养殖业和乳制品业的发展。
  “即便不管国内的奶牛养殖产业,乳企过度依赖国外奶源也可能危及中国的奶业安全。”王丁棉说。
  相比之下,谷继承则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外界过度夸大了乳企到国外建奶源地的负面影响。
  他说,这虽然会在短期内对国内奶牛养殖业产生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正确选择,“因为国外资源比较丰富,成本也比较低,可以提高乳企的竞争力。”

放养、圈养之争


  “其实,很多乳企跑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建奶源地还受到一种观点的影响,就是认为天然放牧的养殖方式比国内实行的圈养好,产出的牛奶质量也更高。”王丁棉说。
  诸多乳企甚至在广告中,大肆宣传天然放牧的优势,将其与“纯天然、无污染”直接挂钩,甚至一些业内专家也公开表示,天然放养的形式要优于圈养,更利于产出高品质的牛奶。
  “这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的一种错误的诱导。”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际上关于天然放养和圈养的争论并不多,学界的普遍观点是,两种养殖方式产出的牛奶并无优劣之分。
  这一点从全球奶牛饲养模式的分布区域也能看出。
  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主要采用天然放养方式;而美国、加拿大、欧洲则多为规模化圈养,但欧洲的养殖规模要小于美、加两国,一般不超过1000头。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天然放牧是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影响。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也是地广人稀但却都发展了规模化圈养。”完达山乳业奶源负责人肖洪亮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道。
  “这就说明,采用天然放养还是圈养不取决于方式本身的优劣,而是当地实际情况。”他说,中国因草场资源匮乏,并不适合大范围发展天然放养,只能在内蒙古、新疆的个别地区实行。
  “圈养仍然是中国奶牛养殖的主流方式。”肖洪亮认为,圈养较天然放养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还能少占用奶牛养殖资源,且利于控制疫病发生。
  “并且圈养的单产要比天然放养的高出一半左右。”蒙牛奶源技术总监程晓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但他也承认,因圈养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而天然放养则多以零成本的自然草场为主,养殖成本要比天然放养高出1倍左右。
  “澳大利亚、新西兰每公斤牛奶的生长成本在1元左右,中国每公斤牛奶的生产成本基本在2?3元,甚至更高。”不过,在牛奶质量上,肖洪亮则直言,圈养要优于天然放养。
  他给出的理由是,“圈养会根据奶牛的生长需要合理搭配多种饲料,而天然放养下奶牛多半只吃牧草,饲料比较单一,蛋白质等营养指标并不如圈养。”
  这一点程晓飞表示赞同。“草原放牧中,奶牛吃的是粗饲料、粗纤维之类的植物,吃完后脂肪会比较高,而牛奶中的蛋白指标多来自精饲料,所以说圈养产出的牛奶质量反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