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能否拯救蒙牛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wzk/xwzk201319/xwzk20131929-1-l.jpg
  就在香槟酒杯碰撞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在猜测,蒙牛和达能这次合作,会否如他们选择的5月20日——这个特殊签约日期的中文发音一样甜蜜。2007年,蒙牛曾经为达能加工生产碧悠品牌酸奶,但这段合作持续一年即告终结。
  这天,身着一身白色套裙的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和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签署了框架协议,决定合并双方的酸奶业务,并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其中蒙牛占股80%,达能占股20%,若这一交易最终获政府批准,新公司将取代光明乳业,成为中国酸奶市场老大。
  早在2012年底,孙伊萍踏上飞往法国的航班时,外界便隐隐约约察觉出蒙牛将有大动作。不出所料,今年5月早些时候,达能即透过与蒙牛乳业控股方中粮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受让蒙牛乳业约4%的股份,成为后者的战略股东。
  中国乳业的格局由此生变。牵手达能,这是蒙牛继结盟丹麦爱氏晨曦公司、新西兰Asure Quality有限公司之后,引入的第三家欧洲乳业巨头,但是,一场持续近8年的引入外资的“洋务运动”,能够将蒙牛拉出增长的陷阱吗?

孙伊萍的艰难时光


  如果给中国乳业公司在2012年度的幸运程度,按照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名,蒙牛恐怕会是垫底的那一个。
  2012年4月,45岁的中粮地产副总经理孙伊萍,接替杨文俊出任蒙牛新总裁,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旧部悉数退出公司董事会。至此,中粮集团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蒙牛乳业的全面接管。
  孙伊萍履新之际,无数双眼睛盯住这位空降的新总裁,她会给蒙牛带来什么新变化?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从事乳业研究已经多年,“面上很难看到大变化”。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蒙牛的问题都是企业管理深层次的问题,孙伊萍要干的就是打地基的活儿,效果不会在一两年内显现出来。
  3月27日,蒙牛在香港发布年报,第一次担任上市公司总裁的孙伊萍承受重压。年报显示,蒙牛在2012年的年销售收入约为360亿元,较之上年萎缩了3.5%,利润下滑的幅度更大。
  蒙牛是为数不多业绩下滑的上市乳企。与同行相比,孙伊萍的艰难处境显而易见。2012年,伊利和光明的销售收入均出现两位数涨幅。蒙牛与昔日老对手伊利的销售收入差距,已经拉大到60亿元,相当于小半个光明乳业的年销售收入。
  目前,在液态奶领域,蒙牛仍然是国内第一,但与排名第二的伊利差距已经非常微小,此外,在利润较为丰厚的奶粉领域,蒙牛的营收仅相当于伊利的十分之一。
  如果任其下滑,最糟糕的结果是,数年时间内,蒙牛就可能会从中国上市乳企第一梯队中消失。在蒙牛年报的总裁致辞中,孙伊萍已经把业绩下滑的原因,概括表述为一句话:“回顾2012年,食品安全事件给蒙牛带来了从品牌形象到市场销售的全面冲击。”而2012年,正是蒙牛内部制订的质量安全年。
  当国内乳企大部分已经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恢复元气时,蒙牛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接二连三栽跟头。
  在发达国家,一次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往往能够导致一家百年老店一蹶不振,甚至关门大吉。如2008年,美国知名企业霍尔马克-韦斯特兰肉品加工公司,因为被曝光使用问题牛肉后,险些破产。2009年,日本知名巧克力生产企业白色恋人,因产品被监测出遭大肠杆菌污染,即被取消食品安全卫生制度认证。
  如果与国外同行的遭遇相比,蒙牛或许还算幸运,它所付出的代价是少了13亿的销售收入。但是,对于孙伊萍来说,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越来越不容回避:如何重建蒙牛品牌美誉度,恢复消费者信心。
  乳业内部有观点认为,引入达能,正是希望能够借助国外乳业巨头的信誉,来为自身信誉背书。蒙牛乳业相关负责人士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蒙牛非常看重达能作为世界第一酸奶企业所拥有的先进科技和几十年丰富的乳品企业管理经验。

合作各取所需


  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面临的压力并不比蒙牛总裁孙伊萍的小。
  达能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便进入中国,此后又与娃哈哈、光明乳业、汇源果汁成立合资公司,但最终都不欢而散。
  原光明乳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佳芬在2008年公开撰文:“光明与达能:15年中那些不能说的秘密”。“吐槽”这些秘密的核心是,达能如何穷尽可能,谋求控股光明而不得,最终双方在2007年分手。而蒙牛接下来与达能合作也仅维系了一年即告吹。这年,与娃哈哈的收购纠纷,也让达能的高管忙得焦头烂额,最终以达能出售股权,双方和解了事。
  达能在中国商战一连串的挫败,也让这家欧洲第一大液态奶公司,极欲在短期内扭转颓势。
  以酸奶为例,与其欧洲、北美所占有的大份额市场比例相比,在中国,据东方艾格的统计数据显示,达能的酸奶市场占有率不足3%。“这个份额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说,这与达能在全球乳业的地位也是极不相称的,因此,达能需要与中国大乳企合作,遏制住目前被边缘化的趋势。
  鉴于达能在华的困境,包括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乳业研究员宋亮等多位专业分析人士均认为,达能寻求中国合作伙伴的需求要更为强烈。
  那么达能为何选择了与之曾经有过短暂合作的蒙牛呢?
  事实上,可供达能合作选择的,只有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中国最大的乳制品公司。鉴于五年前那段漫长的磨合,除非特殊原因,达能和光明不会轻易再牵手。据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达能也曾考虑过与伊利合作,但最终没能谈妥。个中原因,既有伊利自身企业战略规划所限,也有伊利对引入外资的忌惮。事实上,伊利也深知引入外资是把双刃剑,搞不好,就会成了引狼入室。当年达能收购娃哈哈之争,虽然最后宗庆后获胜,但其中是非曲直,也给不少中国企业留下阴影。
  尽管达能与蒙牛在2007年的合作中也有过分歧,但由于蒙牛在发展过程中倾向引入国外先进同行来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并历来重视国际化战略。只不过,牛根生时代主要以引入境外财务投资者为主,而中粮时代的蒙牛则更注重引入产业投资者。因此,较之伊利,蒙牛和达能具备坐下来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