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挫雄狮光明乳此


  股票名称:光明乳业
  股票代码:600597
  所属行业:制造,_lk-食品、饮料—食品加工业
  
  低估理由:
  
  A.2005年6月的郑州光明山盟公司回炉奶事件,令光明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17.42%,但从性质来看,这一事件对光明乳业的影响并非致命性的,公司生产、运营、销售等基本面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在乳业三巨头中,光明乳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最低但利润率最高,净利润(3.2亿元)仅比蒙牛乳业少142万元;光明股价最低,但每股净资产约占股值的40%,而16.7倍的市盈率远低于伊利、蒙牛的29倍左右的市盈率。
  
  走牛预期:
  
  A.光明乳业不断向外拓展空间,上海地区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45%下降为2005年上半年的29%,虽暂时受挫,但华东市场地位未被撼动;
  B.光明被外资纷纷看好,近期不断有光明乳业股权受让传闻,除老股东牛奶集团、达能亚洲外,蒙牛也觊觎其中。一旦消息属实,则无疑刺激股市市值大幅回升;
  C.符合国家产业方向,未来乳品行业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采样时间:2006-02-17
  
  行业前景可期
  
  2004年全球液态奶人均消费102公斤,我国仅有8公斤左右。虽然几年来乳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但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成为全球行业巨头的市场关注点。
  据专家预测,未来15年内,我国乳品行业将会至少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2010年前的平均增长速度有望达到16%。在赢利方面,2010年前行业毛利率将保持相对稳定、略有下降的局面,介于20%~25%之间波动,但行业税前利润率将呈现小幅回升态势,有望保持在6%—9%之间。
  需求的强势带动使乳业成为一块利润丰美的伊甸园。
  
  市场表现优秀
  
  光明是较早进入国内乳品业前三甲的优秀企业,2004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9亿元,与蒙牛、伊利并称为国内乳业三巨头。同时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保鲜奶销售厂商,其新品开发、冷链控制、管理水平等方面实力强大,控制了上海地区90咒的原奶资源和60%~85%的消费市场,具有绝对的垄断优势。
  自2002年上市以来,光明乳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保持了快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25.07冤,;争利润年增长率25.43%,且光明乳业不断向外拓展空间,上海地区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45%下降为2005年上半年的29%;另外净资产收益率也维持在15笼左右的较高水平;光明派现能力较强,平均派现达到了10派1.5元。这都说明光明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
  2005年6月初,光明乳业子公司郑州光明山盟乳业公司内部管理失误被媒体曝光,一时间,光明销售变质回炉奶事件充斥各大媒体头条。随即在以后的连续四个交易日光明股价拉出了一根大阴线,股价下挫0.85元,累计跌幅达到17.42%。
  虽经回炉奶事件打压,全国市场的份额受到损失,但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销售份额仍然非常稳定,说明其”新鲜、健康”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拥有其他品牌无可比拟的高消费者认同感和高忠诚度。从性质上看,郑州光明山盟乳业公司内部管理危机事件对光明乳业的影响是短暂的而非永久性的,公司生产、运营、销售等基本面未发生任何根本性变化,华东地区送奶到户业务、酸奶业务(菌种培育发酵)、保鲜奶业务、黄油奶酪业务、冷链运营能力、新品开发能力等优势依然存在。
  
  严重低估理由
  
  受危机打压,光明乳业与国内乳业三巨头中的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相比,目前价值明显被低估,详见下表:
  在乳业三巨头中,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是伊利股份(87.3亿元),光明乳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最低(67.9亿元)但净利润却几乎是三家公司中最高的(3.2亿元,仅比蒙牛乳业少区区142万元)。
  从静态市盈率对比来看,伊利股份与蒙牛乳业相差不多,均为29倍,光明乳业市盈率明显偏低,仅为16.7倍。根据光明乳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等因素综合判断,以29倍市盈率测算,光明乳业的股票价格应在9元以上。
  与2004年伊利高管事件相似,光明发生事件的当时及之后公司的基本面未发生根本变化;其次,事件本身虽然对上市公司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仅产生了短暂的而非永久性的影响;最后,公司股价受事件影响最初出现非理性大幅下跌,但随后拒绝下跌反而顽强上升(伊利股价已经上涨超过100%),并且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出现集体增持现象。在羊群效应显著的股票市场上,最好的投资时机是在优质股票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出现短暂非理性大幅下跌的时候,而目前的光明乳业正是这样一支股票。
  
  后市走牛支撑
  
  截至2005年9月30日,光明乳业共有非流通股股东6户。
  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牛奶集团)与上实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实食品)对光明乳业的持股比例完全相同,均为30.79%,并列公司第一大股东;达能亚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能亚洲)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7%。
  2005年10月31日,达能亚洲与大众交通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后者持有的19,256,775股光明乳业社会法人股,受让价格为每股3.75元,较光明乳业2005年三季度末每股净资产2.01元溢价87%,超过了2005年6月30日以来光明乳业公司股票二级市场的最低价3.58元,但达能亚洲仍然是参股地位,无法形成对公司的有效控制。从跨国巨头的一般投资偏好分析,达能亚洲不大可能仅仅满足于目前的持股比例。
  近期不断有报道光明乳业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动,据称,为避免参与光明乳业股改,避免公司的境外股东承担支付股改对价的责任,上实食品将出售其持有的全部光明乳业股份。除老股东牛奶集团、达能亚洲外,蒙牛也在觊觎这次难得的收购机会,其操作思路是通过委托摩根斯坦利和鼎辉投资等外资股东出面收购。
  摩根斯坦利提出了两套方案:第一,以每股6元多的价格,受让上实食品所持部分光明乳业股权;第二,联合出价最高至每股10元,并附加一系列包括大幅提高业绩在内的条件,收购上实食品持有的全部30.79%股权。达能亚洲提出的方案是:以每股6元以上的价格全部受让上实食品所持光明乳业股权。一旦收购成功,达能亚洲将以42.34%的持股比例成为光明乳业的第一大股东。
  潜在的外资并购题材,以及外资对光明乳业的价值判断(每股最高收购价为10元,目前每股市价仅5元多,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为2.01元),无不显示了光明乳业具有的巨大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