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酒和鲁酒的差距咋就这么大


  河北和山东自古就是友好邻邦,同样是国内著名的酒类产销和消费大省,过去在酒业发展上基本相近,同样有过红火的年代,也同样有过冷落和寂寞,在酒市上同样经历过潮起潮落。可近年来,冀酒和鲁酒的发展却拉开了不小的距离—
  
  河北省是酒类产销大省,据调查,到2006年底,全省共有酒类生产许可证企业535家,其中白酒企业430家,啤酒企业33家,葡萄酒企业72家。全省规模以上酒类企业生产白酒13.16万吨,啤酒138.38万吨,葡萄酒10.57万吨,酒精10.04万吨;白酒企业销售收入20.6亿元,税金4.24亿元;啤酒企业销售收入28.1亿元,税金5.1亿元;葡萄酒企业销售收入15.7亿元,税金2.44亿元。近年来,虽然河北省酒类行业不断发展、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但发展缓慢却是不争的事实。10年前,河北省白酒产量曾位居全国前5名,但是到了2006年全国排名已退至第11位;啤酒产量2000年列居全国第7位,2006年退居全国第13位,全国啤酒产量前50名的企业,河北省只有蓝贝啤酒厂一家,排名第21位。“外来品牌也将战火烧到家门口,我省酒业已经处于被各路诸侯围攻的局面。”河北省酒类流通协会会长吴凤鸣介绍。河北省有证酒厂规模小、品牌不响,无力与外省酒抗衡。2006年,河北全省430多家有证白酒生产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年产白酒306吨,全省白酒产量仅相当于山东省的1/6,四川省的1/5;产品销售收入相当于四川五粮液集团公司的1/10,比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一个企业销售收入还少4亿元。同年河北省葡萄酒产品销售收入仅相当于山东的1/5。2001年河北省取消酒类专卖管理后,东北酒南下,川酒北上,鲁酒苏酒西进,晋酒内蒙古酒东突,豫酒崛起,冀酒被各路诸侯围剿,造成了目前省内近50%的国有酒厂亏损严重。在河北省内曾经名声显赫的张家口沙城老窖酒厂,廊坊迎春酒厂,燕潮酩酒厂,邯郸丛台酒厂,邢台古顺酒厂,石家庄制酒厂,唐山曹雪芹酒厂等国有企业,从2000年开始改制,直到现在有的仍未彻底改完。邯郸丛台酒厂2000年曾被评为全国白酒20强,年利税1.3亿元,全国排名第16位,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河北省排名前10名的酒厂没有它的位置。
  而作为中国的消费大省以及全国白酒生产第一大省,山东拥有白酒生产厂家近600家,兰陵、孔府家、泰山、景阳“四大家族”,以及景芝、扳倒井、琅琊台、古贝春、趵突泉等“八大金刚”,其酒厂年销售在1~3亿元。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共生产商品酒80.21万千升,比上年增长了20.1%,全国排名第一,销售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了33.2%,完成利税22.51亿元,鲁酒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局面。整个山东的白酒市场,以地产酒为主导品牌,全省17市都有1~4个当地的强势品牌,85%的市场份额被鲁酒控制。2006年山东地产酒发展形势喜人,一举摘取了泰山、扳倒井、古贝春、花冠、趵突泉5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白酒工业十大竞争力品牌”“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创新品牌”“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区域优势品牌”等,都被鲁酒纳入囊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河北酒和山东酒的差距在拉大。
  那么,河北酒和山东酒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笔者常常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最近从一些事上寻找到了答案(但不是唯一的答案)!请看河北省的一位政协委员发表的见解。她说,“去年,作为八届省政协委员,我随省政协教科文委组织的考察团赴山东考察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考察情况暂且不表,有一种情绪却在涌动着,山东人对家乡的挚爱和强烈的经济文化意识深深感染了我。每到一地,座谈中他们聊的是山东改革开放,参观时讲的是山东的名胜古迹,餐桌上谈的是山东文化,吃的是山东的土特产,喝的是山东的葡萄酒、啤酒及各种饮品。从喝酒使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去山东,几乎看不到外地酒,一打听才知道,当时山东许多地方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外地酒根本不让进山东,其做法也曾受到媒体的批评。如今外地酒随处可见,但餐桌上依然是山东的酒,主人还可把烟台葡萄酒等饮料的历史讲得神奇曲折,引人入胜,让人越喝越香。”
  同样是在餐桌上,我去河北的所见所闻和上述女政协委员就不同了。2007年国庆期间,我到河北邯郸去寻亲访友,当然,一到地方,一帮朋友要接风洗尘,在酒席上,接待我的朋友问我喝什么酒,我说:“到邯郸了当然要喝你们的本地酒—邯郸丛台酒。”然而,堂堂的酒店竟然没有丛台酒。我大为不解地说:“邯郸怎么能没有丛台呢!”这可能是个别现象,但是邯郸各级部门、机关企业在接待客人时,是否用的都是邯郸酒呢?未必!据说外地酒已经占领了邯郸市场。
  据河北省有关人士介绍,就在20世纪90年代初,也就是外地酒不许进的年代,山东的经济比河北还是略好,如今山东已经远远超过了河北,财政收入据说是河北的3倍(不一定准确),这就是差距。差距不仅表现在各项改革措施方面,有一项重要的差距就是对家乡的爱,一种渗透在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意识。据这位女政协委员介绍,山东同志的接待是全方位的,他们不仅对当地的各种名牌如数家珍,而且不厌其烦地带领客人去批发市场购买当地产品,当向主人表示感谢时,他们说:“应该感谢你们为山东经济作出了贡献。”山东人在热情接待中流露的是自豪,宣传的是文化,推销的是产品,成就的是当地经济。那么,我们河北邯郸人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是否想到了这一点呢?在我与朋友去丛台的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很健谈:“你们大地方的人啥没见过,来小破邯郸有啥看头?”我说:“丛台也是名胜。”“啥名胜?都是吹的,这地方啥也不中。”朋友听他满口邯郸话,说:“你看你还是邯郸人呢,怎么也不维护自己?”他没有言语。出租车是邯郸的窗口,我们自己都不宣传热爱邯郸,还有谁来热爱呢?
  由此看来,冀酒和鲁酒差距之所以这么大,关键是人的因素。原因之一是爱不爱自己的城市,爱不爱自己的产品,爱不爱自己的品牌,爱不爱自己的文化,如果思想上就有家乡没有外地好,家酒没有外酒香等等崇拜外地、崇拜外来品牌的理念,那么,即使家乡再好,家酒再香,也是枉然!因此,要让人们树立起维护家乡、热爱家乡、宣传家乡、支持家乡的思想,大力扶持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增强人们消费上的爱家乡意识。消费市场是个非常广阔并且永无止境的市场。其实,对于我去过的邯郸市来说,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邯郸经济密切相关,每消费一次邯郸产品,就是为邯郸经济增砖添瓦。大河有水小河满。你接待亲朋好友,喝丛台酒了吗?游览丛台、黄粱梦了吗?赠送礼品有本地产品、有本地名酒吗?生活中你消费了多少邯郸产品?如此等等,看似小事,但点点滴滴汇成大海,支持的是邯郸企业,创造的是利润价值,受益的是每个市民。从另一方面讲,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要多出品牌、多出名牌。其实邯郸有自己的名牌,只是打造的力度不够。邯郸有丛台酒,却让外地酒占领了市场。这要求我们的名牌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才能跟上时代,适应广大人民的需求。当然,提倡消费上的爱市意识和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意识,并不是地方保护主义。首先不是强迫市民消费本地产品,排斥外地产品。其次,一个品牌、一个名牌除了靠企业努力创造,还要靠市场培育和扶持。如果当地一个酒名牌,外地人还在找它,还要消费它,那么,作为当地人,为什么不能多给一些关爱呢?何况,一个名牌企业,一个知名品牌可以带动一个行业、拉动一方经济。因为,名牌效应的威力是巨大的,但名牌的存在来自于人们对它的维护和爱戴,如果本地人不爱护本地名牌,不去珍惜本地名牌的存在,不去宣传它,使用它,那么,早晚有一天,它会离你而去!
  打破地方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发展地方经济,也并不是不要地方名酒。总之,当前重要的是,让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紧密相连,提高当地全体人民的经济文化意识,使其渗透每个人的生活,掀起人人为当地经济作贡献的新高潮,在思想领域率先优化扩大开放的大环境。经过企业和宣传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加上全体人民的共同支持,试想,当我们喝着引以为豪的家乡酒,穿着驰名的家乡衣……家乡的经济将会怎样?爱家乡酒,要从爱家乡开始,请问,你行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