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览


  酷销售,大销量
  
  在被问及是否有时间坐下并好好享用美酒时,Constellation Brands的ChrisF.Fehrnstrom笑了。这位美国酒精饮料巨头的CMO每天都在为如何让更多人购买其旗下75个品牌的美酒而忙得焦头烂额。
  这是份苦差事。美国人几乎都开始停止购买价格在30美元一瓶的酒类,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在7美元到15美元一瓶的酒,这让公司的利润变得难以估量。按照康涅狄格州的饮料信息集团的说法,美国地区去年的销量增长了1.2%,但销售额却减少了3.3%。
  尽管如此,世界上最大的酒类生产商Constellation也是别无他法。其酒类业务的销售额在第四季度(截至2月28日)勉强实现了2%的增长,达到了6.2亿美元。在同一时期,其精馏酒精类饮料的销量却减少了49%,只有4800万美元(当然,这其中有公司卖掉了旗下部分资质不好的品牌的原因)。啤酒类的销量也下降了4%,只有4.19亿美元。
  不过一家在纽约的公司Victor计划要在酒精类产品的市场营销上要一下小手段。Constellation旗下拥有Mondavi、Ravenswood和Estancia等品牌,希望能够吸引年龄在35岁左右的技术人员消费者。viccor公司Fehrnstrom正在测试一种手机应用程序,能够让这些iPhone和黑莓不离手的技术人员用手机扫描酒瓶上的条形码以获得关于产品的更多信息——他们甚至可以看到视频片段。这些信息包括酒类的产地、口感、与之相配的食物和其他品酒者对它的评价。
  这种应用程序也可以让饮酒者创建自己的个人资讯,能够为自己做记录,还可以把品酒的心得上传到Facebook和Twitter。Constellation则可以收集到很多关于消费者的有用信息,比如这些消费者在哪里购买、对酒类的偏好,或者为了让他们持续购买constellation旗下的酒类还可以给多少折扣或优惠。“对酒类产品来说,消费者的忠诚度最重要。”E&J白兰地公司说,“橙汁品牌有50%的回头客,如果我们能够争取到30%的回头客,就已经很幸运了。”
  Constellation还与美国运通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著名厨师和音乐天才配对的活动,包括著名大厨Tom Colicchio和新灵魂歌手John Legend等人都参与其中。
  Fehrnstromin公司今年的广告投入会比去年更多。通过数字渠道——例如《纽约时报》网站或者酒类网上销售平台Snooth.com——的销售会获得显著增长,与消费者间的互动也会加强。Black Box公司去年奖励了用户自动生成视频广告的创作者1万美元。该品牌去年吸引了41个用户自动生成视频广告,并将它们展示在Black Box的网站上。从去年6月开始,该品牌的酒类产品在Facebook上吸引到了5140名粉丝,比美国销量最佳的葡萄酒Charles Shaw(又名“Two Buck Chuck”)还多出4000名粉丝。
  
  如何用Twitter打造个人品牌
  
  Twitter上一个叫“冒险女孩”的账户已经有了150万名粉丝,该账户的创始人也因此抛头露面,有了些经济收入。这样的经历比比皆是,有人甚至开发出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产品,于是这些成功的人们便开始传授在社交网站上的个人品牌打造心得。
  首先是你要知道自己想打造什么样的品牌,而不是仅仅追求点击率。冒险女孩想要打造的就是“从你们中找到勇于冒险的女孩”:“你必须知道你的激情在哪里,不然就是在浪费生命。”
  其他成功的个人品牌也传授了相应的经验:在建立了个人品牌的账号(不一定是你自己的名字)以后,每天要花上几分钟时间告诉自己“我就是XXX”以建立归属感和认同感。其次要给予自己积极的定位。你可以先描述一下自己的特点,然后将这些优点扩大或赋予缺点积极的意义。比如你明明很懒,却应该定位于“需要激励”;若是自私,就应该定位于“开明”。
  在社交网站上,要想打造个人品牌,适当地夸大自己的个性是必要的,还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缺点。总之,个人品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必须如同你本人一样拥有“灵魂”。
  
  美国制造,中国所有
  
  你相信吗,在美国南加州的Spartanburg买一块地的价格只有在东莞买同样大小的地的四分之一;而南加州的商用电价只有中国的30%左右,也没有拉闸限电。虽然美国的人工要贵一些,但是综合看来,在美国建厂仍然比在中国建厂便宜许多。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发现在自己家门口建厂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原因。
  这些举措不是没有给美国带来好处。仅仅在南加州,中国企业就已经累计投资了2.8亿美元,解决了1200人的就业问题。现在,美国已经有33个州、港和市推出了一系列鼓励中国企业赴美建厂的政策,来帮助自己尽快从经济危机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中国企业则多数认为建厂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商务交流,即便不能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对打开美国市场来说也始终有正面作用。不过也有美国人担心,中国企业大规模赴美建厂可能会重蹈当年日本企业赴美“抄底”的覆辙。“整个美国都快被买下来了。”他们说。
  
  海底矛盾:石油越多,风险越大
  
  从以前难以钻井的地方开采石油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人们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却明显估计不足。深海作业安全技术的发展远远跟不上钻探技术的发展。
  5月7日,在美国休斯顿市郊的BP指挥中心一间被称为“蜂房”的小黑屋里,技术员们正聚集在一起观看石油公司水下机器人的视频。这段视频展现了一个40英尺高、由钢筋和钢构成的吸管状的圆顶装置正在被小心翼翼地沉入墨西哥湾深处。BP的高层希望这种装置每天能够从漏油的油井中吸出5000桶原油。不过很快,这种装置就被证明是中看不中用。
  这次石油泄漏事件开始频繁出现在头版头条,BP的CEO Tony Hayward不再可能轻易地息事宁人。深水作业已经变成了石油公司最为关注的事,这要感谢大量的海底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以及像巴西和美国这样允许在近海搭建钻探平台的国家。20年前,在地底5000英尺以下钻井还是不可想象的事,但如今,世界上6%的石油都来自于深海,并且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还会翻番。
  确实,过去两年中,世界10大油井中有6个都是在深海,是为中东以外的最大储量。深海石油对美国至关重要,因为有一半以上的海底石油都来自于深海,占全美总储量的25%。
  从BP这次的事故中可以看出,石油产业并没有为现实做好准备。过去30年中,BP和其他公司都在推进不够完善的深海作业。4月20日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事件发生在水下5000英尺的深度——这是BP和其他石油巨头水下钻探的正常深度。当时意大利的ENI公司就在事发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