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研究


  摘 要: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推进了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以相关产业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经济形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了一种新的扶贫方式—— “电商扶贫”,即用电子商务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电子商务扶贫能带来一系列好处,但是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贫困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克服种种障碍。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策略
  一、电子商务扶贫的主要形式
  (一)直接到户
  通过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形式,帮助贫困户直接以电子商务交易实现增收,达到减贫脱贫效果。其中,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帮助贫困户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开办网店,让他们直接变身为网商。例如,今年以来,甘肃、广东等地扶贫办组织的电商扶贫培训,都特别把贫困户、“两后生”、残疾人等帮扶对象和精准扶贫对象作为培训重点,帮他们掌握电商知识,乃至手把手教他们开办自己的网店,并提供后续服务。
  (二)参与产业链
  通过当地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龙头企业、网商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与地方电商交易平台等,构建起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帮助和吸引贫困户参与进来,实现完全或不完全就业,从而达到减贫脱贫效果。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也帮助众多身边的乡亲,包括贫困人群增加收入。当地政府支持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支持电商扶贫。
  (三)分享溢出效应
  电商规模化发展,在一定地域内形成良性的市场生态,当地原有的贫困户即便没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电商产业链,也可以从中分享发展成果。例如在沙集,亲眼看到电子商务为著名的淘宝村--东风村带来的变化:招工难,让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仅很容易在网销产业链中找到发展机会,而且由它带动起新型城镇化进程,建筑、餐饮、交通、修理等一般性的服务业快速发展,也提供了大量就业、甚至创业的机会,道路、卫生、光纤入户、水电、公共照明等设施的改善,电商园区建设带来的农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和服务便利化,也惠及包括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内的所有村民,让他们分享到电子商务发展的溢出效应。
  二、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的制约因素
  (一)农产品本身特点的制约
  农产品与其他工业品相比在发展电子商务上其本身有许多限制性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容易腐烂毁损;农产品水份含量相对较高;易因温度、通风等条件不适造成腐烂变质需要保鲜。为保持农产品质量品质,新鲜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在物流过程中需要低温冷藏保鲜,畜禽肉类农品则更需要冷藏或冷冻。物流成本较高,相对于工业产品,农产品离市场较远,运输成本高再加上需低温保鲜等的特点显著增加了物流成本。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农民受教育水平偏低。农村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着信息流和实物流两大主要难题,发达地区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购物难以在农村市场实行,尽管国家鼓励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质量等方面都远落后其它发达地区。
  (三)思想认识方面不足
  广大农村地区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农产品相关企业、农合组织及种植户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比较欠缺的现象。电子商务意识不到位,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不利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和学习,导致农村居民对电脑和互联网的学习使用比率较低。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再加上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下,农民仍保持传统的眼看、手摸、耳听、口尝的交易习惯,认为电子商务虚无缥缈,可信度不高。
  (四)物流发展滞后
  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良好的物流体系,我国地域广阔,很多农村地区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物流网点,很多快递公司仅覆盖到县城,这就大大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我国的邮政系统在目前的整个物流系统中派送范圍最广,可以到达全国任何城镇以及农村。但其费用高、速度慢的缺点无法为电子商务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怎样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是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扶持
  首先,政府积极举办和参与有关电子商务扶贫各项活动,提高贫困农民的信息获取、接收能力和利用能力;其次,完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扶贫环境和氛围,规范电子商务网站信息的采集,调动农民对农产品电商的兴趣;最后,鼓励企业加快市场改革,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设备,加强与冷链物流设施相对发达的农业园区合作,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入村开店。
  (二)强化组织建设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主要针对的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与物流企业合作,为农村电子商务扶贫营造良好的环境。电子商务扶贫的发展要以政府的理论政策为指导,以农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为基础,通过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和产业生态群带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扶贫活动,推动农村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农产品电商行业,打造农产品特色品质品牌,完善农产品规模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和信息主管部门要统一制定信息采集标准,并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规范,各机关单位和乡镇设立专职信息人员负责采集本地的信息资源到信息中心发布,同时依靠村组织干部和农村经纪人,把贫困地区农产品供求信息及时发布和推广,把市场需求的信息及时传送到农民的手里。同时政府或涉农企业应加快执行国家的有关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重量等级标准、产品包装规格和商标化等标准体系,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实现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奠定基础。
  (三)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储备。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和各高校的交流沟通,建立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具体指导。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积极争取申请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引导大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涉农及管理、销售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人才支持和队伍保障,培养新一代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探索[J].李章梅.商场现代化.2015(02)
  [2] 互联网时代我国农村减贫扶贫新思路——“沙集模式”的启示[J].汪向东 张才明.信息化建设.2011(02)
  [3] 电子商务扶贫的障碍分析[J].卢迎春.农业网络信息.2015(02)
  作者简介
  秦兴军(1976-),男,甘肃酒泉人,任职于甘肃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高校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作者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