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除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心理咨询正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的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发展。较高层次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道德修养往往建立在健康心理的基础上,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亦受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诸品质的引导。如果我们把心理咨询仅仅停留在解决心理问题上,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给学生以引导,指明其努力的方向,那么心理咨询将大大减弱其存在和发展的实际价值。具体地说,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咨询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态度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只放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上,忽略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较少考虑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重视运用心理学理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人为地把心理层面的工作与思想观念层面的工作割裂开来,或者把一般的心理问题随意地上纲上线,视为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从而使教育缺乏针对性,难以“入耳入脑”。由于工作方法的简单,态度上的生硬,学生容易产生抵触、逆反情绪,使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其实,某些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心理障碍所致。同样,某些心理障碍问题也可能是思想道德问题引起的,因此,思想教育必须遵循心理学原理,必须包含心理教育的成分。不难想象,如果学生缺乏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活泼健康的性格等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的。而要解决心理问题,单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不够的,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把心理咨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战线”,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新途径,其意义不仅表现在心理咨询为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减少、避免了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有效地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某些棘手问题,而且表现在心理咨询的助人态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二、心理咨询以调整人的心理偏差和心理失衡,保障健康心理,塑造良好人格为终极目标,是对新时期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补充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它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和最一般的人格内容,如学生的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应付挫折、情绪调适及人际交往等。而心理咨询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补充。
  过多负性生活,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缺乏情感关怀与温暖,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和支持,都会使学生产生消极认知,导致危害社会、伤害他人和自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遇到由于消极认识失败和挫折而产生情绪反应。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咨询中心的测验结果,才能进行心理治疗,消除、矫正或缓和咨询对象已有的心理偏移和心理失常的症状,改变其异常的行为方式,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塑造健全的人格。所以说,从教育的目标来说,高校心理咨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补充。
  
  三、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理论,促进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并健全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定量评估体系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结构理论和多年实践告诉我们: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神经症、情绪问题和学习问题,其他如自我评价(形象)问题、自我发展问题、个性问题、就业问题、性问题是目前高校心理咨询涉及的最常见、最主要的内容。其中,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兴趣和同学交往问题;二年级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问题;三年级集中在恋爱与情感问题上,兼有自我发展和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等;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既然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需要层次侧重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去满足不同的需要,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四、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唤醒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有效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浙江大学马建青教授在对全国百余所高校的心理咨询员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中,首要的是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而自己又难以调节的人,其次是寻求潜能开发的人,最后是心理障碍的人。因此,高校心理咨询应定位在正常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发展上。心理状态表现为一个人整个心理的暂时状态,它直接制约着心理活动的过程,反映了人的个性心理,决定着外界对人影响的结果。心理状态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当心理状态在运动中巩固下来,则可以转化为具有个性特征的稳定的心理。属于具体的心理状态有热情、自信、朝气蓬勃、精神振奋、乐观向上、聪颖、宽以待人、不卑不亢等积极的一类;也有诸如犹豫不决、精力分散、痛苦忧郁、萎靡不振到悲观失望等消极的一类。只有当积极的心理状态稳定持续下来,才可以形成人类的健康心理。当前,大学生择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学生认为一毕业就失业。有的家庭困难的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不合算,四年大学不仅要消费几万元,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去打工挣钱;有的则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有成绩差的同学还找到了好单位,等等。这一切造成了学生认识上产生偏差,情绪上波动不稳,意志上摇摇不定,从而形成痛苦、犹豫、悲观失望的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深感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大。如果这时我们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对毕业生进行意志力测验,自信心自测,竞争素质测验,从完整的心理方面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抑制过程施加作用,并承认失败的价值,要使学生认同爱迪生对失败的看法,(有人说他寻找灯丝失败了500多次,而他却认为自己成功地知道了500多种材料不可以用做灯丝)。高度的心理自由是爱迪生创造潜能极大地显现的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明白了这些理论,才能消除择业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开发潜能,勇于创业。这也是发展咨询和障碍咨询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适应与发展的问题之所在。
  
  五、心理咨询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我教你听”“我教你做”的灌输教育方法,学生感到厌烦乏味和难以接受。在对象的研究上,心理咨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客观基础。如通过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测试、疏泄、自由联想等手段和方法,掌握学生的“内在冲突”“心理危机”“行为障碍”及人格特点,有利于分析学生人格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再者,在方法上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的思想教育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人格缺陷。遵循平等性、尊重性、交友性、保密性原则,坚持共性,尊重理解,积极关注和真诚可信的态度,以技巧性的方式会谈并注重倾听,在咨询者和来访者间营造一种和睦、融洽、情感协调的心理气氛或条件。教育者一般不急于对学生暴露出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样,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这种人际关系达到最为密切的深度能产生共鸣,使思想政治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指出,“接受”主体在外界教育下,将教育信息反映事实、判断、选择、同化、整合、内化、外化的过程。如果在这个内心需求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单纯地从外部下功夫,强调外部的压力性,那么这种压力可能会在学生内心引起—定的反应,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共性,利用潜质,构建心灵的桥梁,使学生处于相应平等的地位,消除“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落差定势,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践证明,心理咨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是由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所决定的。心理咨询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终极目标,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心理咨询必将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提高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育人水平,使之真正服务于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