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MIS开发中的系统分析


  [摘 要] 系统分析是整个开发工作的前提,其工作性质主要是分析人员同用户之间的沟通,随着IT技术的发展,系统开发对 分析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中,许多开发团队对系统分析的特点及重要性认识不足, 致使在开发过程中引发各种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MIS开发中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边界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1-0058-03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2006年教研项目“江西省高校校际协作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策略与区域性共享机制研究”(批准号:jxjg-06-3-2)
  [作者简介] 李彦武,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生,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江西 南昌 330045)
  王 玲,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江西 南昌 330012)
  柳 军,江西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化。(江西 南昌 330045)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组成的对企业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输、保存、使用、维护的系统。一个MIS的开发要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四个阶段。系统分析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和原理确定用户需求和开发目标,明确系统应该完成的任务,最后提出开发方案。系统分析是整个MIS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是最为重要也最难把握的一个阶段。但是在实践当中,系统分析通常不能引起开发人员的足够重视。许多开发人员在开发一个软件产品时,往往在没有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便匆匆着手编写程序,他们错误的将“软件开发”等同于“程序编写”。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开发人员埋怨用户需求频繁变化,用户埋怨系统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开发工作失败,使开发费用付之东流。特别是近年来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被广泛采用以后,软件规模日趋庞大,前期分析的重要性便愈加凸现出来。
  
  一、系统分析决定开发成败
  
  不同企业或组织有着不同的内部环境,当开发人员着手开发一个项目时,首先应该深入到企业或组织的各级各部门,了解其组织机构、生产状况及业务流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咨询和调查,明确他们对该系统的具体需求。在明确了用户具体需求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后续的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开发的MIS系统符合该企业或组织的需要,真正为其提供有效服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否则,如果不重视前期的调查分析,系统的开发不但不能带来预期效益,反而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或给企业或组织带来不便,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开发工作失败。
  在MIS开发中,一个系统通常由总系统和若干子系统组成,总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整个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着手开发一个项目时,必须对总系统及各子系统均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明确系统总功能、各子系统功能及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哪一个子系统分析研究不到位,或哪一部分设计不合理,都将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目标造成影响。因此,开发前期的分析工作必须做到通盘考虑,以保证开发成功。
  此外,前期分析工作也可以为后期维护打下基础。一方面,企业或组织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MIS运行一段时间后,企业可能会在系统功能方面提出进一步要求;另一方面,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逐渐暴露出内部的各种错误。这就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充或对程序代码进行修改。如果前期分析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充分考虑了软件投入使用后的环境、投入使用后的功能扩展、升级改造及后期维护,就可以避免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系统与环境不适应、系统功能扩充难、程序代码修改难等后遗症。
  
  二、系统分析文档是后续开发的依据
  
  系统分析文档是分析工作重要的、唯一的工作成果,是后续开发工作的依据。在进行系统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应将收集到的第一手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汇总,然后制订出准确、一致、完整的系统分析文档:系统说明书。
  通常该说明书要对系统功能需求、企业或组织状况、业务流程、系统功能等进行详尽描述,甚至包括对系统将来发展的设想,当前企业的软件、硬件环境的具体技术参数,当前用户方的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待开发的系统与企业现有的其他系统、甚至与企业外部的其他系统的接口情况等。有了这一系列的分析说明文档,可使后续的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工作有章可循。
  系统说明书制订完毕以后,为提高软件的质量和保证开发的成功,通常还需要对这些文档资料进行评审。评审工作通常应由企业或组织的信息管理高层以及各类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文档评审时,首先,要求各种需求不能互相矛盾;其次,需求必须是完整的,应该包括在分析阶段用户提出的所有功能或性能;再次,指定的需求用现有的软硬件技术可以实现;最后,需求确实能解决用户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通过以上四方面的评审,分析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系统设计工作。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即使进入了下一开发环节即系统设计环节,也有可能因前面环节的工作做得有漏疏而返回去再次进行系统分析,也就是说实践当中这种分析工作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且这种反复与所选择的开发模式有较大关系。在开发实践中,系统分析人员为避免系统分析工作出现重大偏差而引起大面积重复分析,通常在制订分析文档时便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供用户选择。例如,从功能是否完整角度考虑,可以尝试制定三个不同档次的方案:1、基本方案:系统只完成最基本工作,没有额外功能;2、完整方案:除了完成基本工作以外,还提供一些附加功能;3、增强方案:这种系统具备用户期望的几乎所有功能。用户可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条件结合企业目标从几个方案当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
  
  三、系统分析应重视沟通
  
  系统分析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分析人员同客户进行沟通,包括同企业或组织的各级领导进行沟通及同普通员工进行沟通。
  首先,信息系统开发要争取企业各级领导的支持。实践中,企业的个别管理人员可能不愿接受环境的改变,因而不愿配合分析人员的工作,造成系统分析工作的局部甚至全局失败。例如,某财务部门负责人不愿将本部门手工账务处理改为电子账务系统,坚持沿用原来的手工方式,对系统分析人员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必然对分析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当遇到类似情况时,分析人员应在了解这些人的背景及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说服其转变观念。如果系统分析人员的说服工作无效,可直接请求企业高层处理。
  其次,不能忽略普通员工,要同企业普通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在系统分析时,完全是从工作人员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能否取得被调查员工的支持是系统分析有效性的关键,员工态度积极可使分析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只有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才能充分挖掘出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开发“教学资源库信息系统”,就要求学校信息中心、各院系、教务处、学工处等各部门通力合作,配合开发人员的分析工作,明确提出本部门对资源库信息系统的需求、积极提供资源库建设所需的资料。任何一个部门的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不合作行为,都可能影响分析工作的开展,都可能给系统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