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采集分析与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技术探究


  【摘要】本文以南京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运营关键技术研究报告中的“客流采集分析与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技术研究”为依据,对研究内容方面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南京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运营关键技术;客流采集分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技术
  【中图分类号】U491.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41—03
  1.客流采集分析与出行信息服务技术项目的背景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公众出行需求迅猛增长,公众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需求在不断提高;2013、2014南京要承办“亚青会”、“青奥会”,也对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变化,管理手段不断强化,才能跟上公共交通服务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重点领域示范试点工程建设……3.城市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推广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省交通运输厅在《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8大工程:4、城乡客运信息服务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公交信息化管理,包括电子站牌、车载系统、企业运营调度系统、行业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实现公交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加强公交企业与运管部门问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对公交车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提高交通枢纽城市公交信息化水平,根据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改委<南京市2009年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宁政办发[2009]94号)精神,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向市发改委提出《南京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一期)》立项申请,2011年4月获得正式批准立项,开始了实施方案的制定。在此过程中,南京智能公交系统运营关键技术,特别是客流采集分析与出行信息服务技术成为项目建设的关键一环。
  2.南京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运营的现状
  2.1 南京市公交企业概况及现状
  截至2011年底,南京公交企业共八家,经营公交线路401条,公交车辆6130台,日均客运量300万人次以上,线路总长度为6536公里。
  目前的公交运机制,在管理和公众服务上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满足公交优先和公交的快捷、周到、人性化服务的要求:主要反映在:(1)前期缺少上位规划,没有统一的信息采集、处理机制,造成信息不能共享,形成多个“信鼠孤岛”。由于历时原因,南京市的智能公交建设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上位规划,南京IC卡公司的信息系统、各个公交企业的生产运营系统各自为政,已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没有与全市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统计分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交互系统进行有效融合。(2)公交企业的客流统计设备应用效果不理想。南京市公交总公司自2003年开始智能调度系统的探索应用,实现了自动报站、超速监控等基本功能;部分车队可以自动生成电子路单,但覆盖率和准确率均不高;客流统计设备试验效果不理想,基本停用。(3)公众出行提供的信息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公众出行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需求。行业管理部门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各公交企业、IC卡公司、政府部门问的数据无法互通、共享,导致行业监管决策的科学技术手段几乎为零。
  为市民提供的出行服务手段单一,主要依靠门户网站、各大媒体公告,没有点对点的服务措施,2009年南京市在“三中路”上安装了29块电子站牌,只显示公交总公司一家企业的车辆距离本站的距离,公众对应用效果不满意。
  2012年7月30日,南京市城建集团召开会议,宣布正式成立南京公共交通集团,南京公共交通集团下属的4家企业: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扬子客运有限公司、东山客运有限公司和场站公司。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包括原公交总公司、中北巴士、雅高巴士;扬子客运有限公司包括原中北浦口客运公司、中北六合客运公司、新宁浦巴士公司、公交总公司江北客运部以及原交通运输局下属的金陵交运、双虹客运、六合新集等3家。东山客运有限公司则包括新城巴士和江宁通盛客运公司两家。场站公司则包括所有非公交营运的资产,如场站站房、公交物业等。
  公交企业整合后,将着力解决以前多家经营,无序竞争、线路重叠、线网优化、线路配车等突出矛盾,同时将有效提高车辆、道路利用率等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获取大量的线路线网数据,而这些相关数据的来源基础是各个站点、线路的客流数据,所以获取准确的各线路上下客流数据显得至关重要。
  2.2 客流统计与现状分析
  目前,南京智能公交运营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车辆目前依然沿用“定点发车、两头卡点”的传统调度方式,调度人员难以掌握途中路况及客流等关键信息,加上道路交通环境的恶化,使得公交运营的平稳性及服务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每天的高峰流量、正点率、满载率、放车数等营运管理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基本上靠调度人员的经验判断或人工抽查,没有相应的科学准确的客流数据支撑,使得统计结果误差比较大。特别是在客流统计与分析方面,仅限于部分公交企业局部线路和车辆安装的客流采集设备,且均在试验、探索阶段,并且这些客流统计设备没有统一的技术体系和数据标准,采集的客流数据准确率不高,数据量不大,在智能调度、客流预测和线网优化等方面未能形成很好的示范效应和辅助决策参考作用。
  2.3 公众出行服务现状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南京市的智能公交建设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上位规划,南京IC卡公司的信息系统、各个公交企业的生产运营系统各自为政,已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没有与全市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客流统计分析系统、公众出行信息交互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公众服务信息难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