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形成的静脉血栓进行临床分析进而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共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针对临床特点行积极防治,对照组患者进行妇产科的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痊愈时间方面显著减少(P<0.05),在再栓塞发生率方面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新仪器无创、简便、安全的对疾病进行确诊,在适宜时间进行溶栓、抗凝和预防肺栓塞等正规治疗等积极有效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的一种严重且临床多见的并发症,如若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案进行及时救治则加大了诱发肺栓塞形成的机率和患者的死亡风险。临床上,医治人员须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综合整合分析,进而实施科学的、恰当的、依据患者自身状况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以保证手术的成功[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择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年龄在20~69岁之间,平均为44.8±1.9岁。患者中有9例经产妇、28例初产妇,有10例患者行经腹子宫切除术、13例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另有40例患者行恶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手术平均时间1.9±0.6h。患者中分别有3例、27例、7例、9例和14例合并贫血、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妇产科的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行综合的针对性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患肢抬高并制动,为防止栓子脱落,须禁止下床,穿高弹子袜以减轻下肢水肿;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以抗凝,0.4ml/次/d,1周为1个疗程,注射后3d加服华法林6mg/次/d,后减为3mg/次/d,3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溶栓治疗:在生理盐水100ml中加入尿激酶20万U,经患者足背静脉实施滴注操作,将患肢抬高,1次/d,连用7~10d,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苷以1:25的比例进行扩容从而改善微循环,在此过程中亦应注意维持水质平衡和减少下床活动;手术治疗:运用血管腔内技术将溶栓导管内的溶栓药物直接灌注于血栓以达到溶解的目的。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观察组可下床行走、腰骶部肿痛消失、血象体温恢复正常,下肢水肿疼痛在治疗5.9±0.8d后消失,治疗8.1±1.3d后痊愈,无再栓塞发生。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7.8±1.4d,10.4±1.9d痊愈,再栓塞5例(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有两种类型组成,即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如若再发生肺栓塞则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临床上进行积极防治是降低患者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具体预防措施包括:①术前对行妇科手术并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性患者须在术后相关危险及病理因素、后果等方面进行宣教及讲解,以使患者自身加强防护措施[2]。术前对血液流变学和血三脂进行化验监测,患者血液有较高黏稠度时需积极制定方案干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类等抗栓药物予以预防应用[3]。术前对进行清洁灌肠而造成体液流失的患者为改善高凝状态须及时补充水分,以对静脉血栓进行预防。②术中预防干预为加速静脉回流,应取头低位15°,手术中应保证操作轻柔以尽量避免对盆腔静脉造成刺激和压迫下肢静脉,尽可能的减少电凝操作和不必要止血药的使用,适当增加晶体输入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脱水现状[4]。③术后早期即应鼓励患者积极进行下床活动以促进下肢的静脉回流,实时监测患肢皮温和色泽、肿胀程度以及足背脉搏的变化情况,如若患肢红润、肿胀消失减退则提示缺血状况改善,反之则进行积极治疗并观察是否存在肺栓塞综合征。④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等药物为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常用药,但使用过程中须积极观察和预防发生的出血不良反应,随时监测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的变化情况。此外,孕妇应禁用华法林[5]。⑤如若不进行手术治疗,可抬高患者体位以增加静脉血液回流量,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以防止加深下肢水肿程度[6]。另外,主要应用新型低分子量肝素等药物行抗凝治疗,同时,可根据患者临床的具体情况在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运用纤维蛋白溶解酶、尿激酶、重组链激酶等常用药物进行溶栓治疗。⑥手术开展应用手术在取栓治疗外,还需对合抗凝、溶栓、支持等辅助手段综合应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期,多不行手术取栓,通常在72h内,对髂股静脉血栓行取栓操作。同时,因手术风险大、费用较高,故在早期,宜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处理[7-8]。

综上,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下肢水肿疼痛消失时间、治疗至痊愈时间方面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而在再栓塞发生的方面又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可显著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采用新仪器无创、简便、安全的对疾病进行确诊,进行溶栓和抗凝等积极正规治疗和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在适宜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手术可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敏,王书智,顾建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RI检查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5,28(4):225-258.

[2]Bergstrom M,Fallk P,Park PO,et al.Peritoneal and systemic pH during pneumoperitoneum with CO2 and helium in a pig model[J].Surg Endosc,2008,22(2):359-364.

[3]申彦杰,杨家茂,杨奕梅.妇产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3.8(9):2226-2227.

[4]Nguyen NT,Hinojosa MW,Fayad C,et al.Laparoscopic surgery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ornpared with open surgery[J].Ann Surg,2007,246(6):1021-1027.

[5]刘玉珍,张震宇,郭淑丽,等.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2):107-110.

[6]Dolovich LR,Ginsberg JS,Douketi JD,et al.A meta-analysis compa-ring how molecular venous thromboembolism[J].Arch Intern Med,2000,160(2):181-188.

[7]马元阁,尹岭.妇产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J].求医问药,2011,9(12):519-520.

[8]Biron-Andreani C,Schved JF,Daures JP.Factor V Leiden Mutation and pregnancy-rel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whst is the exact risk.Results from a meta-analysis[J].Thromb Heamost,2006,96(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