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CT,16层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16层螺旋CT和单层CT的临床诊断差异。方法 选取于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PE患者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实验组的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照组的患者接受飞利浦单层螺旋CE扫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实验组栓塞检出率为34.99%;对照组栓塞检出率为12.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单层CT相比,16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图更为清晰地显示动脉血管的走向、分支等细节。结论 16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关键词] 16层螺旋CT;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010-02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主要指由内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引发的肺循环障碍,如果病人肺部出现出血或坏死的症状则称为肺梗死。在我国肺动脉栓塞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为探讨16层螺旋CT和单层CT的临床诊断差异,该研究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间患者20例由16层螺旋CT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临床使用价值和诊断水平进行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就诊的PE患者20例, 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55.2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胸闷气短、咳嗽、咳痰9例,胸痛、咳血2例,晕厥1例,下肢水肿3例,严重静脉血栓史患者1例,手术史或外伤史1例,心肌梗死史患者1例,高血压史患者1例,糖尿病史患者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实验组的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单层螺旋CE扫描检查。

1.2 方法

协助患者呈仰卧位,实验组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 ,患者需要一次屏气同时CT扫描患者肺尖至膈上部位,扫描时先常规扫描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前要向患者肘前静脉快速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00 mL(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控制流速在4.0~3.0 ml/s,当造影剂流至15~20 s和40~50 s时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扫描时参数设置为:电流300 mA,电压120~140 kV,螺距1.342 mm,重建层厚度 1.30 mm,扫描时间15 s左右,CT工作站在扫描结束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的步骤,同时完成三维重建血管和其他工作站的重建工作。对照组患者同样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和实验组相同为肺尖至膈上部位,扫描时先做常规平扫然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时的造影剂、流速和注射用具和实验组相同。扫描CT的参数设置为:电压120 kV,电流125 mA, 矩阵设为510×510,扫描层厚为5 mm。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专业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共显示了1 429支肺动脉(包括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段肺动脉、叶肺动脉、亚段肺动脉),其中受累支数为500支,栓塞检出率为34.99%;对照组共显示了415支肺动脉(包括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段肺动脉、叶肺动脉、亚段肺动脉),其中受累支数为53支,栓塞检出率为12.77%,见表1。

肺动脉的CT影像显示单层CT和16层螺旋CT均可显示肺动脉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也可以和强化后的影像形成较为明显的密度差,比较之下16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图更为清晰地显示动脉血管的走向、分支等细节。其中中心型充盈缺损为44支,附壁型充盈缺损为18支,偏心型充盈缺损为29支,阻塞型充盈缺损为116支,4例患者的影像出现点片状钙化阴影区,可能为陈旧性的血栓所致,较典型肺动脉栓塞CT扫描成像见图1~4。

3 讨论

肺栓塞是一种急性致死疾病,患此疾病的高危人群通常有下肢肿胀、静脉炎、大型手术术后的患者、长期卧床或有外伤史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胸闷、呼吸困难、咯血,也可能伴随患者情绪紧张、焦虑可能是由于低血氧和疼痛所致[2]。其致病原因通常是肺部形成深静脉血栓,待到血栓脱离所附着的血管壁,会随着血流游走最终很有可能在肺动脉主干和分支处堵塞,如果此时患者的侧支循环没有及时有效地建立就会最终形成肺部栓塞。肺栓塞很容易引发细菌感染所以很多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临床上很容易误诊为肺部炎症和呼吸道炎症。临床上及时、准确的诊断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3]。

目前,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肺灌注扫描、肺通气、胸部平片、肺动脉造影等,但这些方法往往仅能观察到患者肺部变化的一些间接症状,很难直接反应肺动脉栓塞的准确位置和严重程度,导致其分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超声心动仪在患者体循环动脉压正常的情况下很难有明显变化,所以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断灵敏度低。肺动脉造影对患者有较为严重的侵入性损害,对于体质较差或老年患者是否不适宜[4-5]。

CT检查安全方便准确性高是越来越被广泛采用的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方法。该实验结果显示单层CT和16层螺旋CT均可显示肺动脉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也可以和强化后的影像形成较为明显的密度差,比较之下16层螺旋CT的三维重建图更为清晰地显示动脉血管的走向、分支等细节。和单层CT相比,16层CT栓塞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16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能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连荣,范勇,赵新骞,等.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3):111-112.

[2] 赵艳珍,韩耀华,刘良成,等.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77-78.

[3] 赵力,郎志瑾,伍建林,等.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4):231-233.

[4] 杨文海,张期莲,黄银山.多层螺旋CT对16例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5-47.

[5] 李明山,张勇,戴金汉,等.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99-101.

[6] 冷仕军.16排螺旋CT扫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医药,2012,10(11):65-66.

[7] 李洪富.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88-89.

[8] 高峰.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淮海医药,2011,29(2):167-198.

[9] 唐智中,唐晓军.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7):128-129.

(收稿日期: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