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35例护理体会

[摘要] 对自发性气胸35例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人员应熟悉自发性气胸的诱因和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作好护理评估,作好胸腔闭式引流及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098-01

自发性气胸发生后胸膜腔内压力升高,肺脏受压,致使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碍,在内科急症中较多见,有时症状凶险,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1]。笔者将2001~2008年收治的3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工作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6~78岁,特发性(原发性)气胸7例,其中,男6例,女1例;继发性气胸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全部病例均X线检查确诊和评定治疗效果。保守治疗2例,胸腔穿刺抽气3例,胸腔闭式引流29例,外科手术治疗1例。

1.2诱因和基础疾病

诱因常为剧烈运动、抬举重物、排便、咳嗽、喷嚏等屏气用力动作,使气道压力骤然升高,导致脏层胸膜破裂。本组中,有4例无明显诱因。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多见。

1.3临床表现

气胸症状表现与起病缓急、气量多少、临床类型、肺脏压缩程度及肺的原发疾病等有关。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突然加重、憋气、端坐呼吸、气喘、表情紧张、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心悸、有濒死感、大汗淋漓、口唇及肢端发绀加重,甚至昏迷、休克。少量气胸,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气胸胸腔气量较大时,可出现气管向健侧偏移,患侧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本组左侧气胸16例,右侧气胸19例。全组患者中张力性气胸5例,闭合性气胸12例,交通性气胸18例。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做好病史记录,特别注意询问发病诱因及其基础疾病,初步判断气胸的类型,分清轻重缓急,尤其是张力性气胸会危急患者生命,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紧急情况下,立即配合医生行床旁手术。

2.2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在闭式引流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消毒,以免发生感染。水封瓶要始终放在低于患者胸部的地方,以免瓶内的水反流入胸腔。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病情加重,呼吸音减低,水封瓶液面波动消失,则提示导管阻塞或扭曲,需进行相应处理,必要时更换导管,以保持引流通畅。

2.3 保守治疗的护理

对肺被压缩25%以下,又无严重基础疾病且症状轻微的气胸患者,护理过程中要强调需卧床休息7~10 d,讲明间歇高浓度吸氧的必要性-有利于气体吸收,缩短肺复张时间,但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在气胸发生后的1~2 d内,病情有可能加重[2],要及时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保持大、小便通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镇痛、止咳、祛痰。

2.4 并发症的护理

闭合性气胸每次抽气不能超过1 000 ml[3],抽气后如出现持续性咳嗽、胸闷、血氧分压低或低血压者要警惕复张后肺水肿。注意闭式引流瓶有无血液及出血量多少,如出血量少,向患者讲明系胸膜粘连和内血管断裂所致,消除其紧张情绪,做好心理护理。若出血量大,需及时通知医生作好相应处理。张力性气胸患者作胸腔闭式引流置管后,常有皮下气肿,患者及家属较为紧张,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皮下气肿一般无需处理,能自行吸收,但需预防感染,笔者在临床护理体会到吸入高浓度的氧,从引流置管切口处拆除1针皮肤逢线,均能帮助皮下气肿的消散。置管患者因反复抽气易继发胸腔感染,产生胸腔积液甚至形成脓胸[4],因此在行胸腔闭式引流及抽气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中应定时更换无菌水封瓶,避免瓶内液体倒流入胸腔,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指导科学膳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机体尽快恢复。

2.5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向其讲解注意避免诱发因素,遵医嘱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感冒,戒烟,限酒,增强其自我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9.

[2]马家骥.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6.

[4]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收稿日期: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