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云端出发

一个伟岸的身躯突然倒下了!一个军事医学界杰出的生命突然结束了!一位在战友、学生、邻居、患者们眼里最值得信赖的人没有了!他同样也从事军事医学的妻子含泪述说: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找到比他更好的丈夫!他再也听不到还在上军校的女儿的声声呼唤!听不到家乡亲人们的声声呼唤!看不到江南故乡旖旎的云彩……

他,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我国麻醉医学界的一朵奇葩!

熟悉陈绍洋的人常常会说:虽然他的起点较低,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但经过他自强不息的奋力拼搏,后来发展为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并荣获“陕西省青年突击手”荣誉称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提名等多种荣誉:还是陕西省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危重症医师分会常委、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委员……

1963年,陈绍洋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位平凡的农民家庭,排行第七,是家中最小的弟弟。他的哥哥陈绍海,曾经在安徽大别山某个部队服役。1970年执行任务时光荣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年幼的陈绍洋。从小不仅有英雄的情结,更是一直受善良质朴的父母影响,有着优良的品质。起初,陈绍洋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的护理中专班(就是世俗认为的“起点低”)。但是求知若渴的他居然同一门课程选用两套教材。以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自学和旁听,硬是完成了5年制本科教材,让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置信。他是人们心目中。不断地创造奇迹的人。

采访陈绍洋时,他的生命已经濒临死亡边缘。他的主治大夫说:“现在他的生命是以分秒计算。”

处世低调的陈绍洋。是不大习惯媒体宣传的,但这次他说:“如果报道我,对缓解当今紧张的医患关系有益,那我很愿意配合采访。”他的妻子罗兰后来对我说:“你是绍洋生命结束之前,最后一个采访到他的人。”

2013年7月的一天,我来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移植中心监护室。我是屏住呼吸走进去的,生怕自己从外界带来细菌,会影响到病房的洁净度。

面容苍白而略显浮肿的陈绍洋向我伸出他冰凉的手。我握住他的手,那一瞬间强烈地感受到一个顽强而执着的灵魂。我注视他的眼睛。那里面写满了乐观、向上和无所畏惧。

我看看时间,医生只同意我采访40分钟。我要抓紧时间和他聊!

结果,我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每次为了他的身体,我想打断他兴致勃勃的叙述,但是他压根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两头为难。真不忍心啊!

这一小时的谈话,是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

2012年3月29日,在手术台前连续奋战8小时,滴水未进的陈绍洋为一名重症患者实施麻醉时,突然肝区一阵持续的剧痛,他顿时汗如雨下,脸色苍白,但他仍然咬牙坚持。直到顺利完成最后一台手术,又成功地挽救了一个垂危的生命。而被同事们素来称之为“拼命三郎”的陈绍洋,却昏倒在地。

总是忙于工作的陈绍洋被“逼迫”着,才肯“浪费时间”去做了个超声检查,这一查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4个鸡蛋大小的瘤子已经顶破了肝膜。医生无奈地在检查报告上填写结果“肝癌晚期”。

妻子罗兰惊呆了。要知道。这位当年被科里人称之为“公主”的漂亮女孩,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还只是一名普通护士的陈绍洋。这用世俗的眼光看来,要多大勇气,克服多大的障碍?而在笔者看来(并且事实也证明):这要多高的智商。多辽阔的心襟。多果敢的灵魂才能毅然做出这样正确的选择!

似乎是一瞬间,陈绍洋的病房里挤满了来看望他的战友,和他朝夕相处的同事,人们实在掩饰不住对这个好人的热爱!实在控制不住内心的悲恸!不知是谁的一声抽泣,引发了一片悲伤的恸哭。所有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感慨着:天妒奇才啊!

短短一个月内,上千条祝福的短信和200多个爱心卡片雪花般飞来;很多得到过陈绍洋帮助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探望他,一位十几年前被他抢救过来的患者甚至专程从美国飞来看望他……

西京医院,在全军素以消化病专科闻名。特别是近些年来。屡屡成功的心肝肾等器官移植、人换脸术以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心脑保护的关键分子机制及围术期心脑保护新策略”等创新发明,堪称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军队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中华名院”!

假如说每一次手术都是一场战斗,陈绍洋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是常胜将军。陈绍洋说:“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是治病的,麻醉医生是保命的。”“麻醉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梦醒之间,游刃有余。’医生百分之一的失误,对病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痛苦甚至丧命。”他善于学习,并从每次麻醉中反思、找差距,把麻醉医术做到了出神入化。

在西京医院熊利泽院长领衔的研究团队中。陈绍洋也是主要成员之一,历经二十多年的执着探索,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五项国际首次发现……陈绍洋长期关注老年、危重病人和器官移植术麻醉及救治,成功实施切除出生27天婴儿的巨大尾骶部肿瘤;93岁高龄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手术麻醉及围术期救治:参与了亚洲第一例异体面脸移植术、同期心肝肾三脏器联合移植术等。就是这样一位不停地创造奇迹的人,还长期从事着非缺血预处理脑保护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近十年来,他以第一申请人获各类科研基金13项,全军“十五”科研基金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各1项,发表论文139余篇,担任副主编的专著2部,责任编委和主审专著各1部,参编11部等。

陈绍洋的妻子罗兰含泪说:“我和他从谈恋爱到现在,从来没见他闲着。结婚这二十年多来,我也养成了晚上12点以后才睡觉的习惯。他的办公室离我们家很近,我经常一个人站在窗口看他办公室的灯光。但是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涯。但不管多晚,我都要等到看着他回来。朋友们开玩笑说:你家的老公特省钱,天天在单位吃盒饭。永远穿着手术衣。天冷时外面就裹着军大衣,风一般奔向手术室。他这个人啊。只需要我家一张床。在外面他龙腾虎跃干得欢,进门倒头就能呼呼大睡。我心疼死了,但是说破了嘴也没用……”

在整个四军医大,认识或者不认识陈绍洋的。或许都能想起他永远穿着一身蓝绿色手术服,在院子里风一般穿过的情形。麻醉科护士长王雅丽说:“我从来跟不上他走路的速度,我理解他的时间,都换算成了患者的生命。记得有天半夜风大。我起床关窗户,看见楼下昏暗的路灯下,加班做手术的陈绍洋正提着个包朝家赶,我一看钟表,已经是凌晨三点……”这种情形,在陈绍洋这里是家常便饭。这些年来,他完成各种复杂手术麻醉7万多例。没有出现一例明显并发症、没有一例医疗纠纷。创造全国麻醉界记录。

人们也许会疑惑了:又是“大牌”又是顶级专家,这种模式要摊上多大的官或者多大的款才能安排啊?

不!在陈绍洋眼里。患者是平等的,生命是无贵贱之分的。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就会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一位煤气中毒的患者生命垂危,他不顾自己因劳累而患上的神经性耳聋,奋不顾身地冲到现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为挽救生命和后继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病人得救,但他自己的耳聋却更严重了:

可以想象陈绍洋忙碌的程度了,他一溜烟小跑的身影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有人曾和他开玩笑说:“送你一双溜冰鞋吧?这样你就跑得更快更轻松。”

病床上的陈绍洋,始终保持乐观和自信。对待死亡,他毫无恐惧之心。即使在自己手术前,他还连续给3名患者做了麻醉手术;手术的前一天晚上。他加班加点检查研究生毕业论文。零点,知道拗不过他的妻子罗兰焦急地在隔壁等待他回家,连续打三次电话催促,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和妻子一起回家。这个时候。他的学生们才知道他患晚期肝癌的消息,大家都感动而愧疚地哭了。

术后一年当中,陈绍洋不仅常常忍痛救治其他患者,还不中断指导学生科研。他常说:“我的脑子还没有坏嘛,我只想在有限的时间多为患者做点事。”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住院期间,他审阅各类稿件30多篇,批改研究生论文十几万字,还查阅了百万多字的文献资料,指导科研课题8项,编写了20多万字的教材……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陈绍洋的一生,就是这样,如蜡烛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陈绍洋的病情定性后不久,恰逢妻子罗兰的生日。他给了罗兰一个意外的惊喜,虽然这“惊喜”来得太晚太悲伤。他颇费心思地托人从网上购来礼物,悄悄通知了罗兰的父母、亲戚朋友来聚餐,席间,变戏法似的拿出大包小包送给罗兰。此时的罗兰觉得,自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收获过最美好爱情的女人之一。因为他俩的爱情不是天长地久,而是高度浓缩。

即将结束参访时,我与陈绍洋就一个严肃的话题进行了探讨:假如生命只有三天,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假思索地、坦然地回答说:“我希望我们的麻醉事业更进一步深入:我还有很多课题没有做完;我带的研究生……”

说到这里。他流泪了。在场的人,都心痛得说不出话来。

告别了陈绍洋(我们心里都很明白:这就是永别),我深感他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从云端出发!从来就没有低过。一个人的高低,不是看他的学历、官位、钱财这些世俗的东西,而是他的灵魂之高贵、理想之远大、胸襟之开阔……

救治陈绍洋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肝移植、关节置换、射频介入等治疗。对此,陈绍洋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我非常感谢组织上对抢救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同志们对我的关爱之心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后来病情恶化,肺失去功能,身体插了好几根管子的时候,他趁自己头脑还清晰,写下遗书:把自己还健康的双肾捐出来“为我心爱的医学事业做最后一次贡献”!

一个月后。噩耗传来:陈绍洋同志因病去世!他,刚过完50岁的生日。霎时间,震惊了整个西京医院、整个四医大、整个医学麻醉界同仁以及所有接触过陈大夫的患者。

陈绍洋的追悼会在西安凤栖山殡仪馆举行。络绎不绝的人群和车辆,在几乎来不及通知更多人的情况下,来了近千人。从北京和全国各地赶来的全国和全军重症医学界及麻醉界代表:陕西省委、省人大的领导:特别是那些曾经被陈绍洋挽救过生命的各界患者,也匆匆地从四面八方赶来……

陈绍洋正在上军医大学的女儿陈希瑶在追悼会上代表家属致辞:“……我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骄傲!父亲在肝昏迷前承受着巨大的疼痛折磨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宝贝,爸爸不行了,坚持不住了’。爸爸,您太累了,太辛苦了,您就安心睡吧!”

哀悼的花圈铺天盖地,人们透过迷蒙的泪眼,久久注视着那幅让人们心灵震颤的挽联,那同时也是陈绍洋辉煌一生的极好写照:“一心向党赤子情怀英魂与军旗同光辉;行医为民披肝沥胆生命伴山河共千秋!”

责任编辑/兰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