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摘 要:本文在积极探索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上,找准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着力点”。用信仰的旗帜凝聚青春力量;用人性的光辉照亮军医良知;用军人的使命激发战士情怀;用文化的内涵提升大学精神。

关键词:先进军事文化 创新 着力点

培育合格人民军医是军医大学的“主业”。引领、培养、塑造学员,使其健康成长、成熟、成才,是通过文化的作用来实现的。近年来,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胡主席多次指示大力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1]。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军医大学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培养高素质现代军事医学人才这条主线,在充分挖掘先进军事文化育人功能上凝神聚气,在积极探索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上会点成面,找准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用信仰的旗帜凝聚青春力量。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为谁成才”、“怎样成才”、“怎样更好地成才”、“成才之后干什么”等认识问题,是当前军队院校用先进军事文化引领学员成长成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当代青年学员富有理想,追求价值实现,但更注重个人理想、自我价值,这样的成才价值观使得部分学员沉醉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中,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组织和集体,最终往往一事无成,甚至可能身败名裂。回答好“为谁成才”等问题,需要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靠信仰之旗聚力。要认真研究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根据青年的需求,发挥思想育人的作用,在实践教育环节上下功夫。通过创新开展学习研讨、教育实践活动,把深奥的理论讲活了,把难解的认识提高了,用信仰的旗帜聚起青春的力量。比如,赴革命圣地延安的参观教学活动,感悟延安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入心入脑,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有利于激发广大学员爱党、爱国的情怀;瞄准世界医学前沿的医学生论坛,医学高才登台靓影,学理至深,妙思至奇,逻辑至缜,探究至精,能充分展现新一代高素质军事人才勇攀世界医学科学高峰的勇气、信念和历程;姓军为兵、为军服务的活动,医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验室,走出图书馆,上高原、下海岛,深入哨所和基层部队,与基层官兵同训练、同巡逻、同甘苦,才能不断增强高堂学子爱兵、爱军意识; “三下乡”、“四进社区”,为民医疗服务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快餐”同时,能增强军民鱼水之情。这些来自校园,来自军营,来自社会实践,来自学术研究等不同领域的先进军事文化品牌活动,不仅弘扬了大学精神,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是唱响了新一代军事医学人才志存高远的奋进赞歌[2]。

用人性的光辉照亮军医良知。医学是一种爱人之学、人道之学。人学,是关乎人心、人性、人情的学问。从此意义上讲,作为一名优秀的军队医务工作者必须是医术和医德的结合。要培育道德离不开“孝道”。孔子说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3]。不难理解,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不具备起码道德观的人,其精神世界无疑是有缺陷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德育基本上是被框定在“政治教育”的范畴内,孝道文化中断了近半个世纪。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4]。中华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新形势下,弘扬孝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拓展医学生个人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现在的青年学员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他们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自私自利、娇生惯养、厌恶劳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尊敬父母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如果一个人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人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因此,培养青年学员尊老、孝敬的美德,对于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用军人的使命激发战士情怀。军医大学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军事卫勤人才。如何更好地适应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军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突出问题,是衡量军医大学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指征。首先要走出课堂当好兵。过硬的军事技能和战场救护能力,是培养新型高素质卫勤人才第一要务。紧盯未来战场需要狠抓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突出军事医学发展,突出军事医学教育训练。坚持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坚强有力的卫勤保障上,不断创新改进教育训练内容、形式和方法,创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坚持“走出课堂当好兵,融入军营苦练兵,全面发展出精兵”。特别是在毕业实习中,要敢于将学员送到基层部队摔打磨练,让学员们利用所学医学知识为基层官兵服务,帮助官兵查体看病、传授日常保健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在卫勤演练中,要主动给学员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挑大梁、唱主角,提高学员的战时卫勤组织、指挥和战场救护能力。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锻造出一支“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红十字方队”。

用文化的内涵提升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作为校园精神文化中的主体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5]。在积极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中,要通过各种内涵丰富的先进军事文化形式和活动载体,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要积极创新发展多彩校园文化,搭建创新平台文以载道。在贴近生活、贴近学员、贴近实际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中,把学员推向前台当“主角”,激发广大学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曲曲歌舞、一台台演讲、一场场拼搏、一段段精彩、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欢呼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军校文化品牌活动,增强军营文化的感染力、辐射力和凝聚力。要依靠条令条例凝神聚气,强化日常自主管理养成,积极营造军营文化浓厚氛围,点燃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爆破点”;要大力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军营文化春风化雨作用,积极构建军医大学特色文化,用“阳光”照亮文化特质,用“精品”凝聚文化内核,用“活力”激发文化亮点,创造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吴格言,全面深刻理解胡主席重要指示 大力创新先进军事文化 中国军事图片2011—04

[2]段晓宏 凝聚青春力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11.12.

[3]韩文根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中国青年研究 —06/2011

[4]胡锦涛 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

[5]王凌 大学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5日

作者简介:

张秋菊(1977-),女,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哲学、医学伦理学。

刘飞飞(1981-),女,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政工干事。

通讯作者:刘子冬(1981-),男,汉族,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