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根据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双语教学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并从师资培养、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

[关键词]高职 国际贸易实务 双语教学

[作者简介]张海琳(1976- ),男,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教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1-0180-01

“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具有操作性强、涵盖面广和涉外等特点,是我国高职教育中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和国际经济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受到广泛重视。由于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要扎实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引进双语教学并使之适应高职特点,不仅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也为高职院校中其他类似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了经验。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工作语言,英语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占有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国际贸易实务中大量的术语、原理和实践都涉及商务英语。因此,不谙熟英语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至少是不全面的,难以在职场上立足,这与高职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背道而驰的。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采用两种语言(母语和目的语,目前我国主要指英语)作为教学媒介,帮助学习者学会语言的使用技巧,并掌握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高职教学中,双语教学是对传统的语言和专业教学的挑战,充分整合专业学习和语言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从“用英语学习”“用英语表达”过渡到“用英语思维”,并最终实现“学会用英语表达”和“用英语学会知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具有创新精神的国际化人才,适应国际商务的要求和挑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仍旧采用汉语教材和汉语教学,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时代要求。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1.双语教学的目的定位不清。为适应形势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开始尝试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的经贸类课程双语教学,但是在回答“为什么要开展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等关键问题时尚存分歧和误区。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大体有三种观点:(1)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延伸,主要应解决我国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问题,提高外语教学效益,其任务当然是培养和造就双语者。(2)双语教学的目标应是语言教育和知识文化并重或平衡。(3)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获得,而并非外语水平的强化和提高。不同的目标定位使“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英汉两种语言使用比例问题变得突出。从概念上看,双语教学是一种将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活动。这个基本认同的界定并没有明确说明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以及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应该是多少等问题。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中,对于课堂到底应该使用多少比例的英语、哪些地方应该使用英语等问题还有较大分歧。

2.缺乏优秀的双语教材。目前,我国高职类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大多运用一些主要经贸类出版社的中文教材,这些中文教材只能作为双语教学的参考,双语教师备课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翻译和补充。为适应双语教学需要,近年来也出版了一些“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易露霞和陈原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这类教材使用中英对照的方式介绍国际贸易,学生容易依赖其中文版本;中英对照的方式,使有限的篇幅难以深入探讨国际贸易实务相对繁杂的内容;由于出版时间较短,高职院校中推广和教师使用经验还不够。另外,一些院校也尝试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语言纯正,可读性和实用性强;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语言难度不能与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吻合。编撰出更多相关双语教材,让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还需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3.合格的双语师资不足,学生英语水平难以达到双语教学要求。合格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师,必须既熟悉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又精通英语,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大多数国际贸易实务教师英语水平有限,特别是听说能力不强,一些双语课堂中充斥着劣质的英语,这样的双语教学不但流于形式,而且可能适得其反。由于办学水平和条件的局限,高职院校在引进外籍专家和双语教师培养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非英语国家,我们没有天然的英语学习环境,英汉两种语言存在遣词造句、语法结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差距;同时,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听说能力滞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尽管目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面临众多困难,但为了适应课程、人才发展和行业需要,应该积极探索出符合高职特点的新路。

1.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国际贸易实务”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具有涉外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双语教学目的应该是专业技能学习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并重与平衡。在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各自为政的模式,采用“英语知识、技能+国际贸易/商务知识+综合应用技能结合的模式”(EOI:English+Occupation Knowledge+Integrative Skills),实现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的有效结合。

2.重视师资选择与培养。“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牵涉到经济学和商品学等学科的课程,对双语师资要求很高,如果一些高职院校尚不具备合格的师资力量,双语教学则应该缓行,盲目跟风不仅事倍功半,而且适得其反。目前,高职国际贸易课程教师,还存在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应借导入双语教学的契机,改变现状,培养一支“双师”和“双语”结合的师资队伍。在师资培训和进修方面,要重视专业教师英语水平,特别是听说水平的提高;在职称评定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改革过去只看职称英语笔试成绩的做法,对英语应用能力强的教师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上真正运用英语。有条件的院校,还应加大聘请外籍专业教师的力度,实现外籍教师专业多元化,不仅要招语言类外教,还要招聘具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外教,认真审查他们的资格,防止滥竽充数。

3.语言分流,因材施教。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专业背景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教学之初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语言测试,按成绩划分双语教学的快慢班。在双语教学的快班,教师可以用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来授课;而慢班教师可以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同时授课,并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进步不断调整。另外,应特别重视慢班学生英语学习,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学生才能听懂课堂讲解,并有效地用英语参与课堂讨论。

4.构建双语教学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双语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弥补高职学生学时不足的缺憾,同时,还有利于教学材料的不断更新和交流,与国际贸易实践中日新月异的变化相适应。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精品课程建设已在各级各类高校中广泛地开展起来,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契机,加大投入,建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网站,包括商务英语课程、电子教材、教案、课件和电子教师系统(辅导与答疑)等,利用信息技术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服务。

总之,本文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以点带面地探讨了高职涉外性和实践性强的经贸类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以期缩短高职毕业生与行业需求的距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应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盛德仁.双语教学模式探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教研出版社,2004.

[2]黄兰宁.学校双语课程[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吕良环.谈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的在职英语培训[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

[4]易露霞.面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5]何康民,刘露.经贸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推广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