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物流/供应链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及启示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通过对美国多所著名高校物流,供应链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对比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上与美国高校的差异,分析我国物流(工程)专业作为工科存在的原因和特点,提出我国物流管理,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应积极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着眼专业特点,形成具有学科优势的特色课程体系,包括设置衔接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丰富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等若干建议,旨在为我国物流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美国高校

1引言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物流作业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服务管理、物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在指导其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业,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环境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物流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虽然我国致力于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但仍有一些方面有待提高和完善,尤其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发展之路还有待开拓。国内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约有331所,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大约有60所。美国作为全球物流业发展最早的国家,其知名高校的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颇具特色,已具有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教学方法,尤为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深入剖析美国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特点,与我国的物流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差异与不足,对我国物流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对当代美国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分析,将中美两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特色和差异进行总结和对比,在借鉴美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现实问题,提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参考建议。同时,分析我国物流工程专业的现状,研究我国增设物流工程专业的目的及现实意义,旨在为今后我国物流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美国物流/供应链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由于学科体系的差异性,我国物流学科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学科在体系设置上有所不同。例如,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一般设置了物流学(logis-tics),并在本科阶段只开设了物流管理这一门专业。我国物流学科目前被细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经济三个方面,并在本科层次设立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其中物流管理体现了四个特点,分别是:操作性、系统性思维、资源整合观念和网络概念。

本文筛选了物流领域排名靠前的若干美国知名高校,从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核心课程、实验课程以及实践环节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我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我国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和值得向美国高校借鉴的方面。

2.1美国本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1)专业基础课设置基本情况。美国物流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与国内高校开设内容有很大不同,现以工商管理学院为全球顶尖的乔治亚南方大学(GeorgiaSouthern University)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础课程的设置特点。乔治亚南方大学物流与联运专业共有9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管理类课程8门和交通运输类课程1门,见表1。其中,经济管理类课程占全部基础课程的88.9%。可见该校物流专业注重培养对学生的经济管理与金融分析能力。该校同时也开设了交通运输类课程,结合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有效地解决在物流运输中可能出现的经济型或非经济型问题,以便于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

密苏里州立大学(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的商学院在美国排名第八,是美国中西部最好的商学院之一。其商学院的物流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有10门,其中包括财务管理、管理原则、营销研究等9门经济管理类课程。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在美国公立大学排名第33名。该大学的物流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有11门,其中包括业务流程管理、商业金融原则等7门经济管理类课程。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开设基础课程类别针对性较强,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

(2)与我国情况比较。我国设置物流专业的高校开设的基础课程较为简单,开设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但是内容具有“多样化”这一鲜明特点,涉及到的学科范围较为广泛。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物流类基础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

以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得较好的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政治、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等,同时该校对英语尤其重视,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就开设了学术英语交流与写作等课程,倡导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知识并重,以适应目前全球化所产生的人才需求。该校专业基础课程中除了物流运筹技术、物料与商品学、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运输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基础課,还包括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会计学原理等典型管理类基础课程。因此,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的涉及政治、英语、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物流基础、交通运输这七大类。

这些课程虽然能够扩展学生知识交叉,为学习专业知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课程体系过于复杂很容易产生博而不精的现象,基础课程的设置仍需不断研究改进。

2.2美国本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典型核心课程

(1)核心课程设置基本情况。现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在美国排名第12名的克拉克森大学(clarkso-nUniversity)和西伊利诺伊大学(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为例,分析其特点。由表2可以看出,克拉克森大学的核心课程是以供应链为主、采购管理为辅开展的。供应链管理是该校的特色课程,是专业团队主要研究方向,该课程在国外的MBA、EMBA等專业教学中均有开设,由此可知,美国高校从采购到最终的客服都十分重视。西伊利诺伊大学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也与供应链有关,另外包含一些仓储和运输等课程,见表3。与克拉克森大学不同的是,它的下属课程划分得更为细致。该校将供应链谈判和供应链风险管理等课程从供应链管理中分离出来,设置为单独的课程,实现细致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美国高校本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的设置可谓是主次分明,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及学生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将物流专业进行细化,分为供应链管理方向和运筹规划方向等。这种清晰的划分有助于学生明确学术研究和就业方向,这也是我国物流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需要借鉴的地方。

(2)比较分析。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数目较多,内容较为复杂,有些高校还拥有自己的特色课程,但是不如美国高校主次分明,没有实现模块化教育,没有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就某一研究方向进行设置。虽然我国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旨在培养综合型人才,但由于本科学习内容较浅,侧重点不明显,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很容易产生一种“专业不专”的错觉。

我国高校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充分反映了学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注重程度。以浙江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必修课有数据库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运作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与课程设置、国际物流、物流前沿与实践等12门课程,核心专业课总学分高达28学分,显示出了浙江大学本科阶段对于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的高度重视。

同时,不少高校也开设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核心课程。例如上海海事大学,根据其地理条件的特点,其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除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之外,还开设了班轮运输实务与法规、租船运输实务与法规、船务代理实务与法规、航运管理、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集装箱码头业务与管理、航运管理信息系统等与海运有关的课程,凸显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再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由于上海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占有优势,拥有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外高桥码头、洋山深水港等具有物流功能的基础设施,因此上海是国际物流中心之一。该校结合这一优势开设了国际物流课程,以适应国际化物流人才的需求。同时,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对危险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又因其有特殊的物流要求,该校又开设了危险品物流这一特色课程。林产品物流为东北林业大学的特色课程,这门课程在国内其他高校很少开设,它与林业相挂钩,突出了林业物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彰显了林业大学的办学特点。

2.3美国本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1)基本情况。表4中韦伯州立大学(Weber StateUniversity)是美国西部地区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学校,本科排名第27位。该大学的供应链管理专业设置14门选修课程,其课程体系以专业选修课为主,学生需要选修至少两门课程以达到毕业学分要求。选修课程的设置与本专业的设计方向一致,侧重于技术技能与高级领导力和人际技能的结合。大量的选修课程侧重于不同的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诸如:供应链研究与实习、经济学研究工具以及管理和领导力才能等。与其他学校不同,“领导力和集体效能”、“企业家精神”等课程体现出该校特别注重于学生领导力才能的培养。

另一方面,美国大学重视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每所大学依据本身优势学科与特色开设相应的专业,针对生源设置不同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第一种即物流供应链相关的专业,适合毕业后打算在本专业工作或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生;第二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突出本专业主要课程,其中囊括相关学科的交叉课程,适合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例如,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密歇根州内组成大学研究联盟的三所高校之一)的国际金融原理,生产计划与控制,买方进程分析和成本估算,系统分析和设计,项目管理,销售管理,国际营销管理;第三种则突出本校的特色学科与优势,例如艾姆赫斯特学院(Elm-hurst College)(在全美综合排名中居于第10位,“小常春藤”联盟创始成员)侧重于地域城市的研究,其相关的选修课程有地理信息系统简介,欧洲地区研究,美国和加拿大的区域研究,拉美地区研究,经济地理学,世界城市,城市规划的原则与实践,城市研究研讨会。

(2)比较分析。我国大学本科物流专业选修课程与美国大学物流专业有一定相似J生,尤其是物流管理、物流经济专业的选修课程。从开设的具体课程看,我国高校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比较普遍化,大多课程都是国内高校经管类学科专业常设课程,如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所提供的物流专业课程内容多与国内其他高校物流管理(工程)专业必修课近似或雷同,如物流系统仿真、物流服务运作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等,我国物流专业选修课程的具有普遍化、趋同性的特点。一些知名院校,专业特色较为突出,因此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明朗,如北京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其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有所侧重,如北京交通大学突出交通运输与规划,海事大学突出航海运输和港口物流等,但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培养方案特色课程不突出,导致学生就业中不占有优势。对比可见,美国高校物流专业的选修课程设定更加成熟,各学校特色突出,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学科,这是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地方。

2.4美国本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典型实验课程

(1)基本情况。美国高校的实验课程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常采用分组讨论、操作的方式进行。每门实验课通常会有2到3名教授负责,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都会受到悉心的指导,要求课堂上或者课后提交实验报告。

以乔治亚南方大学(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为例,该校开设的物流专业实验课程有多式联运研讨会等,学生在上该门实验课之前需阅读大量的有关书籍,研究教授所下发的讲义,为实验课的展开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进行分组讨论,组长要负责记录并整理组员发表的观点、亮点。在进行完组内讨论之后,接着进行组外讨论,各个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最后,由指导老师负责总结,每个组员在课后上交实验报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一般只在前期指导和后期总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讨论期间,老师只会适当地针对你的观点提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沟通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比较分析。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的实验课程授课形式与理论课程差别不大,还是以老师为主,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不够,上课氛围也远没有国外活跃。

通过东华大学物流专业开设的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物流综合设计与模拟、物流供应链流程与仿真实验这几门实验课程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当重视,鼓励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但是,在这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课堂的主导者并不是学生,学生很难展现创新方法和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国外相比,国内学生相当于少了课前准备和讨论交流这两个环节。目前国内教改中推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实践中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如通过网络空间推送教学视频资料,大数据学习行为分析,学习状态即时反馈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弥补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国内高校物流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仍需不断改进。

2.5美国本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

(1)基本情况。物流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十分重要,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重要方法。从整体上水平上,美国高校比中国高校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中美国高校尤其强调与企业和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在企业中了解基礎的运作模式,为理论转化为实践提供了途径,对将来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铺垫了道路。与此同时,美国高校也会在暑假期间安排实践环节,这样可以保持课程计划的连贯性。例如奥本大学主校区(Auburn University Main Campus)在暑假学期设有的供应链管理实习(Internship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利哈伊大学(Lehigh University)的供应链管理实习或体验项目(supplv Chain Management Internship orExperiential Project),韦伯州立大学(Weber State Uni-versity)的供应链管理实习(supplv Chain ManagementInternship)。

(2)比较分析。高等教育既应该包括偏重理论和基础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培养体系,也要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物流专业本身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但是比较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实践环节与美国高校有一定差距。各高校通常从第五个学期或以后才开始进行实践环节,而且我国高校的实践环节居多还停留以参观学习阶段,美国高校的学生很早便自主动手参与实践生产环节。这与我国高校实践时间短(通常为一到两周)、考虑安全因素无法亲自进行实践操作也存在一定关系。此外,我国部分高校进行实践环节的企业或物流实习基地设备老化严重,与时代严重脱节,学生对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由此看出,我国高校物流专业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3我国物流管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当前国情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理论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定有待改进,理论课程繁杂缺少衔接,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数都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英语等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视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而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英语、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第三方物流、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等等,大多数院校都将其视为专业课。开设的课程缺系统性不强,覆盖面有些宽泛,并且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内容上的重复率比较大。此外,当前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大,而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设定中很少有此类课程。相反,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克拉克森大学(Clarkson University)的新产品的创意与发展创新课程(Creativity and Developing Innovation&New Products),利哈伊大学(Lehigh University)的集成产品开发课程(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杨百翰大学(BrighamYoung University)的创业创新课程(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等都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另外,我国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形式固定也是问题之一。

(2)实践环节薄弱。由于物流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实践环节在物流专业的教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但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着实践课程安排的课时少,实践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系统性,实践教学内容与所学理论相关性不强等问题。同时,我国高校对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也不够到位,经常出现一些实验资金短缺、实验设备陈旧的问题,学生无法在校内得到很好的实践。另外,有些高校也不重视物流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也只有在大四才有时间走出校门,初人企业,严重缺少在企业实习、交流、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因此也难于得到良好的实践效果,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实践能力弱。

(3)教学模式单一。由于物流是新兴学科,我国从21世纪初才从国外引进并开设这门课程,至今也不过20年的发展历史,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与其他学科相比还相当稚嫩,教学模式也相对单一。从理论课来看,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在课堂做笔记,偶尔会让学生进行案例分享等;从实验课来看,教学模式单调,老师先演示一遍讲出原理,学生再依葫芦画瓢,缺少思考过程,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过于单一;从实践环节来看,教学模式浅显无趣,专业老师仅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的工作流程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4美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经验的启示

我国高校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偏向于工科,但仍保留一些经济管理类课程,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分析与管理能力的同时,掌握专门的技术,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但是,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很容易导致学生将一些概念相混淆,学的不透彻,再加上我国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相对较少,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仍需改进。

近年来,我国教育高速发展,高校本科教育不断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在与我国国情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与课程结构。对于当年的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参照美国高校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有以下启示:

(1)课程设置进一步合理化。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课程结构对于人才的培养意义非凡,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首先,应当合理化课程体系,删减冗杂重复的课程,设置衔接性课程,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课程体系。其次,对于选修课,各个学校可在保证课程质量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这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扩大知识面,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经济科技高速发展,课程体系必须要与时俱进,增加學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本科教育必须注重的。

(2)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教学平台,而在国内高校中往往被忽视。首先,可以建立健全校内物流实验室,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进行物流仿真、ERP实训等实践课程,初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步入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本地区知名物流企业或知名企业的物流业务部门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参观、轮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的转化,增强感性认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可采取校内外本科生双导师制,即除本校指导教师外,另聘请实习单位工作人员为实习导师,负责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证明效果较好。此外,可以将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纳入教师考核;增加实践学时,将实践环节表现、成绩记录在学生档案,以增加学生与老师对于实践环节的重视。

(3)教学模式多样化。时代飞速发展,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也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授课形式不应再拘束于老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相反,我们可以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视频教学、案例分享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独有的乐趣,从而提高信心,增强自主学习性,一举多得。此外,采用随堂表现、课程设计、课上演讲、阶段考试等多元化考核方式,借鉴美国高校的学术报告、论文、答辩等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