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探讨

摘 要:政治、经济与文化是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影响最为重要的三个部分,这三者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就文化与经济方面而言,近年来,高校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对各地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吉林省地方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与此同时,吉林当地对于一些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为顺应当地经济发展趋势,培养更多符合发展需求的人你猜,吉林省各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当进行一定的调整,更好的助推吉林省经济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经济发展;高校专业设置

引言

专业设置是各高校办学的基础,它根据各行业与部门对与人才的不同需求,对各个专业所要学习的的课程进行设置,以培养出符合各个行业和部门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高校专业设置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人才,以推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科研水平的进步。自各大高校开办以来,也经历过数次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每一次的调整是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基于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财经类院校新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GH14482),我们可以发现,自新一轮东北战略开展至今,吉林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变革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当地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产生着变化。这就要求吉林当地的各大高校对专业设置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的变化。

一、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产业结构仍然较为落后。目前,吉林省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从业者占比高达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并且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相比而言,第三产业有了很大的改变,近年来,第三产业从业者不断增加,产业占比正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发展态势却不容乐观,第二产业从业者呈现出不断流失的态势。所以,尽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事实上却是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对第一产业的占比并没有造成影响。因此,吉林省目前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不合理的状态。

而就吉林省各个产业内部对比而言,其内部发展分配也不尽合理。吉林省第一、第二、产业内部偏向性太强。第一产业过度偏向于种植业,第二产业过度偏向于传统工业,其他产业的发展比重太低,受到主要偏向性产业的严重制约,发展极为不均衡。而第三产业虽然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但是总体来说,产业结构仍不够宽泛,不利于第三产业及息息相关德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二、吉林省高校专业设置现状及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目前,吉林省高校主要集中于长春、吉林两地,共有本科院校34所。在专业设置方面,包涵了自九八年改革以来的十一类各级专业六百余种,其中占比最高的专业为文学类、管理学类、工学类及理学类专业。这四种专业在吉林各大高校专业设置中占比达到百分之八十八左右。但就吉林目前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现状而言,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并不能很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适用的人才。目前,吉林嘎達高线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吉林省目前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2.1专业同质性过高

目前,各大高校为吸引生源,提高就业率等原因,争相开设易于就业的“热门专业”。但相关“热门专业”毕竟有限,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就造成了高校专业同质性过高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相关专业毕业人数过多,就业率大大降低,就业压力骤增。也会压缩其他的特色专业的开办空间,不利于专业的多样化、特色化。同时,也不利于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2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符合

高校对专业的设置应当以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基准。但就目前而言,除了专业设置同质性过高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并且,尽管高校的一些专业设置是参考了经济需要而设置的,但是,其参考依据仅仅是现今的需求甚至是以前的的招聘信息及人才市场供需情况来进行专业的设置。但是,这样就会造成在人才最为紧缺的开始时期无法及时为其提供足够的相关专业人才,而在后期却又形成人才过剩的情况。归根结底,造成这一情况额原因在于高校没有建立及时对专业进行调整的机制,难以很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动向和对于人才的现实需求,因此无法及时对相关专业进行增减与调整,以为其及时提供专业的相关人才。所以,高校专业设置的机制仍需改进。

2.3科目设置不够严谨,投入力度不足

部分院校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而一味地扩大招生规模,一味地增设专业,却又在专业设置方面不够严谨,随意进行设置,而不考虑实际的社会人才需求、本校师资力量及专业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等等。同时,由于设置的专业过多,而示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各个专业的各方面投入均不足,从而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压力骤增等问题,无法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

三、吉林省经济发展对高校专业设置的要求

近年来,吉林省产业结构正处于发展转型的阶段,至今为止,吉林省第一产业仍居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第二产业却呈现出下滑的发展态势。经济的发展不开人才的力量,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各大高校,面对这样的结构,高校应当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大力助推吉林省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

高目前,各大高校拥有较大的先生自主权,这对于专业设置的调整非常有利,同时,也造成了上文部分院校不顾实际,随意增设专业以扩大招生,以及一位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引导高校设立符合当地当前人才需要的相关专业,充分利用好高校招生的自主性。同时,各大高校应当建立起专业机制调整的机制,及时把握经济发展的动向,了解经济发展变革对于人才需求的影响,充分考虑当地的需求,及时增设或调整相关专业,以便与及时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

教育部门与经济部门还可以加强沟通与合作,产业部门或者企业可以直接与各大高校进行对接,提出对于人才的直接需求,帮助院校了解人才需求的动向,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一定的调整。

学校最重要的地方在于教学,所以,最为重要的是,各大高校要加大对学生教育的各方面投入,如设备、师资力量等。不断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助推经济发展升级。

结语

高校是重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对于整个社会经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地方经济发展影响高校的教育变革,同时,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力量。如今,吉林省正处于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培养出更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高校应当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转型。

参考文献

[1]许秋奎.吉林省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20-21.

[2]杨晓东,郭凤臣.吉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设置中的问题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7):125-127.

[3]张向君,王菁华.吉林省高等学校商品学专业结构调整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J].中国商品学会学术论坛暨中韩商品科学交流会议,201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财经类院校新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GH14482)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