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摘 要: 随着近年“体医结合”的新概念提出,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得到了极大的重视。然而,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研究了高等医学院体育课程的改革,并针对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高等医学学院 体育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3-0310-01

高等医学院校一直作为向社会输送了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医护人员,为社会的医学发展和患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健康的体魄是救护病人的前提重要保证,医院院校中体育课是最关键的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的课程,是“体医结合”落实到实践中的重要课堂,需要引起重视,同时体育课程的改革也是现阶段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决定的。

一、高等医学院校中体育课程的概念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分析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高等医学院校中,学生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是对自身的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医护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就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而言,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体育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中不被重视,从而制约了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在高等医学院校中,教师们应该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并对其进行教学改革,以确保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能够强身健体,帮助学生适应以后繁忙的医护工作。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多数的学生认为只需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加上在高等医学院校中体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校对其投入的建设力量也较少,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陈旧,让学生对其提不起学习兴趣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在改革中受到限制。所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定理,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

二、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的薄弱

在我国医学高等院校中,与体育课程这种边缘性的学科相比较而言,学校更重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学习,这就导致了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对体育课程投入的建设力量薄弱,师资力量不足,对体育老师的要求不高,这些都影响了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例如在体育课程的上课过程中,教师大多对其进行“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活动,没有设置具体的体育内容,使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由散漫,并没有将“医体结合”的概念贯穿到体育课程中,从而限制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此外,高等医学院校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不高,体育教师缺乏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教师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上面,不能将先进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中,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改革。

2.教学模式单一

在目前许多的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大多采取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无法将体育教学的理念融入到体育的课堂教学中,这就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改革。例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对短跑的学习,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一味的强调姿势,让学生没有完全的印象,这就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短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变教学模式,比如播放标准的短跑姿势视频,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将短跑的姿势进行分解教学。这些都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中的体育课程改革。

3.体育设施不足

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使得体育设施的建设不足,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例如在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只建设了室外的运动场,在出现刮风下雨的情况时,就无法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另外,如乒乓球、网球、篮球球等,没有专业的教学场地,这就导致常常在教学中,出现一个场地多种用途,多个班级使用,使体育课程的教学不能有效的开展,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制约了体育课程的改革。

4.领导不够重视

在我国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医学院校都以专业课为主,对非专业课的重视不够,即使领导一直在号召要重视非专业课的学习,但也只是停留在口号上面,很少将其落到实处。例如高等医学院校的护士专业的学生,要想上岗就需要考护士证,就等级而言,分为分护士、护师、中级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等,而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学科就不需要考级之类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体育学科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

三、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改革建议

1.增加“医体结合”的实用性教学内容

“医体结合”,从字面上理解为体育运动与医疗相结合,即用体育运动的方式、代替医疗,使身体回复健康。而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目标就是要实现“体医结合、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树立健康的终身运动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对待患者时,清楚地认识到“体医结合”可以使康复人群、病症人群、病兆人群、亚健康人群迅速回归健康的最有效途径。也要提供更多体育运动给学生选择,如,太极拳、健美操、舞剑等,能够修养生性,特别是太极拳结合了中国的医学原理和要求,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教学,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的体育运动想结合。

2.自主运动和课程运动相结合,教学方式多样化

除了让学生自主的玩球类运动,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分类分组运动,以此使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更加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因此,学校不仅在校期间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也要帮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职业化体能方面的需求,以适应将来工作复杂化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如在医院的急救病房,就需要经常进行熬夜急救病人和24小时监护患者,这时如果医护人员,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很容易在急救的过程中自己先累倒了。再如,护士是走动型的职业,就要根据职业要求进行耐力运动、下肢运动等,适合的运动就有体操、耐久跑等运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更具针对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体育运动中,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需要也要强身壮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素质建设

提高高等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不仅是要加大投入,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途径。首先,学校可以从其他的高校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聘请专业的讲座和运动健将来改善师资力量。再次,加大对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加强新知识新政策的学习,在各方面有着实质性的提高,使得体育师资力量过关,从而推动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进程。

4.增加资金投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高等院校应该根据教育部发布对高校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的目录,进行有关的规划和建设,满足体育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学校可以延长体育场馆的开发的时间,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灵活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运动,提高各个运动设施的利用率;还有就是投入一定的经费维护和建设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设施,如建设游泳池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健身的兴趣,达到“医体结合”的目标。

5.课内课外相结合,丰富开展第二课堂

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中,要想提高体育课程的有效性,改革体育课程,这就需要课内课外的结合,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来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在课堂下,教师也可以设置有趣的活动,如在课余时间开展拔河的比赛。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建设积极向上的学风,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摆脱体育只在课堂上进行的尴尬局面,使体育课程能全面的服务学生,让学生感受体育所带来的快乐。

6.改革评价体系

改革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师在评价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时,可以将体育课程平时的成绩,如上课出勤情况、上课表现情况、小组互评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以此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此外,还可以在期末时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让家长对教师进行评价,这些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对体育学科引起重视,使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得到改革。

7.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

要想发展和改革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在思想上面就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这样才能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健康的角度出发,为实现身心共同健康,而开展的学科。因此,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运动促进身心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从而帮助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结束语

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不仅是关系到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关系到是否能够维持高等医学院校为社会培养的德智体美优秀的医护人员,更关系到我国社会医学发展和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体医结合”是高等院校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基本保障,也是体育教学改革贯彻的思想,高校也要从体育课程内容多样化到投入体育基础建设,使得医学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体育知识相结合,培养终身运动的好习惯,更好的建设我国医学医护人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郑贞.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讨——特色与终身锻炼相结合[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

[2]杨芳艳,曾霞.浅谈医学院校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1,(02).

[3]李晴云.简析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特色发展前景[J].运动,2013,(09).

[4]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

[5]贾龙,张馨.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公共选修课价值取向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