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读者什么

闭上双眼,让记忆倒转,用敏感的触觉回顾过去的一年。闪念问,同一个问题又在心田,“给读者什么”?月月呈现,不光是我,是编辑部的全体成员。龙源期刊的一篇访谈,是我与杂志的盘点。

龙源期刊网(以下简称“龙”):传播健康知识是《家庭医学》的使命之一。在这方面,《家庭医学》是如何去做的?

李桂英(以下简称“李”):《家庭医学》是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杂志,肩负着为大众传播健康的使命。我们经常会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挖取百姓生活、健康、医学等方面,大家存在共性的误区话题。

龙:《家庭医学》提倡什么样的健康理念?

李:健康来源于知识,我们提倡智慧人生。平时就要学会关爱生活,关爱他人,关爱健康,关爱生命。让自己开创健康、拥有健康、储备健康,拥有一个健康的新生活。

龙:《大众医学》、《家庭医药》这些兄弟期刊都和《家庭医学》有着相似的刊名,在内容上,是否也相似?《家庭医学》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李:虽说大家都是医学科普期刊,但由于办刊风格与理念的不同,给读者的内容也不相同。

《家庭医学》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受到民众的欢迎,是因为我们一贯坚持小编辑依靠大专家做文章。所以无论从文章的知识性、科学性、严谨性,文章的实用性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编辑风格。

龙:“科学、严慎、可信、实用”是《家庭医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对于这四点,《家庭医学》如何去保证?哪一点是《家庭医学》最为看重的?

李: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特别是医学科学,因关系到人的生命,所以必须得严谨。我们为了保证本刊的四性,要求每一篇稿件都要有科学的实验出处,这样才能做到可信。要知道专家写出来的文章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站在实验室的背后以及临床经验的背后来做文章,这样的文章才真实可靠。

我刊不用自由撰稿人的来稿,因为没有科学实验理论依据,发表出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这里向经常给我们投搞的自由撰稿人说声非常抱歉!

龙:作为一本“家庭”杂志,《家庭医学》给予读者无微不至、家庭般温暖的关怀。人性化和普及是《家庭医学》非常重要的两点。关于这两点,能否详细谈谈?

李:其实“家庭医学”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它发源于美国,现已成为美国医学界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卫生部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社区门诊,社区医生(他们称家庭医生)除了为社区内的成员提供就医方便以外,主要开展家庭医学知识讲座。日本也是,要求每个家庭有一位成员参加,如果不来是有记录的,所缺的课下次必须补上。这样培训下来,每个家庭都有了系统的医学保健知识。无论对身体保健、疾病预防、个人养生都有很大的促进与帮助。目前日本是世界上的长寿之国,人均寿命83岁,这与他们的国家注重家庭医学教育有关,系统的医学保健知识确实对人的健康与生命起着很大的作用。

我刊一直很注意医学知识的系统化,给读者建立一个知识体系,也就是整体医学观。希望我国的卫生事业也能向国际化发展。

龙:近几年来,《家庭医学》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等最高奖项,连续多年被列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送刊物。国外发行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欧洲和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取得这些荣誉。对《家庭医学》而言,是否走过一番不平坦的道路?

李:是的,办刊的过程是个很艰辛的过程。《家庭医学》办刊也经历着风风雨雨,但我们一直坚持着正确的办刊方针,为读者大众着想,最终还是赢得了国家卫生部、新闻出版总署的最高奖项。获奖只是一项荣誉,是对杂志的一种肯定,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份媒体,传播更多的健康知识,让他们受益于健康,得到更多的健康财富。

健康个人,健康家庭,最终健康国家。

龙:作者队伍水平是刊物质量的保障之一,《家庭医学》的作者队伍都有什么特点?读者定位操纵着刊物的生死大权,对于读者,《家庭医学》是如何去定位的?

李:你说得很对,作者队伍水平是刊物质量的保障之一。我对作者队伍的建设是根据读者的需求与本刊的栏目制定的。我们有专家编委,在15年前我们就开始建设,现在已经很全面了。我们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养生医学,还有交叉学科的运动医学、心理医学、营养医学等都是专家作者。

我们很尊重读者,在《家庭医学》上经常可以看到我们与读者的互动。我们的读者也参与我们的办刊,并且参与评奖。奖项是健康类的书,由军医出版社和吉林科技出版社提供的,随他们挑选。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龙:《家庭医学》常会邀请一流的医学专家和主任医师就女性健康、夫妻生活、老年及儿童保健等知识的专题进行讲解,与读者形成很好的互动。即将到来的一年,在这方面,《家庭医学》有什么新的想法?

李:家庭门诊中的专题论坛是我们的重要栏目,以后我们会把这个栏目做成网络视频,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都是为明年做准备,工作量较大,内容很多,开通后读者可以在家通过网上视频,与专家互动,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文章内容再突出《家庭医学》的实用性。文章要让读者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而且要求科学、合理、安全、行之有效。到时受益于健康的人会更多。

龙:《家庭医学》的编辑方针是什么?对编辑有什么要求?在团队的建设上。是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经验?

李:经验谈不上,我们也是取了许多兄弟期刊的经。编辑方针为六个字:多元、综合、平衡。

因我们是医学类期刊,又是家庭类,健康是关系到家庭的每位成员,不像经济类或其他媒体,是一个领域或群体。而我们面对的是人只要出世,就面临着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如何获得健康长寿是永远的话题。

对编辑的要求原则是:文章不能做假,要公正、客观。不求新,只求真,坚持简短、简单、直接、实用的文风。注重相关内容系统的完整与统一。依靠大专家,为读者创造阅读价值。

龙:当前很多医学期刊都普遍存在着稿源不足和稿源相对过剩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家庭医学》是否也存在这两种情况?

李:稿源不足的原因,往往是杂志的影响力不够或者作者稿费太低。我们不存在稿源上的问题,常常会有计划的进行组稿与约稿,所以没有特别过剩的稿件。常言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个巧妇烹饪技术再好,如连下锅的米都没有,哪能烹饪出好饭、好菜来?

稿源就是一本杂志的主料,组稿就是配料。配料要有的放矢,并不是越多、越全越好,而是根据需要。

龙:对于“健康”一词,您是怎么理解的?在您看来,一个健康的人,需具备哪些要素?其中,主导因素是什么?

李:健康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上

的并存,两者缺一,都视为不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因素是一个人不健康的导火线。就一个人为例,你现在应该做这个事,你的主观意识也愿意去做,可在你的下意识或听取别人的话后,却又干起了其他事。等你把事做完,发现并非是你的意愿,而后就会产生后悔、懊恼。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加以控制,后果就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康。思维主导行动,外因通过内因产生作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想法和健康的心态,久之,就会导致身体上的不健康。

佛教有句名言:叫万病皆由心生,是有它的道理所在。特别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看看今天的人,变得是越来越浮躁、妄想、怨恨,越来越有压力。再看看今天的事,没有恋人想恋人,恋人结婚闹离婚;没有子女求子女,生子不孝变成气;没有官职求官职,职务受惊一辈子;没有钱财谋钱财,谋到钱财后患来等等,这些苦都是自己所造。如再不平和自己的健康脚步,轻者病生,重者人亡。

平和心态是健康的起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成败荣辱,都不影响平和与宁静的心,来去自如,合乎自然生命中的规律。这样的人就生存得很幸福,就能健康延年。

龙:您是否为学医出身?与《家庭医学》如何结缘的?是否会为之奋斗终身?

李:是的,有8年的临床经验,20年的医学编辑背景一直孕育着我的医学专业知识,丰富着我的经验,也历练着我的人生与事业,我想这一生都不可能与医学分开了。

龙:您如何评价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这一番事业?

李: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有着平凡人生,不求功名利禄,做好自己的工作。我认为我从事的这项职业还是非常伟大的。古人称“家有医者,疗君亲之疾,是尽忠孝之道”,因从小受家父的影响喜好岐黄之学。

龙:您是否会特别注重一些医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从事与医学有关工作的人,大多在生活中都有洁癖,您是否也如此?

李:是的,虽然有着知识的专业背景,我也和大家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疾病问题。上天不会因为谁掌握了医学专业知识而格外眷顾他们的身体。总之健康与疾病面前人人是平等的,看自己如何对待罢了。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处理方式,身体的结果大有不同。

我没有洁癖,但会讲卫生。其实,洁癖与讲卫生是两个概念。洁癖是一种心理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人,并非医生为多,大多医生是讲究卫生。比如,医生的家庭厨房大多是用两个菜板来切菜,也就是一生,一熟专用,这样不会因生熟不分,吃下去而患肠炎或传染性疾病。还有饭前要洗手,医生肯定去做,注意个人卫生并不是洁癣,是一种个人生活习惯,只要没有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都是一种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