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便可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67例烧伤患者,对次67例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 本组67例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合计检出病原菌17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3株,占59.88%;革兰阳性球菌65株,占37.79%;真菌4株,占2.3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于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烧伤患者多数存在多种病原菌感染现象,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临床在对烧伤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时,应加强药敏试验且在用药时应采取联合用药。

关键词:烧伤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Analysis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Bacteria from Burn Wounds

ZHOU Gang

(The Firs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angde City,Changde 415000,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fection on burn wound exudates and antimicrobial agents,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order to guide the clinical. Methods67 cases of bur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admissions,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67 cases of wound secretion. Results67 cases of burn patients germiculture together pathogenic bacteria 172 strains, including 103 strains of gram negative bacilli, accounting for 59.88%; 65 strains of gram positive cocci, accounted for 37.79%; 4 strains of fungi, accounted for 2.33%. Drug sensitivity test showed, gram positive cocci for higher sensitivity, vancomycin in gram negative bacilli to imipenem sensitivity. ConclusionBurn patients most existing phenomenon of multiple pathogens, pathogenic bacteria resistant to multiple antimicrobial drugs, clinical antibiotic treatment of burn pati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drug sensitive test and medication should be taken in combination.

Key words:Burn wound; Secretion; Bacterial culture; Drug sensitivity test烧伤患者因其烧伤创面的细胞受到损失,因此正常的免疫机能受到影响,加之烧伤环境、医疗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极易导致烧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现象。此外,据相关研究显示,面积超过30%的烧伤患者死亡病例中,有7/10的患者是因受到创面感染所致[1]。因此,临床面对烧伤患者时,创面感染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但伴随着近年来临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以及烧伤创面病原微生物的改变,使得创面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升高。此次,笔者对我院近期内接诊的67例烧伤患者进行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皆为深入了解烧伤创面分泌物病原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诊的67例烧伤患者,入选的6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有19例;患者的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为43.4岁;患者的住院时间29~117d,平均住院时间为44.6d;患者的受伤原因为烫伤的有27例、为火焰烧伤的有23例、为电击伤的有12例、为化学灼烧的有5例;患者的烧伤面积从11%~77%,平均烧伤面积为43.5%。

1.2方法用棉签收集67例患者烧伤创面的分泌物送检,标本送检后先划线接种于羊血平板、中国蓝平板、沙保平板及麦康凯平板进行常规培养。之后采取由法国BioMerieux公司生产的VITEK2-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培养,全程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采取常规生化反应试验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补充鉴定。药敏试验采取K-B试纸扩散法进行,其中试纸采取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K-B药物试纸,检测过程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判定[2],其中质控标准菌株选取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

1.3统计学方法将本组67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均录入统计学软件WHONET5.1进行处理。

2结果

2.1细菌培养结果本组67例患者收集标本67份,合计检出病原菌172株。检出的172株病原菌中,有103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占59.8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58株(33.72%)、大肠埃希菌18株(10.47%)、变形杆菌11株(6.39%)、不动杆菌9株(5.23%)、克雷伯菌7株(4.07%);有65株为革兰阳性球菌,占37.7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16.28%)、表皮葡萄球菌23株(13.37%)、A群链球菌9株(5.23%)、肠球菌5株(2.91%);真菌4株,均为白色念珠菌,占2.33%。

2.2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见表1,革兰阳性球菌对于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见表2。

3讨论

烧伤患者的皮肤表面、粘膜因受到损失而导致其皮肤屏障的保护作用遭受破坏,因此患者的创面缺乏血运,加之烧伤创面坏死组织的炎性渗出等为细菌的滋生及生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烧伤患者常常会出现感染症状。此外,近年来临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也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且对机体内正常的微生物平衡造成了破坏,因此既往多数的"条件致病菌"转换成为了现在的创面感染病原菌[3]。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临床已采取多项预防措施,但创面感染现象仍不可避免。因此,目前临床在面对烧伤感染患者时,多数还是采取细菌培养、药敏等方式来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我院此次对67例烧伤患者进行了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在67份标本中检出致病菌172株,这一结果说明多数烧伤患者存在多种病原菌感染现象。在检出的172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全部菌株的59.88%,其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在172株病原菌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65株,占菌株总数的37.79%,其中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这一检出的细菌分布结果与国内学者相关报道类似[4]。此外,172株病原菌中还检出了4株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这与烧伤患者抵抗力低下、创面暴露时间长以及抗生素长期应用有关。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数抗生素对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不理想,如头孢他啶,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该类药物在临床长期大量应用有关[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对各种病原菌的敏感性均在50%以上,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性均较高,提示:对于应用其他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良的患者,可考虑应用上述两种抗生素对患者实施治疗,但需谨记不可滥用,以免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此外,由于烧伤患者存在多种病原菌致感现象,因此在治疗时应考虑联合用药。

烧伤患者的抵抗力低下,且长期抗生素的应用也会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发生感染的机率较大。临床应结合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对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为保障治疗效果,必要时应考虑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戴昆琦,奕利娟,陈群英.儿童烧伤创面感染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6):484-486.

[2]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vity testing.Approved stan-dardM100-S9[M].Pennsylvania:NCCLS,2001:72-75.

[3]马玉国,赵二强,任秀华,等.烧伤创面感染531例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3):201-203.

[4]赵广宇,董肇杨,曾勇,等.烧伤者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64-566.

[5]王文奎,韩立中,杨莉,等.2004-2006年瑞金医院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烧伤杂志,2009,25(2):94-96.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