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护理。 方法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机械通气非常关键,保证插管位置正确,给予插管患者舒适体位,调整套囊的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掌握吸痰时机,防止肺出血的发生。 结果 给予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可改善通气和提高血氧饱和度。 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阻止肺出血和肺水肿的发展。

[关键词] 机械通气;手足口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52-02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学龄前儿童,重症病例发病时间1~5 d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病情凶险,发病迅速,病死率高。2008年4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者66例,合并肺出血死亡6例。

手足口病患者强调早期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尤其是呼吸末正压(PEEP)对减少肺部渗出,阻止肺水肿及肺出血发展,改善通气和提高血氧饱和度非常关键。机械通气指征: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易惊,肢体无力。呼吸急促、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min;气道分泌物成淡红色或血性,或呕吐物内有淡红色内容物,短期内肺部出现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渗出性病变;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或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下降;频繁抽搐伴深度昏迷;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花纹、指趾末端发凉、紫绀、心率增快>140~150次/min、血糖升高、血压升高或持续血压降低,应及早行机械通气。现将机械通气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气管插管的护理

1.1 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

护士应和医生共同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诊两肺呼吸音,观察双侧胸廓起伏是否一致,如果左侧呼吸音低或听不到提示插管滑入右侧支气管,或顶在气管隆突上方影响通气换气,插管过深应通过胸部X线检查确定并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用红笔在中切牙处做好标记,或记录气管插管在中切牙外露长度,经常核对,详细记录,严格交接班[1]。

1.2 正确固定

固定插管的胶布松紧适度,以能伸进小指为宜。置沙袋固定头部,对躁动患儿要用约束带约束四肢,防止躁动将气管插管拔出。使用镇静剂,使患儿安静易于耐受;保持插管在正确的位置不至于由于躁动损伤气管黏膜,减少支气管的喉头水肿,咪唑安定0.1~0.3 mg/(kg·h)持续泵点。或防止插管脱出。

1.3 体位护理

气管插管的患儿头部的位置应相对固定,患儿头后伸仰卧位,颈肩部垫一软枕减轻不适。如病情允许经常变换体位,防止导管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所致损伤。但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不应频繁搬动以免引起或加重肺水肿,肺出血。

1.4 气囊的护理

充气套囊在插管前端作充气或排气用。气囊压力是决定出现气管黏膜压迫性损伤的主要因素,压力过高会阻断气管黏膜血流引起黏膜受压水肿,严重者可至溃疡出血。压力过低不能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的空隙。应调整套囊压力至有效封闭气道间歇的最小压力。有肺水肿、肺出血患儿避免频繁放气,防止气道压力减低,要每4~6小时放气1次,1~2 min/次。放气前先抽尽口鼻咽部的分泌物,以防痰液进入呼吸道深部造成呼吸道梗阻或窒息,不在喂养后1~2 h对气囊放气。

1.5 保证呼吸道畅通

气道湿化,方法可采用呼吸机湿化装置,吸入气体以32℃~35℃为宜,最高不超过40℃[2](湿化液只能是蒸馏水),以免烫伤;也可向插管内直接滴注生理盐水,确保呼吸道有效湿化。手足口病患儿避免频繁、长时间吸痰造成气道压力降低,又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血凝块堵塞气管导致气管内吸痰,应正确掌握吸痰时机,如听诊可闻及痰鸣音,气道阻力升高,SpO2(60~80 mmHg)下降,口周发绀、烦躁等缺氧现象,应及时拍背吸痰。拍背时力度适宜,不可用力过猛,右侧卧位利于左肺痰液引出,左侧卧位利于右肺痰液引流,吸痰前需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数分钟,以提高肺泡的储氧量,提高患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缓解吸痰时缺氧。吸痰时在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3 mL,以稀释痰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气管内吸痰瓶和口鼻腔吸痰瓶外应有明显标志,选择多侧孔透明硅胶管,大小软硬度适宜,直径为气管插管直径的1/2,调节好负压,压力应不超过0.04 Mpa。如负压过大,可损伤气管黏膜;时间过长,可将肺泡内的气体吸净,使远端肺泡闭合,造成人为的肺不张。吸痰动作轻柔、迅速、操作准确,插入吸痰管特别注意无菌,有“视气管插管如血管”之称。插入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或患儿出现咳嗽反射(如不顺利遇阻力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吸尽痰液。进管速度快于出管速度,吸引时间不超过10~15 s,如遇到分泌物黏稠可向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2 mL以稀释痰液,吸痰后应清洁口腔、鼻咽腔,防止分泌物坠积引发肺部感染,进行肺部听诊,如吸痰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紫绀,血氧饱和度变化应立即停止吸痰,记录痰液性状、颜色、量及吸痰效果,并签名。定期对分泌物进行培养[3]。

1.6 撤机

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咳嗽反射良好;氧合指数>300 mmHg,胸片好转;意识状态好转;循环稳定;无其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考虑撤机。做好患儿家长的思想工作,减轻恐惧心理。拔管前4 h停用镇静药鼻饲,拔管前30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充分吸净气道内分泌物、胃内空气及胃液,防止拔管时胃内容物返流患儿误吸,继发感染,拔管速度要快,最好2人配合,1人按住患儿头部,另1人抽空套囊内空气,松开固定插管的胶布,迅速将插管拔出,拔出后30 min复查血气分析4~6 h给予流质[4]。

2 气管插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由于危重患儿免疫力低下,咳嗽功能减弱或消失,吸入气体未经湿化,人工气道直接向外开放,吸痰时污染,吸痰不彻底、未变换体位,呼吸机管道内冷凝水流向湿化器或患者气道。护理患儿严格无菌操作,病室清洁干净,减少探视人员,呼吸机管道及时消毒,吸痰管每次更换。本组患儿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2 窒息可由堵管与脱管引起

2.2.1 堵管常见原因 有痰痂、血痂或呕吐物堵塞气管插管,也可因导管位置不当,导管折叠,压扁;头颈扭曲,过度后仰可导致斜口贴向气管壁。

2.2.2 脱管原因 呼吸机管道与管道之间,与导管之间,管道与湿化器之间发生脱管。气管插管插入太浅,患儿与呼吸道管道移动,插管胶布被分泌物浸湿固定不牢,咳嗽、烦躁、翻身不注意,导管脱出,表现为呼吸机提示气道压升高,患儿突然出现面色青紫,指趾末端紫绀,气道发出声音,自主呼吸增强。听诊两侧,呼吸音不一样。护士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每班护士仔细检查各个接头,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是否牢靠,检查导管深度有改变。发现改变及时将插管复位,固定牢靠[5]。

2.3 拔管后并发症

2.3.1 喉梗阻或喉头水肿 表现为吸气性喉鸣或呼气性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严重时有缺氧现象。应立即托起下颌给予面罩吸氧或激素泵吸。多数患儿撤机后均应给予普米泵吸1次/h,减轻喉头水肿。症状缓解后延长泵吸时间。

2.3.2 咽痛 常伴有声音嘶哑和喉部异物感,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嘱患儿多饮水消除不适感。

撤机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清.心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

[2] 王保卫.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37.

[3] 崔霞,李庆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122-123.

[4] 程纪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97-98.

[5] 赵文颖,刘学英.循证护理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6):153-154.

(收稿日期: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