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血管患者80例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不同类型的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0例、急性心绞痛20例、急性左心衰竭20例、急性肺栓塞10例。依据病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冶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好转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急性心绞痛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90.0%,急性左心衰竭20例均迅速纠正,急性肺栓塞10例均症状好转。结论:对急性心血管患者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救治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血管; 临床治疗; 分析

【中图分类号】714.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77-02

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内科疾病,是以心血管发生病变为主的一类疾病的统称。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较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引起急性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常见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痉挛、狭窄。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种类较多,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肺动脉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本文就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临床治疗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现状与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8月收治的不同类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①急性心肌梗死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63岁;②急性心绞痛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在38~75岁之间,平均56岁;③急性左心衰竭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在33~77岁之间,平均62岁;④急性肺栓塞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在23~86岁之间,平均64岁。

1.2临床表现:①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当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或者从事体力劳动时,在患者的左肩部、心前区、上腹部及颈部容易突发压榨性的绞痛,每次发病的时间通常为三分钟至五分钟,发病的频率为数天一次或者是一天数次,发病时产生的症状在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后,便会自行减轻。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有:胸骨后发生持久性的剧烈疼痛,并伴随发热症状;患者血液中白细胞及血清心肌酶的数值都有所提高;绝大多数的患者还伴随有交感神经发生亢进性的前壁梗死,并发心衰、心律失常及休克等症状。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此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冷汗、心动过速及发绀等。部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还伴随有哮鸣音及咳出粉红色的泡沫痰等症状。④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急性主动脉夹层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突发性及持久性剧烈胸痛,多数患者的面部颜色显得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此外患者的脉搏表现急促及脉弱等。⑤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病情多样,所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大有不同;大体上来说,患者临床表现为咯血、胸部剧烈疼痛、发热及呼吸困难等。

1.3治疗方法:①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主要方法是将硝酸甘油片放置于患者的舌下,用量约为0.5mg;硝酸甘油片能被患者快速吸收,在用药后约三分钟内便可产生药效。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常用方法是:首先给患者进行一些常规的治疗,如使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扩张冠脉、镇静、吸氧及止痛等;再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先静脉注射尿激酶50万U,半小后内再静脉滴注100万U,立即口服0.3g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4100U腹壁注射。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常用方法为:使患者的双腿保持在下垂状态,以便使缺氧得到迅速纠正;对患者给予镇静治疗,快速强心、利尿,且血管扩张剂要及时给予患者。④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减慢患者左室的收缩速度、降低心肌的收缩力、减低外周的动脉压等。⑤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溶栓或抗凝来帮助患者止痛及纠正心律失常、低血压及右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2 结果

治疗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评定效果是患者心电图的显示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的变化。若患者的心电图没有得到改善,且患者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改善或依然存在,则说明治疗无效;患者的心电图大体上恢复正常及心律不齐的状况得到改善,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改善,则说明疾病经过治疗后得以明显好转;如患者的心电图经治疗后已恢复正常,心律整齐及偶有早搏现象,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则说明急性心血管疾病已治愈。急性心肌梗死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急性心绞痛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90.0%,急性左心衰竭20例均迅速纠正,急性肺栓塞10例均症状好转。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热量过剩,不合理饮食,吸烟和缺少运动等多重危险的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导致,发病规律为经历数十年无症状侵袭起病与发展,病程以突发性致死或致残的后果结束。据统计全球有1/4的人口是经受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的困扰和威胁。在中国也有发展的趋势,每年有约260多万人因本病死亡,急性心血管病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是在短时间内可能会直接致命的急症,死亡原因主要为突发性恶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中70%以上的患者在院外发生,不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而导致死亡。本病同时具有高致残率,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家庭负担和心理压力过重,应增强对心血管病的预防,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预防的作用也极为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的到来,心血管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对急性心血管患者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救治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淑玲.急性心血管患者50例临床治疗观察[J].医学检验,2011(04):391-392.[2]斯日古愣.6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医学检验,2010(06):648-649.[3]杨留庚.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1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