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不明觉厉,不如扎实练功


  饮料行业自本世纪初开启了“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各大饮料企业在销售量节节攀升的同时,亦在加快扩张的步伐。如今,不断扩张的产能与消费需求的疲软形成了巨大的矛盾,比如汇源果汁在2015年上半年一口气出售了9家子公司,这或许是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包括碳酸饮料、低浓度果汁饮料、传统茶饮料等细分品类在内的传统饮料市场产能过剩尤为明显。这就使得一些老牌饮料“巨头”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从近两年的数据看,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娃哈哈等大型企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而在食品行业的大多数领域也呈现出“过度同质化的迹象”,产品过度饱和、竞争异常激烈。究其原因,除了大的经济环境影响,不外是“互联网+”的冲击、新生代消费者偏好变化、消费升级、产品老化等几大因素的叠加。????
  那么,食品饮料的市场蓝海在哪里?如果谁愿意带着这个问题去百度搜一搜,结果一定是除了竞价排名的软文外,还有很多“营销互联网化”的流行言论。对于希望获得真理的朋友而言,这是一个并不美妙而且略显浮躁的结果——“各种姿势各种招,各种澎湃各种飘”,如动不动就会说“干掉、颠覆、整合、跨界”,很多人言必及互联网+、平台、O2O,这种感受套用一个网络用词就是“不明觉厉”。
  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夕阳产业也有赚钱的,任何一个朝阳产业也有赔钱的,关键是如何捕捉市场需求。中国的食品行业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的完全竞争时代,在这样的市场里,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及市场营销行为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快、越来越高,消费者面对所欲购买的眼花缭乱的同质化、同诉求化产品也越来越无所适从。企业在挖空心思搞模式、做转型、玩噱头时,是否有沉下心来想想,企业产品是否真的迎合或引领了市场需求?真正的蓝海市场如果一旦成为投机者乐园,也势必不再“泛蓝”,而是泛滥。
  如果说“市场需求”这个词仍然空泛,但至少一个能务实聚焦细分品类、细分通路的企业,肯定比一个哗众取宠善于玩噱头的企业更具持续竞争力,这一点在诸多行业上已经得到印证,比如三只松鼠、来伊份,还有本期的精英尚翠娥大姐,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借势,更是坚持与聚焦的结果。
  定位之父特劳特说:“战略就是选择焦点。专业化和聚焦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全球化的大品牌会获得成功,专注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聚焦型企业也会成功,因为人们往往会对专注于某个领域或产品的企业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会视这样的企业为‘专家’;相反那些通才型企业很难被赋予专家的称誉,在市场上他们没有庞大的能力参与全球化竞争,在灵活性上又会输给更小的专注型企业。”?
  愿以这段营销大师的话与食品行业诸君共勉。?
  主编: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