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试成绩谈病理生理学教、学、考的改革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考试成绩;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408-04

为了顺应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保障和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水平,教育部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会正在启动医学教育质量认证,在认证标准中注重了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及人际交往能力的考核。病理生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是摆在病理生理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拟通过统计分析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成绩,发现教学过程潜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从本校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500名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调出其考试试卷和成绩。其中3人缺考,实际人数197人,其中男生85人,女生112人。

1.2试题特点

期末考试试卷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根据规范化试卷要求,随机从本室病生题库中抽取组卷。集中闭卷考试,试卷总分100分,其中机改卷50分(单项选择题20分,配伍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题30分,简答题20分。为了减少主观性阅卷差异,名词解释、简答题阅卷按照制定的得分点各由一人评分。

1.3数据处理

将每名学生的卷面总分和客观题(机改卷)、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的得分输入Excel表格,对客观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的分数分别按100分进行折算(标准化处理)。分别采用公式P=SUM(成绩和)/(COUNT(总人数)×100、D=H-L(H:27%高分组学生的通过率,L:27%低分组学生的通过率)、r=[nS2-M(n-M)]/S2(n-1)(n:满分成绩,M:平均分,S:标准差),计算总分的难度指数(P)、区分度(D)和信度(r)。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描述性指标反映资料的一般特征;对计量资料进行差异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试卷质量分析

以试题的难度(P)、区分度(D)和信度(r)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P值越高,难度越低;区分度反映试题对考生水平的鉴别能力;信度是测试结果可靠性的测评指标,-1≤r≤1,r值越大,信度越高。本试卷的整体难度指数P=0.74,区分度D=0.25,信度r=0.83。

2.2学生成绩的统计学描述

试卷满分为100分,平均成绩为73.99分,最低分为27分,最高分为92分,全距为65,标准差为10.52。正态性检验显示:抽样学生的总分成绩呈正态分布(P>0.05),各题型分项成绩均呈偏态分布(P<0.05)。详见表1。

2.3分类成绩的统计学比较

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各题型分项成绩与总分比较,可见客观题成绩明显低于总分(P<0.01),名词解释题成绩显著高于总分(P<0.01),简答题成绩与总分无统计学差异。各题型分项成绩间比较,名词解释题成绩明显高于客观题和简答题成绩(P<0.01),客观题成绩明显低于问答题(P<0.01)。各类成绩按性别比较显示,女同学成绩均明显高于男同学(P<0.05或P<0.01),且成绩离散度也小。

3 讨论

3.1试卷质量和成绩分析

考试是大学教学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既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传统手段,也是了解教师授课水平的参考指标。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可以科学、准确、有效地反映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衡量试卷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考试成绩的特征、试题难度(P)、区分度(D)、信度(r)、效度及覆盖度等。一般要求一份考卷学生的总体成绩呈正态分布,检查性考试(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的P值范围为0.6~0.8、D值为0.2~0.4,r值一般在0.7以上就可以了,如能在0.8以上则更好。本试卷学生的总分成绩呈正态分布,整体难度指数P=0.74,区分度D=0.25,信度r=0.83。说明本试卷试题基本合理,难度适中,能够有效地反映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标准化处理后的成绩分析显示,学生的名词解释题成绩最高,客观题成绩最低。详细分析试题内容,发现本试卷的客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名词解释题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简答题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由此可推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是在识记水平,而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低。成绩的性别比较显示,女同学成绩均明显高于男同学,且男学生的成绩差异比较大,这提示这种以识记和理解为主的教学和考试不适合男同学。大学阶段的男同学抽象思维发达,善于进行系统的论证性思维,而对死记硬背不感兴趣。本试卷的题型还是采用传统的单选、配伍、多选、判断、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型,没有将考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论述题放进去。据此反映老师对此类题型不够重视,或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缺乏信心,或在教学过程中未注意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从整体来看,试卷质量虽然没有问题,但这种考试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没有指导作用,对保护善于抽象思维的男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

3.2对改革病理生理学教、学、考的思考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专家组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认证在中国的试点性评估》中提出:①在教育模式上,进一步减少说教式教学,腾出时间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学习。②在课程体系上,注重开展跨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的课程整合。③在考试方法上,显著减少各门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评价。在传统的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记忆理解、轻应用创新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培养的医学毕业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普遍较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病理生理学作为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在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地位,本研究提示,应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3.2.1教与学的指导思想 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但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均绕不开应试教育的圈子,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的思想已成学生共识。而且,由于小学到高中阶段进行的是基础教育,知识理论性强,学生侧重于识记和理解,学习是以被动接受为主。大学进行的是专业性教育,为将来执业作准备,知识的应用性强,学习以自学为主。因此,大学教师首先就要树立这样的思想: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不仅在要用此思想指导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将此思想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帮助学生树立“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能自觉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坚持判定学习成功的标准是能否自觉用知识完美解决所遇问题,而不是通过考试和获得学分。督促学生完成被动学习到主动自学、背知识到用知识的蜕变。具体到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使学生清楚:本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知识来分析、探讨临床病理现象和疾病的发生机制,为选择最佳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解释临床常见症状、体征的可能原因和发生机制。

3.2.2教与学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突出预习,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在医学院校的教学进程安排中,一般根据循序渐进的方式先安排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再安排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对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已有一定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教授某个章节前,根据章节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主动预习章节内容。比如缺氧这一节,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缺氧呢?在生活中,你见过缺氧或有过缺氧的经历吗,请举例说说?缺氧的后果严重吗,请说说你的判断依据?作为一名医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处理缺氧呢?将问题提前发给学生,要求他们自由解答,并鼓励同学间开展讨论,或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获取信息。在上缺氧课时,可先请部分学生谈谈他们对问题的解答,且不管答案如何,均要择其优给予表扬和鼓励。一方面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章节内容的了解程度,便于教学时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展示机会,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主动求答的成就感,将于无形中激起全体学生特别是男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②以临床问题的分析为教学重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病理生理学它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来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机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尽可能多的收集临床相关病例,有条件的可直接切入病房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找出存在的病理问题,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讨论病理问题的发生机制和相互关系,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言,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根据学生对各种病理过程逻辑推理的理解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方法,进一步完善对各种病理过程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完善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思维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将不再是一个枯燥、机械记忆概念和机制要点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究概念、机制逻辑性的有趣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特别是男同学的学习兴趣更有促进作用。

3.3.3考评方法 考核是评定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好的考评方法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形成过程。教师设计考评方式时应考虑采用不同方式去考察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基本知识掌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学生的成绩组成可分成3部分:①平时成绩,占40%,其中预习和课堂讨论各20%。②实验成绩,占20%(包括实验操作和书写实验报告)。③期末考试成绩,占40%,试卷题型建议以综合分析题为主,将概念、病因、发病机制、防治措施等考察点融进问题中,而不是让学生作机械的回答。这种综合评价将使学生认识到,检验学习的效果不是一次考试就决定的,也不是背诵条条框框就能得好成绩,而是要会活学活用。

总之,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学改革应整体设计、从多角度进行,且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和完善。

[责任编辑: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