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理论学术争鸣20年综述

[摘要] 本研究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唯心与唯物、科学与伪科学、解构与反解构等三个维度综述了20年来中医学基础理论学术争鸣的情况。从结果上看,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争鸣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 中医学基础理论;学术争鸣;综述

[中图分类号] R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9-42-03

近20年来,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据报道,仅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5年共投入近3亿元科研经费,171个参研单位、超过2000名参研人员携手攻关,在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领域展开深入研究[1]。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学学术争鸣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本研究就近20年的学术争鸣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基本资料

1.1 时间

文献资料搜集时间从1990年1月1日起,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1.2 文献来源

公开发表的期刊、报纸、硕士、博士论文和会议资料。

1.3 文献检索工具

知网、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检索系统。

2 入选标准

只要涉及中医学理论的唯心与唯物、科学与伪科学、解构与反解构、继承与创新、标准化与泛化、中西医结合与纯中医争鸣的论点都纳入本综述。

3 方法

运用关键词搜索法及主题搜索法。关键词或主题有但不限于词语:唯心、唯物、科学、伪科学、解构、反解构,搜集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处理,将作者的观点按照争鸣的归类,不限文章出处和内容。同类文献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摘录,观点涉及到多个争鸣分类的,分别纳入相关类别。

4 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了300篇相关文献,引用文献18篇次,涉

及中医学理论的唯心与唯物、科学与伪科学、解构与反解构争鸣的主要论点。三个方面引文观点分布均匀,观点明确。结果如下。

4.1 中医学理论的唯心与唯物之争

近20年来,关于中医学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的争鸣始终是中医学学术的核心问题。在这个争鸣的过程中,主张中医学是唯物主义的占大多数,主张唯心的占少数。典型的唯物主义的主张集中观点是:有学者[2]主张“用哲学思维方式,点击五行学说,脉象、经络、六淫、七情、疫毒学说、心主神明等,其中的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审视中医学。提出了中医也要充分利用现代设备,注重微观辨证。”有学者认为[3]:“中医学理论以实践为基础,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阴阳五行学说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中医研究具有可复制性、规范性,对疾病的解释是有量化的倾向;中医是辨证法和实践论的最好体现。中医学是唯物主义的形象已经确定了下来,是进行时而不是将来时,是客观迈进而不是主观迈进。”有学者认为[4]:“明末大医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在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太极说转化为医学中的唯物主义太极说,对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影响。也有当时难以避免的迷误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认识。”在宋明时期,中医学的确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一批中医学名家。这些名家对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成就进行了继承和发扬,但具体到中医学本身,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逻辑和说理工具没有改变,中医学仍然在认识疾病的工具上没有大的突破。为此,有学者[5]认为,“中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属应用科学范畴,是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特点的自然科学。”这种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定位,也是一种认识中医学的思路。还有学者[6]认为,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哲学思想,包括“实践第一”“辨证地看问题”“整体地看问题”“实事求是”等都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由于其思想和方法正确,就确保了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经久不衰及必然昌盛。但是,在唯心和唯物的争鸣中,有学者认为[7],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客观唯心思辨的基础上学科,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特征。客观认识和评价中医学理论基础体系,不仅不会伤害到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会促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现代化。有学者认为[8]:中医学之所以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崇古遵经、求同排异抑遏着实事求是、勇于批判、大胆创新的探索精神”,同时,“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最初的有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中医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同时代的成果,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掺进了封建、迷信、宗教和唯心主义思想,理应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更新或弃之。”有学者[9]认为:“哲学式中医理论如一口双刃剑,其强大的解释能力和取类比象的推演能力迅速地丰富了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能够脱离实际自成一体,后来的医者可以完全不懂生理解剖,也能游刃有余地看病;另一方面,过度推演使中医学最终演变成为神秘莫测的玄学,反而阻碍了人们掌握它。中医是哲学,讲述普遍原理,因此具有高瞻远瞩的指导能力,但缺乏现代科学的精确,需要用现代科学从新解释、形成全新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学理论的唯心唯物之争,重点放在应用和实践上,在理论基础不易分辨的情况下,在实践过程中的唯物特征还是相当明显的,但是,在理论基础上,客观唯心思辨的观点值得引起关注。

4.2 中医学理论的科学与伪科学之争

中医学是否科学?也是学界争鸣比较激烈的问题。按照现代对科学的定义,来审视经历千年实践检验的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理论体系,在逻辑上判断科学与不科学,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这是因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在随现代科技的进步的现代特征并不明显。但在争论过程中,多数学者认为是科学的。有学者认为[10]:“中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属应用科学范畴,是具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特点的自然科学。古代的中医学以经验医学为主,当代则向现代化中医药学发展。”有学者认为[11]:中医学是“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直观获取大量的表象经验,并经长期的临床检验,主要通过思辨的方式,以取类比象为说理方法,直接借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构建起来的。而不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形成的。”

从思辨的逻辑上来辨别中医学的科学与不科学也是比较难的一个课题。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确是中医学在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中起到了它不可替代的理论基础,抛开这个基础,中医学并不能改变医疗实践的基本轨迹。因此,有学者认为[12]:“中医理论的科学划界问题较为复杂”“实践性是中医科学性的灵魂”;还有学者[13]对中医理论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中医理论包括医学理论及哲学思想两部分。当前中医药工作者应以前者为重点进行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而中医理论的哲学思想部分,可由社会科学界的哲学家们进行研究,或以哲学家为主与中医药学者合作进行研究”“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因此,中医理论现代化必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实际,切忌坐而论道,空谈阔论,脱离实际,脱离治病救人,也要防止将医学理论研究变成哲学理论之争。各种学派之争,应该强调,中医理论的主体是医学理论,是治病救人的理论,应以医学理论研究为主,不能用其他理论喧宾夺主,甚或取而代之”“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在科学与伪科学的争鸣中,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宗旨,考察中医学的科学与否,就能够将中医学理论的科学与否这个问题回答清楚。

4.3 中医学理论的解构与反解构之争

中医学理论的解构与反解构之争在学界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焦点。主张解构中医学理论的学者的主要观点是:通过解构中医学理论,试图用现代的理论和科学语言解读和重建中医学理论体系,这种观点是解构中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反解构的学者的主要观点是对中医学理论进行解构是不可行的,也是一厢情愿,没有可以解构的基础。有学者[14]就通过解构《黄帝内经》,运用解构策略,破译了人的阴阳二气是人的整体医学指标,从传统医学里提炼出,概括生物钟、健康与疾病的转化、生命演化等整体现象的三个基本生命规律,重构了整体生命理论体系。试图探寻一条重建传统医学体系的新路。对此,有学者[15]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支持,认为这种“通过对《黄帝内经》的解构,把隐含在中医理论中的生命三大规律提炼了出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医理论最精髓的内容,揭示了中医学对人类生命科学的重大贡献,这项工作堪称中医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有学者[16]在解构和重建的问题上,认为“对传统中医理论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是现阶段中医理论发展的的最佳选择。解构和重建的目的在于把中医学中一系列重要的基础性的传统概念和认识,从哲学式的论述中脱胎而出。导入可经验的范畴,进而使经验的可公有性和逻辑的必然性。严整性成为重建后的中医理论概念及整个理论体系的两大准则”合理的选择“是对传统理论体系进行彻底的解构(de-construction)和重建。”解构“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对原有理论概念或规则的重新理解和分析;二是对原有理论系统(或称体系)的解析及批判”。对此,有学者[17]却有不同看法,认为“对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进行彻底的解构与重建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关于中医理论出路问题,应该从“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中西医脏腑概念名同实异;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目的”三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明确,解构“此路不通”。但有学者[18]认为,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关键是揭示其理论的科学内涵;建立中医实验技术体系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基础;突破原有框架创立新学说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核心。提出“量子中医学”概念:以整体论和辨证思维为哲学思想,以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基于量子场与中医“气”的相似性,运用微观状态的电磁辐射、光(量)子辐射、能量(热)等量子形式,研究阐释中医学关于人的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科学。量子中医学的主要特点:(1)保留中医理论中整体观、辨证施治观和方剂干预等理论;(2)用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非近代科学)手段转化阴阳五行等哲学的思辩工具,诠释并重构中医理论体系;(3)建立量子中医学的诊察和实验技术体系,实现诊察和实验研究客观化、规范化。这种观点试图将中医学理论重新解构并纳入现代科技成果,建构新的中医学理论,这种尝试是有益的,但建构这样的全新体系,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公开文献记载,中医学理论现代化问题之所以成为焦点、争鸣不断,是由于中医学在人们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切实地解决了许多人体生理病理问题,让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医学的价值,学术价值的提升,也为人们研究中医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思路。这些争鸣,有利于中医学的发展,也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事业。我们也期待中医学理论的现代化,使这个古老的医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通讯员.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5年投入近3亿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

[2] 范喜军.以哲学思维方式点击中医学[J].中医药学刊,2005,23(9):117-118.

[3] 孟长海,王治英.中医学是唯物主义进行时而非将来时——与王晨教授《医学模式转型有多难》一文商榷[J].河南中医,2011,31(7):45-46.

[4] 薛公忱.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5-9.

[5] 李连达,靖雨珍.试论中医学的性质与特点——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C]. 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33-36.

[6] 陈世平,陈倩,李庆诒.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哲学思想[J].中医临床研究,2011,3(9):64-65.

[7] 张江海,赵恒侠.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20-23.

[8] 杨水英.试论中医发展缓慢原因及其前景展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32-33.

[9] 曹俊芳.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J].亚太传统医药,2005,(4):41-50,59.

[10] 李连达,靖雨珍.试论中医学的性质与特点,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5,7(7):24-26.

[11] 王伟,王硕仁.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的目标与基本途径[C].北京:中医现代化科学研究发展策略——青年科学家论坛第47次活动,1999:39-42.

[12] 向群,万幸.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9)增刊:2-3.

[13] 李连达,靖雨珍.试论中医学的性质与特点,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5,7(7):24-26.

[14]杨学鹏.解构传统医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1-3.

[15] 张维波.中医理论发展史的一件大事——杨学鹏教授《解构传统医学》读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1):88.

[16] 何裕民.解构与重建—论中医理论的出路[J].医学与哲学,1990(9):32-35.

[17] 张学义.我对“解构与重建”一文的一点看法—也论中医理论的出路[J].医学与哲学,1991(8):55-56.

[18] 韩金祥,韩奕.关于中医理论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306-308.

(收稿日期:20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