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为城市导航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智慧城市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所谓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可以说,智慧城市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新趋势。我们日常使用的移动支付、打车软件、智能导航系统、电子病历、电子政务等等都是智慧城市在公共生活中的体现。

世界上已有超过50个国家进行了试点和实验,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各有偏重: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以“智能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以提升城市管理和运曹的效率;以“智慧生活”为中心的“人文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公共服务和文化消费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

据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介绍,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是,科技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主流,管理型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引起重视但与人们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关注较少。实践证明,仅仅把智慧城市建设聚焦于科技型智慧,缺乏管理型智慧和人文型智慧的观照和引领,必然会出现“成本很高,获得感很差”的现象。就此而言,以“人文型智慧”为中心重新布局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应当成为我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目标。

美国:解决实际问题

时任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Palmisano)在2009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 Smart Planet)的概念,建议奥巴马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美国IBM公司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此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经济复兴计划进度报告》中宣布,美国计划在未来3年内,安装4000万个家庭智能电表,投资40多亿美元推动电网现代化建设。博尔德市较早地启动了智能电网城市工程,将现有的测量设施改造成强大、动态的电力系统和通信网络,打造成为全集成的智能电网城市。

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研制出的车辆设计系统,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工程师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协作进行设计,使人们在虚拟世界里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互联互通,实现人们在虚拟化的环境中远程合作,形成无所不在的智能化协同环境。

圣何塞启动智能道路照明工程,以新型灯具的效率为基础,通过诸如失效路灯的早期排查、停电检测、光输出平衡以及调光等功能来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同时使城市的街道、道路和公路更安全美观。

英国:因项目而智能

英国曾经发布《数字英国》(DigitalBntain)计划,明确提出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英国城市建设模式注重发展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各种智能和环境友好型的技术与方案,“绿色环境”是其城市智慧化的目标之一。

英国在格洛斯特建立了“智能屋”试点,将传感器安装在房子周围,传感器传回的信息使中央电脑能够控制各种家庭设备。智能屋装有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可以自动监测老人在屋内的走动。屋中配有医疗设备,可以为老人测心率和血压等,并将测量结果自动传输给相关医生。

布里斯托市希望从2005年至2020年期间将其碳排放量削减40%。市政府在所有社会性住房中安装了智能电表,帮助市民在家便可轻松节能。此外,还正在试图利用由SystemsLik开发的软件来识别哪里出现了浪费,哪里可以节约,从而降低整个城市能源的需求量,同时通过发展智能电网技术,进一步降低排放量。布里斯托市已获得欧盟和英国提供的500万英镑资金,以帮助发展创新型智能能源项目。布里斯托市正在就SoLa项目与西门子公司和低碳电力网络基金( LowCarbonNetwork Fund)开展合作,来克服低压配电网的限制。

格拉斯哥市,LED照明灯取代了72万个老式路灯,这是智能路灯示范项目的一部分。但这些并不是简单的路灯—一它们内部装有能测量脚步声、光亮程度和气候数据(如空气污染)的传感器。这些智能路灯不仅可以用于道路照明,还能在行人和骑车人接近时变亮,而在周围无人时变暗,将能耗降低60%。

米尔顿·凯恩斯推行的物联网正在使全市的停车场网络更加智能化,减少人们等待停车位的时间。在英国的市中心,人们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平均为6分钟;在伦敦,这可能要花费20分钟。而该智能系统的目的在于使全市2万个停车位能够及时反馈信息显示是否在使用中。司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卫星导航系统更快地找到停车位,不仅可以缓解拥堵,同时也可以减少燃料的使用和污染。

日本:政府治理与信息服务

日本推出“l-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 5”,旨在到201 5年实现以人为本“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该战略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上。当前日本各城市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在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泛在网络环境是指在互联网处于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实现全面互联的状态,基于这种技术的优越性,目前日本大力发展泛在环境下的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网络化。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执行这一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

目前东京电子病历系统在各类医院已基本普及,电子病历系统整合了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和知识库,如能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护理信息,为护士提供自动提醒,为医生提供检查、治疗、注射等诊疗活动。此外,医院采用笔记本电脑和PDA实现医生移动查房和护士床旁操作,实现无线网络化和移动化。目前日本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诊疗过程的数字化、无纸化和无胶片化。

评说

迪比克建设智能城市是为了节约能耗,斯德哥尔摩是为了缓解交通,哥本哈根为了降低排放……各国城市因地制宜,并非盲目跟风,而是有针对性地建设智慧城市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国外,每项财政支出都需要经过市民的同意、严格的论证和复杂的程序,因此这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全面铺开,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以某个工程或者项目的形式实施的,比如格洛斯特的“智能屋”等。智慧城市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到公众的感受。

据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称,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有合理模式。智慧城市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都不是最理想的,只有开展多方协作,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模式,方能高效运行。

党安荣指出,有两种“城市政府+民营机构”的协作模式值得提倡。

一是“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模式( BOT模式)。该模式是以政府和民营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民营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可以有效避免项目风险,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组织机构简单,政府部门和民营机构协调容易;项目回报率明确,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当然,这种模式的机制不够灵活,在特许期内政府对项目的控制权减弱。

二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该模式是指政府与民营机构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伙伴式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顺利完成。这种模式使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民营机构的投资风险减小,达到互利互惠目的,但是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并全面考虑各方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与程度,以保证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质量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