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安徽柳工成功转型案例,分析对蚌埠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其他传统产业改造的启示—以蚌埠市纺织业为例,探究蚌埠市纺织业如何通过高新技术转型为朝阳产业。
  关键词:安徽柳工;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1
  一、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背景和原因
  1.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背景
  (1)我国主导传统产业介绍
  传统产业是指产品的生产大多依靠传统技术的产业,包括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和各种传统纺织、机械、钢铁等。我国现有的主导传统产业生产能力较大,但是生产效率较低,部分部门结构不完善,普遍具有产业结构落后,生产设备能源浪费严重等通病。从而产生产品质量差,成本上升,產业竞争力较低等后果。通过调查,我国目前的工业技术装备中,现有一般企业25%左右的技术装备较落后,40%左右的设备的使用时间超过预算年限,只有20%左右的设备经过全方位技术升级,可与国际先进水平可匹及的国有重点企业关键设备仅占15%,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已经比我国领先了20年。由此可见,我国传统企业的生产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越来越低。
  (2)高新技术产业介绍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服务的进行、产品的生产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的集合。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的发酵基地,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并且必须包括前沿高科技。因此根据这两个标尺,我们可以将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为信息、生物、新材料技术三大板块。总的来说,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二者的区别只是时间上的概念。
  (3)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罗斯托通过对经济发展体系的长期研究最初提出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时期,甚至在一个发展相对较成熟的经济体系中,经济保持增长是因为位数不多的主导部门的迅速扩大,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在该经济的成熟阶段,一系列现代技术已经被有效的应用于大部分资源。技术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成为了产业结构改变的必然要素。由此可见,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原因
  (1)传统产业可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目前传统产业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顶梁柱,大多数劳动者需要依靠传统产业来获得稳定的收入,但是因为资源耗费严重,产业利润低,所以工人工资较低,因此只有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成为朝阳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保障我国人民就业,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2)过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造成拔苗助长的反效果
  如果过分投资朝阳产业,而忽视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只在乎增量而忽视存量,就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会使整个经济市场呈现出一种华而不实的现象,仅强调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而忽视了传统产业的可开发潜力,即“高新技术产业短视”。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资金
  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现在金融机构中普遍出现融资难的问题,研发技术的企业难以提供抵押物或者短期内没有还贷能力,因此这些高新技术必须要能为广泛传统产业所应用才有可能获得足够的财务回报来保证科研过程的持续,所以说高新技术产业要以传统产业为发展平台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二、安徽柳工的成功转型
  1.安徽柳工的前身
  安徽柳工的前身是曾经显赫一时的蚌埠起重机厂,蚌埠老工业的“代表符号”之一,成立于1951年,改造前其净资产只有4000多万元,且厂房设备逐渐老化,研发能力下降,而且没有生产50吨以上的起重机的能力。
  2.安徽柳工进行改造
  2008年2月底,柳工“闪电”并购蚌埠振冲安利,然后成立安徽柳工,从此正式开始进军起重机产业。按照柳工的规划,安徽蚌埠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起重机研发制造基地,把起重机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凭借不断推进年企业专用汽车底盘项目的趋势,将和蚌埠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紧密合作。经过多年的努力,重组后的振冲安利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洗礼从而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朝气。
  3.安徽柳工的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蚌埠机械制造行业已经形成相对齐全的产品配套,滤清器、刹车蹄(片)、压缩机等,具备较强的配套能力。蚌埠市委、市政府和相关企业高度重视关于如何在柳工的带动作用下构筑紧密的配套体系。2009年10月,市政府召开了“安徽柳工起重机产品配套对接会”,表示要大力建立配套供需对接平台,并提出要启动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努力培育形成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同时加强与小型企业合作的体系。
  三、柳工的成功转型对蚌埠传统企业—纺织业的启示
  1.蚌埠市纺织产业介绍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有力地推进推进着我国市场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蚌埠市纺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原因
  ①企业融资困难。中小型企业不能提供抵押物,而且前期利润低,没有足够的还贷能力。
  ②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不足。纺织行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小,集中度低,设计开发队伍严重不足。
  ③没有对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进行技术创新收益和风险的评估、导致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④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成本高,行业竞争力小。
  ⑤产业技术层次不高,产业集聚能力弱,导致抗风险能力缺乏,纺织业发展相对滞后。
  3.蚌埠市纺织产业的发展战略
  ①根据柳工的成功案例,蚌埠纺织业应采用合并战略,壮大骨干企业的规模。形成布局集中、产业集聚、机制健全的产业结构,
  ②积极引进科研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优化产品结构。
  ③与蚌埠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进行合作,将高新技术产业与纺织业进行结合,加大蚌埠市纺织品的出口量,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需求,降低机会成本。从而提高蚌埠市纺织业的国际化水平。
  综上所述,根据柳工的成功转型模式,启示了蚌埠市的传统纺织产业,要集中规模。赋予创新能力,增添技术内涵,若想加大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将传统纺织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对其改造,它同样会成为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