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纺织业调整与发展的热点和趋势


  10月16日—18日,2014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中国年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共同的机遇,共同的责任”为主题,近400名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国内的纺织业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会,深入探讨世界纺织产业新一轮调整与发展的热点和趋势。
  在本次年会上,经国际纺联管理委员会审议决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正式接替约书亚·戈麦斯,出任新一届国际纺联主席。这是中国纺织界人士首次在国际纺联中担任主席,体现出国际纺联组织及世界各国对中国纺织产业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王天凯表示,中国纺织工业将一如既往,为进一步推动世界纺织产业合作共赢,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分析:中国纺织行业新常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的主旨发言“中国纺织工业的现实与未来”引起了全场共鸣。不只是中国,今天的世界更加需要建立开放融合、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世界各国受益于纺织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
  王天凯谈道,自2011年至今,纺织行业主要指标增速总体持续放缓,特别是今年以来已全面进入个位数增长。而产业增长速度的放缓,恰恰为今后纺织行业进一步优化纺织产品结构、加快改善原料供给结构、稳步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腾出了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为产业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使行业运行质效实现稳中趋好,既保持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改善、盈利水平较为稳定,又保持国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同时,新常态警示业界,转型升级任务依然紧迫,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节能节水有所进展,但污染物总量减排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这种新常态下,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既要保持“平常心”,也要保持知难而进的“进取心”。
  在世界经济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各国间加强融合共进已然成为全球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王天凯分析道,首先,国际市场新格局为全球纺织产业开拓市场创造新机遇。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多元化格局日益突出,促进了各国贸易结构优化,而且全球纤维消费需求仍将继续增加,新兴市场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纺织行业将着力提升产品制造与市场运营能力,积极参与贸易合作;广泛开展专业会展、贸易洽谈、市场信息等国际产业合作;深化品牌合作,共同开拓内需市场。
  其次,技术变革新趋势为纺织产业深化国际合作增加动力。这种技术变革的新趋势将促进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市场营销提供机遇;全球纺织产业将通过加强信息平台体系建设与合作,实现产业资源与信息高度共享;新型纤维材料、高技术纺织品、高端装备等纺织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不断丰富纺织产业发展资源;各国纺织产业有待深入开展技术开发、成果转移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以获得共赢的机会。
  第三,全球气候环境责任对纺织产业加强共同行动提出要求。应对气候变暖,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纺织产业的共同责任。中国纺织行业目前也在加强低碳、环保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扩大先进技术与专业管理人才引进,引导企业园区优化布局。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废旧纤维制品社会回收和分拣系统,开展旧衣回收公益活动。
  第四,国际分工布局新体系促进全球纺织产业加强协同发展。全球纺织产业分工布局体系呈现新的发展特征:发达国家对产业链高端和高附加值环节再造力度加强;新兴经济体加速承接纺织制造领域产业转移;区域性自由贸易关系影响纺织产业投资流向等。这种分工布局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国际产业竞争,但整合资源、合作分工、协同发展仍是主流趋势。对此,全球纺织产业应加强投资需求以及投资政策、环境方面的信息互通,建立高效协作的国际布局体系。而中国纺织行业需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建设纺织原料基地、加工基地以及研发中心、营销渠道等,构建与国内相互补充的产业布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成更多的投资合作项目。
  目标:推进全球贸易便利化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认为,过去20年全球纺织服装贸易主要受三大趋势的影响:一是消除配额保护,明年世界贸易组织将迎来配额取消10周年;二是中国、越南相继加入世贸组织,纺织服装贸易增长显著;三是全球纺织产业调整与转型。这三大趋势对世界纺织服装贸易格局的改变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中催生出贸易的新兴力量,也推动了一些新兴经济体贸易由低端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贸易的增长,对于增加就业、减少贫困做出了重大贡献。
  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推进全球贸易便利化作为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易小准表示:对任何经济体而言,贸易都是实现增长与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使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需要各国维护开放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继续消除各种贸易壁垒,推动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当前,全球贸易治理结构正处于新的调整时期:多哈回合正在艰难推进中,特别是全球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其作用已日益凸显。这将导致全球经贸规则的发展更多借力于区域贸易,如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及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对于这些较为敏感的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态度十分明确,希望区域以及双边合作能与多边合作产生互补效应,扩大贸易协定覆盖国家,建立完善和合理的全球贸易规则。
  易小准希望中国在多边贸易机制内,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一起实现全球良性共治,寻找共同利益,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和经济秩序,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
  观点:纺织业是国家长期稳定的竞争力
  “世界经济影响着中国经济,同时中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本次国际纺联大会上清晰地阐述了这一观点。“现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还没有完成,这个底还没有探明。在这个底没有找到以前,下行压力始终存在。”刘世锦指出,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找到高速增长的底,争取在一两年时间内实现增长速度的转换,进入一个新的比较稳定的增长状态。
  在谈及如何“探底”时,刘世锦谈道,这关键在于房地产的“靴子”能否落地。过去,中国的高增长主要靠三块组成的高投资。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占20%~25%、房地产占25%,制造业投资占30%以上。中国的高投资要下来,就要三只“靴子”落地。从三只“靴子”现状看,两只已经落了下来,现在就差房地产了。
  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以后,将会出现增长的放缓,进入一个中高速的增长阶段。从过去两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这样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2013年中国经济能够取得7.7%的增长速度,来之不易。
  无论从短期的稳增长,还是通过加快转型进入中高速稳定增长期,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会遇到三个方面的重大挑战。首先是如何有效地把控和化解转换过程中的财政金融风险;第二个挑战,如何有效提升非贸易部门的效率,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更多地表现在以服务业为主的非贸易部门;第三是如何挑战新的增长领域,并促进多种形式的创新,这些领域既可能是由于潜在需求被发觉而催生的,可能是由于新技术出现而出现的,也可能是应对既有突出问题寻求新的增长模式而引发的,比如说像节能、节水、清洁能源、减排等绿色产业。
  刘世锦认为,应对挑战的关键唯有深化改革,必须吸取一些国家制造业空心化的教训,毫不动摇地发展制造业,重点是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关键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通过竞争形成一批创新型行业的龙头大企业和大量的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之间的相互融合,更好地通过市场竞争和需求导向的办法来配置政府研发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之更好地在创新发展中起到引导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