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成为有竞争力的职业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已经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人才资源成为社会创新、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离不开人才,人才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聚焦于教育,而教育水平的关键在教师。为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应增强教师职业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教师职业竞争力面临挑战。

据统计,2007年我国教师总人数已达1677万人。2006年,在全国17个行业中,职工平均工资为21001元,而教师平均工资是21134元。其中,占教师总数45.4%的初等教育为17729元,占教师总数42%的中等教育为20979元,占教师总数12.6%的高等教育为34272元。① 除高等教育外,占绝对多数的中初等教育教师收入偏低。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与其他行业比,教师的工资水平持续下降。尽管教师的就业条件也具有一定优势,如假期、相对的工作安全感和养老金等,但与过去相比,教师待遇的总体竞争力还是下降了很多。待遇偏低,使教师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造成教师队伍素质下降。

根据现行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职称的取得是终身制的,并不重视教学资历的积累作用。从理论上说,一名教师可以在11年中走完从入职到取得最高职称的发展道路,当他获得基础教育领域最高专业技术职称后,尽管距离职业生涯的终点还有20多年之遥,但已没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交叉叠加,使教师普遍面临职业疲乏和倦怠的威胁。

与欧美国家、日本相比,我国教师流动非常有限;不仅缺乏国际间交流,同时也缺乏国内同行间的交流。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教师流动基本趋于单向: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乡村向城镇流动,越是优秀骨干教师,流动的潜力越大,流动的频次越高。教师经济状况和工作条件不佳是流出的重要原因。这种单向流动导致贫困落后地区教师学缘结构单一,造成因循封闭的教师教学环境,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传播受到影响,对教师队伍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正在成为一种难度越来越高的职业。具体体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知识快速更新要求教师终身持续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结构、考试评价及教学过程等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给教师管理和教学带来一定压力;学生来源日趋多元化,学生群体中既有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也有留学归国人员子女及在华工作外国人子女等,教师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其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面临新的考验。

二、国外经验的启示。

当前世界各国都力图通过立法或制定相关的教师政策,展开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保持教师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保证教师队伍的竞争优势。

200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为有意义地促进一流的技术、教育与科学创造机会法》。该法又称作《美国竞争法》,其中专门提到: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数学和理科教师短缺已成为阻碍美国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3/4的四年级数学和科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对于那些低收入社区的学校,情况就更为严重。因此,开发新的人力资源、“构筑未来竞争力所需的教师”成为《美国竞争法》中的一项主要内容。②

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8月3日向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交一份政策文件,题为《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文件指出,欧洲目前约有625万全职教师,而社会对教师数量的需求仍在增长。他们指出,教师是一个资格完备的职业,所有教师应毕业于高等院校(其中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须具备专业技能并取得教师资格);教师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职业,应支持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提高知识和教学水平;教师是一个流动的职业,应鼓励教师到其他欧洲国家学习进修并谋求职业发展;教师是一个合作的职业,教师教育机构应将学校、当地相关机构社团和其他所有利益攸关者组织起来,为发展教师教育通力合作。③

日本参议院2007年6月下旬以大多数票通过了3个教育改革法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新的教师资格许可制度,从2009年4月开始,中小学教师须每10年更新1次职业许可证。从2008年4月开始,在中小学设立副校长和骨干教师职位,使日本中小学的人事结构从校长——教头——教师三级,变成了校长——副校长——教头——首席教师——教师五级,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④

三、提高教师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应当提高教师薪酬水平、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计算机、英语、艺术领域人才及具有新技能和新思维的人才。教师职业在吸引这些优秀人才时需要与其他行业竞争。提高教师职业薪酬水平是其中一项重要手段,其他手段还有:非全日制性质的工作机会、带薪休假和进修机会,以及为农村教师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建立师资需求供给机制,以法律形式保证新教师补充,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应当加快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现代化是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意味着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维融入到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当中,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适应未来竞争。

一是引进世界一流大学资源,实现高等师范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鼓励与国外一流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建立现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合作办学和研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师教育质量评价和教师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我国未来教师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提高教育交流层次,扩大国际交流规模,开拓教师国际视野。应当鼓励我国教师与世界交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可以通过交换项目到国外学校培训或进修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海外实习,以便从文化语言和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得到提高。

第三,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师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对教师教育与培训的投入,扩大资金渠道。充足的培训经费是我国教师队伍走向现代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一方面也要寻求其他资金来源,发展资助体系,扩展资助渠道,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应当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人员资格制度,制定培训内容标准,提高培训实效,规范行业运行机制,保障培训质量。三是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鼓励教师终身学习,政府、社会和学校应考虑设立终身学习基金,鼓励教师在职学习进修。政府、社会和学校从基金中补贴部分学费,支持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知识和教学水平。同时,在学校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及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与教师发展相适应的终身学习体系。

注释:

①《2007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②《科技、教育、创新:世界竞争潮流的关键词》,《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23日。

③《欧盟关注教师教育》,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网站。

④《政策跟踪·日本》,《中国教师报》2007年7月4日。

(责任编辑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