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机制研究

曹大友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霍邱 231100)

当前,在大学开展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在当前就业难的现状下更好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应该受到教育群体的普遍重视,并且逐步发展为拓展性教学内容。当前,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地对社会做出回应。结合社会现实需求,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大学生就业素养和就业技能,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高校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不良情绪的抵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高校思政课而言,其教育必须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这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理念之一。实现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创新理念,高校思政教育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助力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能够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认识观念即学生的自我认知,它具体包括学生个体在工作环境中的个性发展、工作过程中的个性需求、就业的真实水平,以及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道德素养等。思政教育加深学生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的自我认知,明确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的正确方向。树立和具备自我认知是学生日后成长重要的能力,确保学生在未来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找准自己的实际位置,在社会的不断变化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清楚自己的优势,在时代进步的宏大背景下,不断的修正自身缺点,努力发扬自身优势,勇于投身社会的改革大潮中,积极改革创新,从而紧紧跟上社会前进步伐,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助力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知

在社会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就业岗位饱和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毕业生的不断增加与社会提供岗位形成不匹配现象,这就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虽然走向社会,但是找不到自己所适合的工作[1]。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可以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这对他们认识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从而积极扭转当前一些学生具有的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促使学生能够结合眼前的社会大环境,清晰观察就业形势,更加深刻理解社会就业现象,避免在寻觅工作中只顾眼前利益,而没有做到长远考虑,从而导致自己的工作与自身情况不匹配,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全面应对就业的能力

一是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其内在要求主要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通过学习相关案例真正深受精神感染。这种良好的工作精神,不仅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具有开拓精神,从而促使学生成为市场竞争者中的胜利者[2]。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是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工作环境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坚定意志,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二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当前,各高校的思政教育者进行了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职业意识的宣讲活动,对学生树立就业观念产生积极影响。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向学生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还向学生普及大量就业方针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基础。各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对偏远地区学生宣传就业政策,向学生有针对性地展示当地的工作环境,展示这些地区的工作条件,使学生对这些地区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

三是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人无德则不立。人们从各个方面所反映的道德素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展现其就业态度,也关系着未来的发展走向。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准则,并且认真严格的去遵守,从而积极锻炼,以努力实现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

四是促进健康的心理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影响着将来的就业情况。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需要及时排解,如果学生产生了负面情绪,就会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积极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很好地开发学生心智,使学生的心态转变为积极而乐观,从而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学生提高抗压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其就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进程中,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趋势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难的困境,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融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实践内容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在思政课教学实践向大学生就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疏于对大学生就业教育

当前,基于各种实际的创业教学考量,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于教学结果,而对具有现实意义的就业教育有所忽视,对大学就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虽然针对学生有一门思想政治教学课程,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能够结合教学实践展开教学,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师生对这门课的认识态度,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同虚设,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教学思想的生搬硬套、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模式化,是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3]。基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自身理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这对于改变学生思政教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缺乏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引导

当今社会人们都在为经济利益而不断的争取,对学生也是只注重其学习成绩,对创业就业形势关注较少,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创业与就业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政教师对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缺乏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缺乏对大学生日后就业方向的引导。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创业教育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存在着诸多认知错误,不能够清晰认识自身今后的创业方向,对自身就业情况也较为迷茫。在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并尽可能的实现它。但也有部分同学片面认为,今后走向社会需要经过自身努力最终创办企业。但这些学生都对就业产生了认识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业和择业,不利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就业,更不利于他们创办自己的企业。

二是缺乏对大学生关注社会创业就业形势引导。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就应该好好学习,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学业。人们普遍都认为,大学生刚毕业,应该找一份自己适合的工作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后再去考虑创业。还有许多家长在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方面,缺乏开放思想,并不能积极支持自己的子女去就业与创业,而且认为自己的子女一毕业就走向社会还为时较早,因此对学生还存在一定的保护欲和宠溺心理。因此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去就业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创业择业的积极态度。

我国思想政治课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强大的理论优势。高校就业指导是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修养的培养,也是对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职业素养的培育。拓展高校就业指导思维,将高校就业指导等同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中长期实践课程,放眼于大学生就业过程和工作状态中,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一)建立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体系

思想政治课内容也是丰富大学生思想内涵,铸牢大学生思想底线,增强思想意志力的有力武器。高校就业指导应该始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相融合,在就业教育中建立起高校思政教学实践目标,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教育方向保证。

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近年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这就使大学生增加了悲观情绪和消极心理,对大学生毕业以后正常参加工作形成了消极影响。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在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时期,该时期各家庭的生活条件都逐渐改善,有许多家庭甚至进入富裕水平。基于此,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他们个性张扬,思想表现得不成熟,缺乏一些抗压能力,更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的就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采取了暂缓措施。基于此,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沟通[4]。各高校更应该积极行动,把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使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全面地从自身出发,促进自身发展。引导学生要积极的应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更好地应对自己所面对的各种困难,养成积极健康心理,更好地实现就业。

二是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大学生制定自己的就业目标。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许多高校和知名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提升学生自律性这一方面更为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在刚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大学阶段的重要性,产生了享乐的思想,于是这些学生热衷于培养个人兴趣的,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忘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认真对待大学专业课程。在其他学生积极找工作规划生涯时,这些学生才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创业知识和就业实践,因此毕业成绩不理想,专业技能表现不足,工作就难以落实。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此时只有后悔[5]。因此,各高校在带领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以及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狠抓思政教育,要将其贯穿于各种教育的始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顺利就业。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实践管理制度

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促进作用在时代前进背景下已经吹响号角,随着各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视,思政课教学实践凸显其教育优势。为了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起到的促进作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建立起一系列的实践制度,为教学实践能够取得有效成果保驾护航。

一是用制度催生校内教学实践实训平台的搭建。学校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内教学实践的力度与广度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将促进大学生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教育内容中时,为大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高校思政课特色,积极举办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竞赛,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为大学生就业奠定竞争意识基础。高校将校内大学创业作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大力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校内创业提供制度保证。高校建立大学生校内创业组织机构,对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场地、服务、部分资金的扶持,引导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逐步走向成功,为思政课教学积累实践教学经验。

二是用制度拓宽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将大学生引向社会,在社会中锻炼自己,得到成长是高校思政课促进大学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6]。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大学生就业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将红色教育基地纳入大学生就业教育之中,用红色精神培养大学生攻坚克难精神,无所畏惧精神;
另一方面,用制度强化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用制度对基地数量、基地类型、基地活动承载力等进行约束,使思政课教学实践真正地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去,用数量说话,用实效说话。

三是用制度规范网络实践实训平台的建设。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接受新的思维方式,接受教育的方式与传统有着不同的变化。应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变化,必须高校运用信息技术所搭建的多媒体平台。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要引向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习惯使用的互联网工具,对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易班等平台加强建设,加强思政教育资源在平台的占有率,营造平台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氛围,思政课教师利用平台与学生在进行沟通与互动,为大学生及时解答就业创业中的疑惑、疑虑,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切实地帮助。另一方面,要用制度去规范平台运行。对于高校面向大学生的多媒体平台一定要严格的运行制度,对教师的舆论导向、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进行细致说明,防止在平台建设中出现舆论引导方向偏颇、思政教育气氛不浓厚的现象发生,防止平台管理不力导致对大学生就业教育产生影响。

四是健全完整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系。高校思政教育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就业指导,使学生重视必要的创业教育课程。当前从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这一方面来看,二者又是有所分离的。例如,有些学校大学一年级开设的都是基础课程,大学二年级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以及其他理论课,在大三年级大部分学校都安排部分公共课,直到毕业之际才具体地设置了学生就业指导课。从这些课程的设置我们能够看到,虽然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却发现缺乏连贯性。因此,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地融入学生的就业指导中,从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展开生涯规划,以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清晰的择业观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将思政课对大学生就业教育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实现大学生就业教育教学实践体系的完整性。

(三)完善思政课教学实践评价与激励体系

由于高校思政教育是隐性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教育效果往往体现得不是那么集中与明显,如何衡量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实际效果一直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完善思政课教学实践评价要建立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效果基础之上:一是看是否能够起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自我的效果。如果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深刻审视自己,逐渐认识自我,能够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自身不足以及需求,从而不断发掘自身能力,证明达到教学要求。二是看是否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如果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出发,认真分析自身能力,从而找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工作的岗位,证明达到教学要求,将实践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考量。对于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主动担当,做出积极贡献的教育学校要进行精神、物质、职称评聘等内容的奖励,对这部分教师倾斜教育资源,给予适当地外出学习与交流机会,鼓励和激励更多的思政课教师积极投入对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撑。

结合目前社会发展,高校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就业政策、知识、技能等,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能够很好地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能够顺利毕业。但是,从当前的大学思政课堂来看,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以及他们的未来发展。为了使大学思政课堂对学生就业以及未来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必须努力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对大学生就业创新机制的研究,探索有效路径,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思政大学生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