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究

顾志荣 朱玉林

[摘 要]初中教师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把项目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关联,建设“日拾录”“起点营”“展翅营”“飞翔营”“躬行者”“美同行”六大项目,驱动教师快速成长。

[关键词]项目;
专业成长;
初中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4-0067-04

社会的进步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育人品质的不断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提升靠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有合适的路径和进阶平台。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曾经受过部分教师育人工作停滞不前、部分青年教师学习主动性不够、部分教师研修学习效率不高的困扰。为摆脱上述困扰,学校把项目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相关联,通过项目整合有利于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把研修寓于具体的教学或者研究任务之中,形成初中教师的培养新方式和新机制。这一模式的构建与运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全面提升了学校的育人品质。

学校具体操作以及获得的成效如图1所示。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一、创建“达人成己”研修学院

学校创新思路,在市、区两级教师发展部门的指导下,在校长的带领下,创建“达人成己”教师研修学院(以下简称研修学院)。“达人”,出自《论语》,孔子指出,所谓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有所作为,也使他人有所作为。“成己”,出自《中庸》,指完善自我。研修学院统领学校师培、师训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基于项目把原来碎片化的研修活动整合起来,有序、有层次、有目的地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朱玉林老师任研修学院院长,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杨勇诚老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符爱琴老师和国家万人计划教育名师吴海宁老师为研修学院常驻讲师,众多校外专家和学者组成研修学院的讲师团,研修学院成员为学校的全体教师。学校教科室帮助研修学院维持正常事务的开展,教科室主任担任联络员,为成员咨询和联络校外专家。

研修学院积极组织学校的师培、师训活动,第一手狠抓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的升华,培育教师的仁爱之心;
第二手狠抓专业学识的提高,引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通过团队研习,发挥群体力量,使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研修学院依托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讲师团,坚持师德为首,优化顶层设计,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抓手,规划和创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项目,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构建快速成长通道。同时,研修学院基于9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承担的项目,开展各级各类教师研修工作,以使教师潜移默化地实现专业成长。研修学院还把阶段性常设项目和临时性主题项目分解并指派给各个工作室或团队,让教师有事可做,在做中学、研中学,做到学做合一,研修并进。

二、驱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项目建设

研修学院基于“达人成己”理念,立足学校工作实际,整合利用各类资源,遵照主体性、差异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原则,针对校内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建设了驱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六大项目(详见图2)。

(一)“日拾录”项目

這个项目面向学校全体教师。首先,由学校教研室和分管教研的校长牵头,邀请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开展“致远讲堂”,分享自身的教育成长经历,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其次,学校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产生的点滴感悟为目标资源,鼓励教师进行日常反思和阶段整理,形成“教师日志”。学校为通过专家驱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不断成长起来的教师搭建广阔的平台,鼓励他们参加比赛、创作论文等,以使全校教师中不断涌现“有心人”“攀登者”。

(二)“起点营”项目

这个项目面向入职三年内的新教师,以“课堂研究,教学水平提升”为宗旨,通过“青蓝工程、课堂研究、生长德育、沙龙碰撞”等形式,着力培养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展翅营”项目

这个项目面向校内的骨干教师和校级名师,旨在通过搭建名师工作室,加快学校骨干教师、校级名师的专业成长速度。同时,整合学校和周边区域的学科资源,构建网络平台,为这些教师提供理论自修和学科教育教学资源。

(四)“飞翔营”项目

这个项目面向省“名特优”教师。各领衔人在区、市骨干教师中招聘成员,组建了3个学科教育专业研究团队和1个德育名师工作室,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的驱动作用,带领校内教师与省内外教师同台竞技。

(五)“躬行者”项目

这个项目面向学校全体教师,按学科建设14个教研组,以科研为抓手,通过校本展示、课题研究、创客小项目研发等途径,推动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教师成为思想者、研究者和行动者。

(六)“美同行”项目

这个项目面向外校和本校参与国培项目的教师、前来培训的师范生、参加支教项目的教师,旨在通过听、评、讲课,不断提高项目参与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引导他们重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同时发挥龙头学校和优秀教师的辐射能力,发展更多兄弟学校,多方位实现学校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六大项目关注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学发展阶段教师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梯度,构成了研修学院“驱动教师专业成长”项目体系。这六大项目都有明确的实施细则和过程。研修学院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对各项目和个人进行全面考核和动态管理。同时,研修学院每学期都牵头开展项目成果展示,评选优秀项目、优秀导师、优秀种子教师、“我最喜爱的课堂”、“我最喜欢的班主任”等,并积极创建驱动初中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项目驱动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顶层设计,重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体系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专家的引领、同伴的协作、各种形式的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向全体教师的发展。研修学院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有效构建自下而上的教师教学研究体系,将开展行动研究作为推动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方法,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此外,研修学院在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的同时,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示范、经验介绍、专业讲座等形式为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

研修学院十分注重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实行分层培训,为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课堂、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鼓励已经具备一定经验、形成一定风格的教师开展互动式教学。另外,研修学院还积极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读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合理规划,制订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修学院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的优点和长处,科学制订个人专业成长目标,使教师少走弯路,实现快速发展。教师根据自身目前所具备的条件,为自己确立短期目标,同时对照更高目标,扬长补短,不断改善自身的弱势条件,提前规划、提前准备,有针对性地向高一级骨干教师看齐。

(三)实践反思,激发教师的内驱动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具备内源性、主动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途径。研修学院以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为抓手,推进案例研究,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大比武”、课件制作竞赛等,让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才华得以充分展示,从而使教师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研修学院倡导教师在反思自身工作中发展、在学习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发展、在与专家和同行的合作互动中发展,通过“学”“思”结合、“教”“思”结合,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致力于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合作型教师”。

(四)建立档案,制订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制度

研修学院科学制订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对教师进行定期考评,使压力和动力并行,以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研修学院积极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研修学院还有效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教师的成长动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科研氛围。

四、项目驱动下的初中教师专业成长范式

通过探索,研修学院总结归纳出四种项目驱动下的初中教师专业成长范式。

(一)项目支助型专业成长范式

对象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优秀教师,这些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提升有强烈的要求和高度的自觉。学校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或工作坊,让他们带领团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在人力、物力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学校积极邀请专家和学者前来指导,使得这些教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项目引领型专业成长范式

对象是有一定发展基础的迫切希望成长的优秀教师。学校为他们寻找参加各类各级专业技能比赛、展示课堂教学技能等的机会并请导师指导,通过备赛、磨课等,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和教学技能。

(三)项目倒逼型专业成长范式

对象是专业成长缓慢的优秀教师或实干有余、研究不足的骨干教师。让他们通过带新教师上岗、领师范生实习等,倒逼自己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在带动别人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进阶。

(四)伙伴互动型专业成长范式

对象是青年教师。让这些教师在项目的引领下彼此影响,互相成就,不斷提高自身和同伴的教书育人技能。

这四种范式在实践过程中是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

五、项目驱动下的初中教师专业成长案例

研修学院随机抽取参加项目活动的教师,开展自陈式调研。

[案例]

拨云见日飞“雏鹰”,起点“驱动”一定赢

我是一名刚刚入职两年的新教师。从一开始的迷茫、担忧到如今的坚定、充满信心,学校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回顾两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感慨万千。学校极富特色的教师专业成长项目驱动着我走向成熟与进步。

“起点营”搭建了一个为新教师服务的综合性学习平台,为亟须站稳讲台、快速发展的新教师提供最为丰富、最有营养、最具针对性的培训服务,让我每一天都有所得有所获。

一、“青蓝工程”传薪火

学校有着非常优秀的骨干教师“传帮带”传统,导师和徒弟间形成了无私、平等、负责、相互学习的优良风气。在新教师正式入职之初,学校就隆重举行了“青蓝工程”初期会议,为每位新教师指定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校长为每位导师颁发聘书。新教师与对应的导师庄重签订结对合约,满怀敬意地呈送拜师礼,真诚地拜师求学。

会议结束后,我和导师之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在之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不断被强化。我的导师是位认真负责、受人尊敬的教学能手,在各方面都给予我帮助。师徒结对合约既要求导师一周为徒弟上一节示范课,指导徒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又要求徒弟按时提交“作业”,主动听课求教。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在教学中精益求精、博采众长;
在班主任工作中认真负责、事必躬亲,且严守师德师风底线。

有幸的是,我和我的导师分别获得了“优秀徒弟”和“优秀导师”的荣誉称号。我会珍惜这份荣誉,在学校为新教师搭建的平台上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二、“清渠悦读”开新源

阅读可以提升自我。但是,新教师在阅读与教学和科研相关的专业书籍时,常常难以理解,容易半途而废。为此,学校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清渠悦读”子项目,为新教师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并组织读后分享活动。还记得入职后的第一个学期,教科室为新教师统一购买了《读懂课堂》一书,还邀请专家开展了专题讲座,告诉我们这种类型的书应该怎样读。阅读周期是一个月。一个月后,教科室举办了读书分享会,鼓励全体新教师各显身手,通过PPT、笔记等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活动中,思维在碰撞、智慧在分享、新的理念在生成。活动后,意犹未尽的我感觉自己对这本书、对教育教学等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学校举办读书活动的频率是每一学期三次。新教师都非常期待读书活动的开展。

三、“致远讲堂”启新知

除了前面提及的“起点营”的两个子项目,还有隶属于“日拾录”的两个子项目——“致远讲堂”和“攀登者”与新教师息息相关。

自入职始,我已经参加了六十余期“致远讲堂”。学校邀请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分享自身的教育成长经历,为我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除此之外,学校还鞭策、鼓励新教师讲课、评课、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入职以来,我参加了4次校优质课评选、6届论文评比,在和谐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在项目的驱动下,新教师携手并进,努力成为“攀登者”。

由案例可知,在项目的驱动下,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项目活动已经成为他们专业成长过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 驱动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项目成效

(一)转变陈旧观念,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各大项目的实施,驱动教师间交流合作,形成共同发展愿景,促使教师成为专业成长的主动参与者和决策者。教师基于所思所得所感,撰写了一批有质量的论文。2021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52篇,出版专著4本。教师们捕捉课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不断提高。2021年,学校有42个个人课题在研。

(二)创新校本研修机制,形成教师专业成长团队

这几年,受益于研修学院各项目的开展,学校获评“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在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评“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还获得“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校园”“‘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成果一等奖”“高考尖子生(理科)(文科)培养先进学校”等荣誉。学校还组建了苏州市“四有好教师”團队,建成了“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基地。在学校的支持下,化学教研组收获了“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这一荣誉。

(三)突破专业成长的瓶颈,促使大批教师发展成熟

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基本功比赛、学科素养比赛等比赛活动中,成绩斐然。有10位教师获评“教学能手”,有6位教师获评“学科带头人”,朱玉林老师被评为“苏州市青年拔尖人才”。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3人、苏州市学科学术带头人12人、吴江区学科带头人28人。

(四)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教师素养的提升,学生身边有了更多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为人处事和渊博学识深深影响着学生,吸引着学生。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在各类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学生社团建设也成绩斐然,如“变炫化酷社”和“实中话剧社”荣获“苏州市初中生十佳优秀社团”,“实中谜语社”获国际灯谜精英赛团体一等奖……

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色优势。学生在机器人大赛、金点子创意比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了优良的成绩。30多位学生分别在各级各类科技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一等奖。

(五)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深化内涵发展

“美同行”项目下的各类对外子项目,如“师范生培育”项目、“跟岗”项目、“印江支教”项目、“新教师培训”项目等,让外校教师学到了本校教师的成长经验。目前,学校为周边地区学校培养了122名师范生、487名新教师、56名跟岗教师(校长),帮扶了3所薄弱学校。学校有12名教师赴贵州印江参与支教,有10人赴广西都安进行“一对一精准式教育扶贫”。学校获评“优秀支教单位”,有3位教师获“支教先进个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未来,学校会继续聚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对各类项目的管理,优化举措,调整和完善项目内容,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的资源,驱动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峰.“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实践[J].江苏教育,2020(70):57-59.

[2]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初中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35期)2017-04-20陕西省初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12期)2017-01-11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9期)2016-12-27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7期)2016-12-22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年20期)2016-12-01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如何提高初中教师物理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期)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