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策略

李建勋

(甘肃省张掖市综合实践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学生劳动素质和实践能力都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学校和教师重视构建和实施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能够改善单一的劳动教育环境,驱动学生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协同培育。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当明确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必要性,全力开发现有劳动教育资源,基于育人、实践、生活、连续等原则,创建特色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劳动活动中掌握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从而切实增强劳动育人品质。

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开发课程、实践、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策划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劳动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劳动,懂得用劳动美化生活,形成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态度。目前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质量不是十分理想,归根结底是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过于守旧,对劳动教育课程创新缺少足够重视,经过学情调查和理论实践研究,笔者将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必要性总结为如下三方面:

第一,是优化劳动教育模式的需要。以往劳动教育课程以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为主,课程结构较为单一,同时缺少劳动实践教育内容,制约学校劳动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能够创新传统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是优化劳动教育模式的现实需要,如学校和教师可以立足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开发不同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内容,设计新鲜有趣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充裕的劳动知识,养成实践动手能力,这些都能拓宽传统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场景和空间,从而优化劳动教育模式。

第二,是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需要。随着生活和教育条件的日益优渥,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如同温室中的花朵,缺少丰富的劳动经验,参与劳动的主动性不足,这些都是学生劳动素养薄弱的表现。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能够系统化向学生渗透劳动知识、技术和观点,是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基本需要,如学校可以加强建设综合实践劳动基地,带领学生到基地参与劳动探索,亲身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习得有用的劳动技术,消除娇气、好逸恶劳等不良习惯,从而借助高质量的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提质增效。

第三,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技能,还要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引领学生运用劳动技术实践创新、服务生活和社会。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能够使教育覆盖到学生能力品质培养的各个维度,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紧迫需要,如学校和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设计开展社会服务、家庭生活等形式的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实践应用各类知识和劳动技术,使学生会劳动、能创造、可生存、做好事,强化学生劳动、实践、创新、自理、奉献社会等能力品格,这些都是学生综合能力获得完善的重要标志。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劳动意识

学科教学是开展综合实践型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想要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多方位吸纳劳动知识技能。各学科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资源,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普及劳动知识、展现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同时设计开展手动实操形式的学科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劳动意识和兴趣,实现对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初步优化,笔者探索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三条路径:

第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美术学科强调手动操作和创新创造,蕴藏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所以在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时,教师应该加强整合美术课程和劳动教育。如在美术手工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形式各异的手工艺品以及手工艺人制作美术工艺品的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展开作品欣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体会美术工艺品的精美以及手工艺人的勤劳和智慧。接下来,教师把各类手工艺品制作材料工具发放给学生,将学生分为4 人左右的手工小组,让学生跟随视频中手工艺人的操作过程,融入自己的独创思维,合作动手创作美术手工艺品,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和劳动情趣,增强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1]。

第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语文课程中,很多教材文本都描绘劳动景象、传达劳动精神,所以教师应该重点开发语文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如在关于传统文化习俗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素材为学生呈现传统节庆场面、节日服装、装饰物、民俗美食等,带领学生联系多媒体情境阅读教材语篇,感受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文化之美。随后,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劳动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材料,组织学生动手制作节庆装饰物,如春节的灯笼、春联,端午节的香包、五彩绳手链等,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劳动知识技能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能培育学生劳动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教师利用学科教学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应该从数学学科教学中探寻突破口。如在讲解数学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收集数学概念在生活劳动中的实践应用案例,组织学生围绕案例内容展开探讨和交流,使学生理解学习数学能够让劳动变得简单便捷。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操作活动,如在图形和几何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在学生掌握图形和几何基础知识后,发动学生合作使用废旧材料,动手制作图形或几何模型,巩固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培植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实操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

(二)建设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改善课程创新条件

以往由于劳动实践教育资源的欠缺,导致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新条件匮乏,制约劳动教育水平的提高。完善的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是确保劳动教育课程质量得到增强的物质保障,为此,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开发本土劳动教育的资源和场地等优势,全力建设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从而助力校本化、特色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具体策略如下:

如学校可以开发区域内的农场、种植园等农业资源,创建校农结合劳动生产基地,在基地中打造农业种植、养殖、烹饪等劳动实践场地,教师在创新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时,可以设计农作物种植、田间管理、蔬果采摘、养鱼、农家菜烹饪等劳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验农业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再者,在建设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时,学校还应该考虑劳动教育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结合,加强构建具有科创特色的综合实践劳动教育主题教室。如学校可以建设机器人、无人机、3D 打印、科技手工、木工创意、乐高等主题的劳动实践展厅和教室。拿3D 打印主题教室来说,学校可以设置3D 打印展厅、模拟商店等场地,教师在创新劳动教育课程时,可以带领学生到3D 打印展厅中,观摩3D 打印在文创、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各种应用展品,在模拟商店中,了解食物、简易生活用品的3D 打印制作过程,最后再组织学生学习安全使用3D 打印设备的技术和方法,鼓励学生利用3D 打印机和3D 打印笔等设备工具,亲手实践创意3D 模型和作品,从而通过打造融趣味、实践、科创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全面提高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质量[2]。

(三)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锻炼学生劳动能力

现阶段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偏低,根本原因是劳动技术指导不到位,致使学生的劳动能力止步不前。为此,在优化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劳动技术指导摆在首位,通过实施讲练结合、项目教学等手段,促进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深度掌握,锻炼学生应用劳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教师在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差异性,采用直观的示范法为学生演示劳动技术,同时根据具体的劳动技术,设计相应的小组实践劳动项目活动,促进学生扎实掌握劳动技术。如在关于营养和烹饪的综合实践劳动课程中,课程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烹制一道菜肴的技术,教师实施劳动技术指导时,可以亲手为学生示范菜肴的食材处理、营养搭配、烹制、调味、装盘等操作过程,教师一边示范、一边配合口头讲解,如切菜的手形和刀法、调料的用量和火候把握等,确保学生掌握菜肴烹饪的技巧和方法。随后,教师发布烹饪菜肴的劳动实践操作项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利用食材和学到的烹饪技术动手制作菜肴,教师跟进巡视指导,适时提点学生烹饪操作的注意事项,协助学生完成劳动实践项目任务,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实践应用劳动技术的能力,落实有效的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3]。

(四)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拓展劳动教育空间

构建和实施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为此,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应该向社会领域延伸,学校和教师应该策划社会服务型的劳动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带领学生通过劳动以及综合知识技能的运用,养成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品格和能力,从而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具体策略如下:

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时,学校和教师应该将校园劳动课程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利用社区和社会机构资源,策划志愿性、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如在校园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技能,那么学校和教师就可以联合学校周边的社区组织,开展以垃圾分类宣传为主题的社会公益劳动,通过桶边指导、入户宣传、游园等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带领学生向居民普及、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比如区分辨别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为居民解答他们平时在垃圾分类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居民分拣不同类型的垃圾并将其投放到对应的垃圾箱,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城市社区环境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实践劳动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4]。

(五)增设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内容,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在构建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距离学生最近的劳动实践平台。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开发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在传统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中,增设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内容,使学生用劳动改变、创造和美化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以及劳动素养的形成,具体策略如下:

在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中增设家庭教育内容时,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实践型、动手型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如学生在学农劳动实践基地掌握植物种植等劳动技术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栽种蔬菜的家庭劳动实践任务,给学生提供蔬菜种子和营养土,鼓励学生利用家中废旧的泡沫箱、饮料瓶等作为种植容器,运用学到的劳动知识和技术,自主栽种和培育蔬菜,日常悉心管理、记录蔬菜每天的生长变化;
待蔬菜成熟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采摘蔬菜,运用烹饪技术给家人做一道有机时蔬菜肴,以实际劳动表达对家人的爱,使学生从中获取强烈的劳动成就感,从而在家庭生活视野下驱动学生劳动素养稳步提高[5]。

综上所述,学校和教师重视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不仅能够优化传统劳动教育模式,也能培植学生劳动素养,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优化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劳动实操能力,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在课程中增设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内容,学校应该全力建设完善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为劳动课程创新提供物质条件,从而打造特色化、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全面发挥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劳动课程教育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