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课程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实践研究

文/蕉岭县实验小学 夏映芬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一所学校,无论以什么名称和标志去描述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品牌或办学特色,其核心表现都是课程。而作为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与拓展的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诠释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那么,该如何以校本课程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呢?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就如何以校本课程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品牌进行探讨。

笔者所在学校着眼于从“校本课程开发”走向“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开展“以校本课程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为主题的实践研究。结合学校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认真分析学校课程情境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追求幸福教育的愿景,不断深化“诗书陶情,体艺怡美”的特色学校建设,将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学校课程改革深度发展和特色品牌创建的有机融合,进行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着力探索如何体现“让每一个学生向阳生长”课程理念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学科,超越学科;
始于课堂,融入社会”的“小葵花”课程体系。

学生犹如一颗种子,扎根沃土,还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小葵花”课程构建的“沃土课程、阳光课程、雨露课程”三大板块课程体系,突出学科拓展、兴趣特长与主题实践相融合,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形成以国家课程为根基、地方课程为延伸、校本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所在。

(一)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打造精品特色课程

只有建设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才能实现学校特色品牌的成功创建,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围绕“诗书陶情,体节怡美”特色学校建设的不断深化,立足以“让每一个学生向阳生长”这一课程理念,构建以“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科组老师”层级实践探究模式,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厚植沃土课程(国家基础课程)根基,重点探索滋润学生多元发展的阳光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雨露课程(主题实践课程)两大课程体系内容的呈现形式。

1.阳光课程——学科拓展。阳光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创新。该课程体系构建“语萃、数科、体苑、艺林”四大板块,对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国家课程进行开发、拓展,形成“1+N”的学科课程群,分成不同学段,建设“陶情语文”“智趣数学”“乐享英语”“快乐体育”“醉美音乐”“创意美术”“智慧科创”课程群。“1”是指国家基础学科课程,“N”是指教师根据国家课程开展的拓展性特色课程。“1+N”学科扩展课程群的形成,为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奠定基础。

2.雨露课程——主题实践。雨露课程以“主题”为核心,以活动为阵地,对课程资源进行主题整合,倾全校之力,结合学校德育和地方课程,开发“德润”和“客韵”系列课程。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爱国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等“德润”主题活动课程,实施全人教育;
依托地方课程,探索构建“客家风俗”“客家建筑”“客家美食”“客家谚语”“客家山歌”“客家童谣”等“客韵”主题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培养热爱家乡之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重视校本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学生个性的发展,就是学校课程的发展。为落实校本课程计划,笔者所在学校创设多维途径实施校本课程。一是依托年级、班级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传统文化”“爱国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客家风俗”“客家建筑”“客家美食”“客家谚语”“客家山歌”“客家童谣”等客家文化系列实践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爱国爱乡之情,增进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二是依托课后托管课堂的自主选课、走班上课,以发展学生的基本素养为目标,开展了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和特色课堂。三是结合“我们的节日”“校园的节日”搭建展示的平台,给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多维途径的实施,突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全方位地打造学校的课程特色,使拓展课程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让主题实践课程成为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的大课堂,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重视教师校本课程能力提升的评价。为规范教师课程开发的行为,在分析课程情境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每门课程做到“四个有”:一是有清晰的课程目标表述;
二是有科学的内容设计或科目设计;
三是有细致的实施要求;
四是有合理的学习评价计划。然后,才是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二)重视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成效和多元发展的评价。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多元地运用各种评价模式及方法进行科学化的评价,可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量性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活动展示与成果展示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如:笔者所在学校运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策略,结合学校“幸福星学生”的评价体系的“明德章”“博学章”“善思章”“尚美章”“健体章”的评价标准融入校本课程学习成效的评价。首先,根据教师制定的评价计划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过程性的自我评价。其次,在班级内的周周评价中组织开展同伴和老师的阶段性评价。最后,在学期结束时由学校德育处与教导处组织终结性评价,“以章夺星”,根据全学期获奖章数的多少,排名全级前10名的获评校级“星学生”。这一评价策略的实践运用,实现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终极目标。

实践证明,发挥校本课程评价的价值追求,能促进校本课程品质的提升。对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在规范课程开发和教学行为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引领他们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品质,从而增强了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在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实践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从而提高校本课程的认同感,扩大课程的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校本办学课程体系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10期)2021-12-26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0期)2019-09-10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