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宫英伟,姚立泽,段卫洁,潘越广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汽车学院,北京 102618)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升职业教育师资水平的重大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以校企合作基础好的特色专业为载体,由具有师德师风高尚、结构科学合理、知识与技能互补的专兼职教师和来自行业的能工巧匠,以及具有专业技能强、学术水平高的团队带头人负责组成,具有共同使命愿景的“双师型”团队,能运用创新思维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教材和教法改革,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优质团队。从现状来看,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缺乏成熟的建设经验,存在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规划不完善、建设路径不清晰、教师能力不匹配、缺乏保障机制和评价标准等现实困境。所以对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建设规划和建设路径的梳理有助于破除建设困境,是高质量完成创新团队建设任务的有效对策。

贯彻“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推进新能源“新基建”,响应“雄安新区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依托中外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和信息化技术,打造德技并修、技艺精湛、改革创新的世界领先、国内一流高水平、结构化、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教学创新团队[1],高标准执行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推动“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示范引领全国教育教学创新改革[2],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车领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助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为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合目标实现做出职业教育的担当和贡献[3]。

图1为创新 12345模块化任务驱动创新团队建设模式。立足1个目标,依托2个平台,贯彻3个坚持,落实4个对接,实施5大工程,采用模块化任务驱动建设模式,打造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图1 12345模块化任务驱动创新团队建设模式

1个目标:打造一批德技并修、技艺精湛、改革创新的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结构化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教学创新团队。

2个依托:依托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和信息化技术两个平台。

3个坚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落实五育并举;
坚持深化产教融合。

4个对接:对接“新能源国家发展战略”、新能源领域“新基建”和“雄安新区建设”、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5大工程:(1)工程1,校企、校际协作共同体建设工程:创建创新团队全方位运行机制,保障团队建设科学运行、效率最高、成效最大,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校际深入交流,保障辐射带动效果可持续。

(2)工程 2,创新团队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打造创新团队能力提升方案,设计团队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制定可观可测的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全面提升团队教师六维能力。

(3)工程3,创新团队管理与评价建设工程:创建以教研科研引领、教育教学为主、企业协同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制定全过程、全覆盖、多维度的考核评价制度。

(4)工程 4,新能源汽车教师发展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共建新能源汽车教师发展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及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技术技能指导能力,服务产业行业企业。

(5)工程5,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建设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全面落实课堂思政建设,建设“四有”特色课堂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4.1 创建双师队伍运行机制,完善校企、校际协作共同体

工程1 :校企、校际协作共同体建设工程。

(1)任务 1:完善双师队伍运行机制。以团队创新发展为主线搭建团队组织架构,组建共同体建设工作组、教师能力提升工作组、管理与评价建设工作组、教师发展中心和基地建设工作组、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工作组,团队负责人引领各组分工协作。创设分工明晰的运行机制,促进项目组间协作配合。创建教师能力提升机制,依托基地为教师差异化赋能,校企轮岗持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创建团队辐射带动长效机制,创建依托职教集团、职教联盟促进经验成果内部共享、外部交流,带动同行院校发展。创新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将工程建设与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结合,激活教师“内生动力”。

(2)任务 2: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定位高、方向准、目标明、指标细,与中央高度一致,以制度指导、规范教师言行。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项培训,党支部引领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每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鼓励教师学原文、自查自纠,树立师德榜样,带动教师以德立身。分期开展“课程思政”精品课例评比,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深入落实,带动教师以德立教。健全师德考评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3)任务 3: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共同体。实施与成果。采用“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合作机制。创建校际合作机制,与知名本科院校开展合作,打造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团队。利用国家扶贫战略,推行校际帮扶,利用京津沪冀宁晋川职教联盟,建立覆盖南北东西的校际帮扶合作机制。

4.2 打造创新团队教师能力提升方案,设计团队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

工程2:创新团队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1)任务 1:打造创新团队教师能力提升方案。围绕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专业实践、教研科研、信息技术应用、社会服务教师能力六大维度,通过培训学习、参与比赛、教研交流、轮岗挂职、课题研究、国际交流等途径提升教师能力素养。依托国培基地、交通职教集团、职教联盟、校企合作项目对外开展教师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培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实现以赛促教;
开展国际化教研交流、校际教研交流、校内教研交流,分享经验成果;
教师分批分期深入企业轮岗挂职,增进校企衔接紧密度、校企合作默契度;
通过课题申报鼓励教师注重经验做法提炼,推进成果推广与转化;
形成课题、论文、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包、对外培训等成果。

(2)任务 2:设计团队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依托教师发展中心的数据管理和评测分析,设计团队“四阶”培养、“四型”发展路径的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构建进阶式教师职业发展培养体系,按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职教名师、领军人物四阶段。通过入职职业素养培训、开设高级研修班、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等形式,着重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专业实践、教研科研、信息技术应用、社会服务等 6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分阶段、渐进式培训[4]。开发团队教师能力标准,搭建教学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工匠型团队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引领全国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任务 3:制定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如图 2所示,制定“六维三度”的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借助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分类开展动态跟踪与评估。建立以业绩贡献为导向,将课程建设、专利与转化、项目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竞赛获奖等要素作为收益分配重要指标的绩效分配调整机制。对接“四有”教师标准,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5],形成能力达成度、业绩贡献度、素质提升度“三度”融合的评价体系。依托信息管理平台跟踪记录,进行全过程性的质量监控;
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团队和个人在成长历程中“六维三度”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的呈现。对接质量考核要素,对全过程质量进行评估,并及时开展反思,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作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整体实力,实现团队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图2 “六维三度”的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

4.3 创新团队管理与评价建设工程,构建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工作模式和考核评价制度

工程3:创新团队管理与评价建设工程。

(1)任务 1:建设与落实团队管理制度。基于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合作机制,构建组织架构清晰、职责明确、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促进高效的团队运行,不断进行质量诊改。制定完善团队科研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团队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团队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
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调研、学术研讨、技术革新等活动,实现调研成果向教育教学资源的转化,推进团队创新建设活动高效运行;
定期邀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顶级专家对团队建设工作进行评审,修订完善团队规章制度,确保团队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

(2)任务 2:构建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工作模式。根据团队发展目标,创建以教研科研引领、教育教学为主、校企平台协同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以创新团队负责人为核心,围绕五大工程组建 5个工作组,以各工作组组长为牵头工作落实、以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实行分层分类管理,构建以教育教学为主,教研科研引领,校企平台协同的分工协作模式;
基于团队协作模式推进五大工程建设任务,设立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实现过程化监控和管理,保证任务全面落实。

(3)任务 3:制定团队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全过程、全覆盖、多维度”的考核评价制度。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绩效指标,对团队建设成果进行考核评价;
组建考核专家组,对团队教育教学效果、教研科研能力、社会服务水平、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实施考核,确保团队建设指标达到规划要求;
对接行业标准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企业评价等方式,多维度确保团队建设质量。

4.4 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工程4:新能源汽车教师发展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任务:建设新能源汽车教师发展中心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协同共建新能源汽车教师发展中心和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新能源汽车教师发展中心探索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和动态测评创新团队能力;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并不断优化改进团队建设方案;
建立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系统;
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和国内外推广。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包括升级校内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建设名师工作室和工程师学院,建设基于新能源汽车的虚拟仿真校内基地、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

4.5 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学模式

工程5: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建设工程。

(1)任务 1:健全课程思政、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以新能源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以新能源汽车工作岗位导向,通过将新能源汽车、新基建、新技术、新工艺工作要求融入并构建课程思政,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把新能源车企企业文化与碳达峰、碳中和、智慧交通、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转变等新政策融入团队文化,形成专业团队文化。大赛引领,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技术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参加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形成思政教育与大赛技能融合的模式。

(2)任务 2: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基建等紧缺领域,就专业定位、就业岗位、人才发展路径、能力要求等开展专业调研,形成“新时代”新能源汽车专业调研报告。召开职业分析会,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研报告论证,进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形成 PGSD能力分析表。聘请企业、行业、教育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转化,形成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图。

(3)任务 3:基于岗位能力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对接标准,校企及时将新能源汽车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校企定期开展职业能力分析会,按工作岗位群能力要求,定期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开展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活动,提升课程标准质量。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开发培训,提升教师课标开发能力。

(4)任务 4: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课程四对接原则,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学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新能源汽车企业提炼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职业活动。开发对应初、中、高多层次课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针对不同岗位的要求,开发体现国内外车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的发展型结构化课程。

(5)任务5:课证融通,试点“学分银行”。深化课证融通,全面导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教师开展1+X课程培训,取得1+X考官证书、取得培训师认证,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重构初、中、高多层次1+X证书课程体系。开发具有移动交互式功能的工作手册式国家规划教材及新型活页式工作页。推进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试点“学分银行”。完善1+X证书教训结合的配套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打造与新能源汽车专业能力需求相适应的“1+X证书”产教融合型实践基地。

(6)任务 6:探索新教法,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借鉴国际先进教学方法,打造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等专项培训,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6]。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翻转课堂”、互联网+、仿真模拟现实等教学模式。行动导向、项目式等新教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采用互联网+、云课堂、慕课等教学手段,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有用-有智-有效-有趣”的四有特色课堂。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

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4个坚持”“2个高地”“2个品牌”和“5大工程”三年期有效的建设工作,从而确保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 1个目标。以五大工程双师队伍高配置建设工程、创新团队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团队管理与评价建设工程、新能源汽车教师发展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新能源汽车服务业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工程作为有力的实施支撑点,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新能源校企汽车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汽车的“出卖”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17年7期)2018-01-24买不买新能源汽车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40期)2016-11-02汽车们的喜怒哀乐作文大王·低年级(2016年4期)2016-04-18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3D 打印汽车等决策探索(2014年21期)2014-11-25校企合作五反思汽车维修与保养(2014年7期)2014-04-18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科学大众·小诺贝尔(2009年12期)2009-07-21绿色新能源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2006年6期)200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