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研究*

李甜甜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国,对中国以及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当下,正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间节点,虽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由于疫情之后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社会企业发展受阻,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这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学校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通过多渠道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就业能力”,英文名称“Employ ability”,这 一 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 首 先 提出。他认为就业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对此概念进行了修订,认为就业力是一个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获取新岗位的动态过程,在强调就业者就业能力的同时,加入了就业市场、国家经济政策等宏观方面,更全面地阐释了就业力的整体概念。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再次明确就业力概念。就业力(Employ ability),即“可雇用性”,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就业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只有明确当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现状,才能够通过对现状的进一步分析来明确当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如此才能够通过对现存问题的解决去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效开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要想明确当下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作了调查,分析了本学院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近三年,本学院的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在日益增加,虽然就业率和往年持平,但是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却在逐年增加,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的压力也在逐年增大。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冲击,导致同年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对此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可知,当下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影响高职学生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个人方面

1.毕业生自身定位比较模糊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数都是95后和00后,他们从小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条件,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而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普遍对于自身定位过高,在就业和择业方面,心态漂浮不定。大多数学生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心态偏向一些坐办公室,压力小,收入稳定一些的工作,对于压力相对较大的工作比较排斥。

2.毕业生综合素质不是很强

高职院校毕业生相较于本科院校毕业生来说,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强,这种问题的存在也使得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遭碰壁,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就业质量。

3.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增加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病毒传播的影响,学校和企业组织的线下招聘会数量逐渐减少,企业所招聘的岗位也在不断缩减。同时面对新冠疫情对社会各界企业的影响和冲击,导致高职毕业生存在了就业焦虑情绪,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4.毕业生求职心态不够积极

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很多高职毕业生原本的求职计划被打乱,加之疫情的蔓延,使他们在求职方面少了很多选择,有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或者索性在毕业前放弃求职,虽然全国各地的企业都推出了线上面试,但是仍然显露出人职匹配度降低。在多种因素的限制下,高职应届毕业生对于工作的憧憬转变为人生的踌躇和焦虑,这将成为未来影响各大高校学生求职的主要心理因素,造成应届毕业生求职率降低、离职率增高。

(二)学校和学院方面

1.学校难以掌握毕业生求职动态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很多线上招聘平台纷纷加入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中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参加线上招聘活动,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就业方向,这一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就业更加自由,但也让学校因此难以掌握毕业生的求职动态,不利于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2.没有及时帮助学生应对形势变化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后,毕业生求职招聘形式不再同传统招聘一样,学校必须要迅速对学生开展各种有关课程,比如行业背景分析、面试辅导、简历制作、政策分析等等。但一些学校并没有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没能及时帮助学生应对当前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影响了学生的毕业求职效率。

3.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

当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和产业需求存在脱节问题,这一现象也影响了学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一些学校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没有提前进行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导致个别专业的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使得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困难。除此之外,在课程设置上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教学中多数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安排,导致专业学生毕业后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即便就业后也不能顺利胜任岗位工作。

(三)社会方面

1.企业招聘计划发生调整

受到疫情的影响,全国很多企业都难以复工,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很多高职毕业生原本的工作计划受到疫情阻碍,从而不得不投入继续深造或调整计划的大军中,使得疫情背景下的高职毕业生求职面临的困难持续增加,即便是用人单位在上半年正常实施招聘计划,也会比预期的时间滞后,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考虑期缩短,来不及详加斟酌,就草草签约了事,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入职匹配度较之原来降低,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为之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埋下隐患。

2.用人单位传统招聘渠道改变

由于本次疫情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的扩大和传播,很多企业取消了与人群接触的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招聘和面试,并且该方法在未来将持续很长时间,再加之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加持,甚至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式。

在此过程中,结合前期调研成果、社会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来制定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策略方案。具体对策如下:

(一)筑牢就业心理防线,抓好心理健康干预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要首先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由于当前社会环境比较特殊,而且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很多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不明确,而且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生存在严重的焦虑情绪。对此,如何帮助学生筑牢心理防线,消除不良情绪,缓解他们对于毕业就业的恐慌,使其更好的认清当前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十分重要。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为落实高校就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起来,每学期开学初要做好对于学生的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分析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情绪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方案。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予以学生真诚的关怀和理解,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体系,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更好的面对未来的就业问题。同时,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家长要关心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有效提升就业意识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的生活环境和各种保障缺乏安全感,导致他们面对校园招聘会缺乏参与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按照专业班级实行“包干制”,组织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招聘会,在毕业班的班级群内召开,为学生讲解招聘企业的防控措施、工作岗位和生活保障,有效增强学生对于就业的安全感。与此同时,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台账,对毕业生进行类别的划分,具体包括已签约、已就业未签约、有意向未求职等等,根据不同的类别展开分类管理。对于没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尤其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不同类别学生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跟踪服务和重点帮扶,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同时也要指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构建完善的就业激励机制,对于工作考核优秀、就业参与积极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通过多方合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

(三)强化就业指导规划,着力提升就业服务

高职院校内部,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以及教务处三方要形成联动机制,有效强化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规划。过程中可以开设与此方面有关的线上课程,比如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体验、面试技巧、简历制作、创业导航、政策解读等等,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有效增强学生对于就业的信心,通过就业指导规划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求职。除此之外,学校也要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办学特色和教学任务,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要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对学校教学发展目标适当调整和改进,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就业的积极性。

(四)强化线上企业招聘,畅通就业输送渠道

在传统的企业校园招聘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线下招聘会进行。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了能够避免人员聚集,传统的线下就业招聘模式已经不能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对此,学校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开展线上企业招聘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求职通道,在维护学生就业权益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保障毕业生的生命安全,有效降低疫情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保证学生就业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五)灵活转变实习方式,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临近毕业的大三学年,在上学期就要完成顶岗实习工作,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丰富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同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标准。但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在安排毕业生参与顶岗实习的时候,很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实习效果较差。而且针对当前疫情出现多点发散的趋势,高职院校要灵活转变现有的实习方式,针对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规划和设计,有效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结合,尽可能的做到实习的同时同步生产,这样才能缓解毕业生“实习难”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也要适当优化毕业生实习制度,可以组织在线学习活动,通过学分转换的方式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有效解决了由于疫情防控学生无法进入企业实习的问题。

(六)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加深校外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要同企业之间做好沟通与交流,通过访企拓岗,企业进校园等方式,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数量,提高毕业生的签约率。同时,还可以同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构建常态化联系机制,帮助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过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

(1)与企业之间密切沟通和联系,并与其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在不影响疫情防控的同时,尽快让毕业生就业工作。

(2)多与疫情防控第一风险地区的优质企业沟通联系,并与其共同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
多与优秀校友企业家联系,为学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做好对于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跟踪,尤其要注意离职的学生,了解其离职的原因等等。对其离职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并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企业招聘部门进行沟通,尽量降低就业生离职率。

(4)学校也要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类企业通常受疫情的影响更低。所以可以根据当前不同社会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来更好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保证学生就业工作的稳定性。

(5)发挥学校产业学院优势,重点推荐学生到产业学院相关的企业实习就业,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综上所述,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社会各领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整体控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水平,使得疫情防控处于整体平稳和可控阶段,但也仍有可能出现多点发散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多方的协调配合,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有效降低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就业压力,帮助高职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伤心的毕业生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夏季羊中暑的防控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