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覃 聪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03)

2016年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同期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课程思政上升到了国家教育战略层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明确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也为开展“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随后全国各地高校也陆续开启了在各类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浪潮。

在这改革浪潮中,职业院校在开展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需要解决,特别是双创教育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以公共基础课程《创新思维》为例进行论述。

1.1 双创教育中的思政元素挖掘问题

目前双创教育也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热点,如何将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两个热点问题相结合,非常值得进行搜索。目前,大学生创业价值目标呈现多元化,普遍来说,价值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这是不少学校的双创教育体系中一个普遍现象,学校的双创教育体系的重点目标是希望能解决高质量就业难题,提升毕业生就业后的生活质量。目前大学生创业最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从价值目标只是从个人层面回答了“我为什么要创业”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体现社会价值层面所规范的“我们要干什么”,社会价值目标与个人价值目标形成了矛盾[1]。因而,双创教育中还有许多思政元素需要深入挖掘。

1.2 公共基础课程师资能力问题

公共基础课程从不缺乏思政元素,但要公共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2],要重新针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在教学设计前,需要教师对课程思政,特别是思政元素要有良好的认识。目前不少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呈现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不少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与思政课程教育是分离的,两个体系存在衔接不紧密的现象。基础课程《创新思维》教师并非思政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政教育理论培养。基础课教师需要提升思政教学意识,对基础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帮助其结合自己的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2.1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的高职人才培养需求

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持“三全育人”的新时期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要求,不断优化完善职业技能的教育课程体系。全方位地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思政育人的课程体系,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以课后服务为载体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网络空间渠道发挥第三课堂作用,全面夯实思政育人全过程的育人作用。结合专业特点,宏扬职业精神、融入德育元素,把思政元素加入到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从而使课程思政教学得以规范化、体系化。

2.2 推动课程建设改革,打造课程思政“金课”

课程思政总目标是要紧紧围绕打牢“四个根基”,不断提炼出与专业特点相关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精神,把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应该以课程思政示范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主线,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知识结构内容中,配合“三教改革”开展课堂革命,实现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入脑入心。将课程思政教育考核点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从而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3.1 强化《创新思维》课程教师思政能力

提升公共基础老师的思政能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专题教学培训,从教师教学能力入手,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掌握,加强思政教育的了解,通过专家团队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培训。二是对传统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思政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无论是教法还是教学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重新设计课程内容选择,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思维》课程重新设计要符合思政教育、公共基础教育的双重需求。

《创新思维》教学团队以精品在线开放课建设、微课比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为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不断融合,大大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亦增强了思政能力。

3.2 注重课程师资团队建设

公共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合,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上,通过不定期的实践训练,使教师能进一步地提升基础性的思政教育能力。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师资挂职学习,把思政学习与公共基础教学体系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思政元素融入公共基础课程教学。

《创新思维》课程内容的特点要求师资团队要具备思维活跃、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组建师资团队时要求教师具有双创的能力,同时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国家发展政策,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人是第一生产力,需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因此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思维》课程团队是以学校创业学院立项建设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为核心成员,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同时加入马克思学院教师为辅助,使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有了思政理论指导。课程教师全部为中共党员,确保了课程建设思想方向正确、统一。在后续课程建设中添加思政元素有了师资保障。

3.3 三教改革打造思政“金课”

建设一门教师认真负责、学生欢迎喜爱的金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落实好“教师改革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教材改革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教法改革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手段。”[3]的课程建设路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思维》课程教学团队首先开展了教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及水平,通过几轮的思政培训学习,结合百年党史教育加强理论政治学习,奠定了德育思想基础,提高了思政认识水平,培养了育德能力。参加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评比、课程思政名师团队评选,促进了教师改革。其次团队撰写《创新思维》课程教材,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材内容中,名匠案例、职业素养、新时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等体例内容构成了思政元素体系,将纸质教材、数字化资源、在线课程构建成一体化教材,学生可以通过扫一扫,随进调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教材的出版完善了课程思政的载体。再而,实施教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学习成果导向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革命。在线课程的建设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构建成一体,将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学习。

3.4 创新教学考核机制

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作为手段进行学习成果评价。公共基础课程考核要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不能简单地通过考试方式。要将思政教育嵌入进考核内容,要充分体现学习思政学能力情况,以满足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

《创新思维》课程教学采用全程多元评分方法,分别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对理论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评分,同时也充分融入了企业、学生的评分意见。同时,将课程思政模块纳入《创新思维》课程考核方案。确定将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模块的考核比例压缩至80%,将课程思政模块的考核比例提高至20%。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课程思政考核模块当代大学生的创新使命、严谨的学习态度、可持续发展观、职业道德、勇为人先的精神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营销创新方法设计与应用的企业实训项目,展示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营销创新职业观和价值观,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内容,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整体联动。高职院校公共课程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形成教学联结,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得以完善,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基础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夯实基础,举一反三求学·文科版(2018年10期)2018-11-02夯实基础,举一反三求学·理科版(2018年10期)2018-11-02“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五抓五促”夯基础中国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