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体会

2012数学命题组命题感悟 2013、4、5 尹德福 受2012年四地市中考命题领导小组委托,齐齐哈尔数学教师尹德福、鸡西九中的数学教师孙秀云、黑河四中的数学教师徐杰共同组成2012年齐齐哈尔、鸡西、黑河、大兴安岭四地市中考数学命题组。在领导小组精心策划、合理安排下;
在命题小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下;
在各位工作人员的精心帮助下,历时近半个月时间,终于完成了命题工作,现把本次命题工作流程介绍如下 一、 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要求,本着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全面准确反映中学生的学业水平;
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习惯,对今后的中学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对学生的择优及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以教材为基础;
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考察方向;
以课标为原则;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兼顾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近几年中考的经验为指导思想。

二、 命题原则 在本次命题中,坚持以“五性”为原则,即坚持指导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在命题过程中,以命题具有指导性为原则,因初中是打基础阶段,不出繁、难、偏、旧等怪题,命题时语言严谨,专业术语准确,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更注重考查的全面性及命题的难易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三、 命题过程 1、 开会培训 首先,领导小组在薛杰的领导下,对命题人员进行分工及工作分配,发放了命题材料,宣布了工作纪律,明确了保密性原则,要求命题组组长组织,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并公布了近期教育部对近段时间考试舞弊事件的处理意见,给全体命题人员成员敲响了警钟。

在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孙东升局长的谆谆教导下,每个命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明确了命好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经,是维护教育稳定的需要,是促进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认真聆听了石长富专家的讲座后,我们明确了命题的原则、依据及过程,为今后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明确了其他地市三位专家的命题要求后,我们了解到各地区的差异及特点和要求,为命题工作的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通过他们的讲解,使每个命题人员知道命题时要坚持“三个认真”,忌错、忌难、忌俗、忌乱编。命题时要编题,不用成题,语言表述严谨、科学,选用材料简易,立意明确,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焦点及热点问题,对整个试卷要统筹,选择题的选项不能有规律,题型难易度要保持稳定,命题需要的图形既要准确,又要清晰,客观题的答案一定要准确,提供的答案一定有评分标准。

2、 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经过几天的培训后,命题小组制定了命题计划,按照计划先制定了双向细目表,为了准确地制定双向细目表,我们三个人首先认真学习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并找出 “四个地市”的考试说明的区别,然后了解了各地区近几年中考试题的难易度,最后在命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求同存异,制定了双向细目表,根据“易”、“中”、“难”按721的比例,首先确定了第10题、第20题、第26题第二问,第28题第三问,共计11分为“难”;
第8题,第17题,第18题、第24题第三问,第25题第三问,第26题第一问,第28题的第二问,共计23分为“中”,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每个应考察的知识点都列入命题范围,并结合近几年中考题的题型和考察方式,明确了每道题的知识点、难易度及考察方向和方式,完成了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3、 拟题 在制定完双向细目表后,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我们三人进入拟题阶段,在拟题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双向细目表为依据,兼顾“四个地市”的特点及难易度要求,更考虑到市县、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开拓思维;
综合近两年中考试题的题型和题序,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吸取了去年数学中考试题前20题设置难点较多,导致学生答题失去信心,影响情绪,致使去年四地市中考数学平均分创历史新低,也严重挫伤了数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基于这一点,我们在选题和确定题序时,都尽量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坚守试题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让学生面对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能在轻松氛围中答题,小步慢走,逐级提高直到第26题后才有适度拔高,即使是一个试题内部设置几个问号时也是由浅入深,兼顾梯度和区分度。切实达到既考查学生双基又考察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目的。

4、 组题 在完成了拟题后,进行了组题,把试题、图形、版式,进行“三审”、“三校”,最后完成了定稿。在组题过程中,让我们三人命题小组深刻体会到了高压力的命题任务,我们共同肩负四地市十几万考生的期望,同时也承载着本地市考生、教师和家长的重托,我们唯恐有丝毫纰漏,我们对于每道题的取舍都要让三人心服口服,有一个人提出异议我们都要静下来反复斟酌,直至最后达成共识;
即使是在最后送到印刷厂的第三校之际,我们也绝不敷衍,字斟句酌,我们的认真打动了几位专家领队,他们也加入到我们对于25题的题干和问题的设计上,每句话、每个词的措词组句我们都反复推敲,避免让考生产生歧义。

5、命题的特点 本次命题的特点是语言简朴,联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心热点、焦点问题。例如,选择题的第三题,突出了人文思想,对学生稳定情绪起到一定作用,第1、2、4、11、12题,注重事实基础,第6题、27题、24题,注重联系实际,第7、8、23题,注重基本技能的考查,第11题关注“最美教师”张丽莉这一热点问题。

四、 命题的难度 本套题按721进行“易、中、难”的试题分配,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市县差异、城乡差异,特别是当前“择校热”所造成的优生齐聚一校的现象,根据命题小组的意见,定制本次命题难度为中等,以县级学校中上等学生水平为准。

五、 命题的结构 本套题为了不影响学生对以往中考的认识,基本延续了以往中考数学题的题型,即10道选择题,10道填空题,8道简答题,题型设置和顺序与往年相同。

六、 命题特色 从命题特色看,本套题考查知识面广、知识点全、简朴实用、难度适中,以往第26题一题定乾坤的现象被取消,取代的是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并对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拓宽及应用进行了创新,不再是同一图形间的探究,而是同一类图形的探究,打破以往的局限性。

虽然在整个命题过程中,我们三人小组每天都忙碌到深夜;
虽然在组题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图形复杂又量多的困难;
虽然命题过程中我们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我们三人小组时刻坚定要打造出一份让考生、老师、家长都满意的试卷,共同面对困难,出点子、想对策,通力合作、顺畅和谐。使得我们在近半个月的命题过程中,不仅发现自己差距,提升了命题能力,相信更会使各自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针对本次命题的经历谈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1. 注重基础,培养能力。根据中考命题的原则和依据以及难易度的要求。命题中会有84分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2. 面向全体学生,应注重分解重点,难点。依据各年级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我们应该根据中考题型的最后难度,把他分解,并把它分配到各个学段,分步实施。即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3.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区分学生优劣以供上级学校选拔的是那21,而这部分注重的都是能力延伸和实际应用,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夯实基础的同时,应该知识点间的联系及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4. 复习阶段要做到一轮复习要全面,不漏一个知识点;
二轮复习要见多识广,三轮复习要针对中考题型建模,并考虑可能的变换。

5. 仔细研究中考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各种信息,不必要的难度和题型及超过大纲要求的,不要过于浪费时间。

6. 注重中等生的培养。因为难度比是721,反而中等生的成绩可能会出乎意料。

最后谈几点感受一是命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命题者要统筹安排。二是命题是一个苦差,众口难调。三是命题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电脑技术。

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谢谢领导的信任,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教师能参加命题,使数学教学得到更多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