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186例康复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近5年来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186例病人行正规的康复训练。结果:186例髋关节均获得了3年的随访,按照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JOA),优良率为93.5%。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7.7%。其中发生肺栓塞1例,成功抢救。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积极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康复治疗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关节置换的研究不断深入,利用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治疗某些髋关节疾病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骨科领域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最有效和可靠的手术方式之一。在成功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过程中,除术中精细操作外,术前及术后的康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手术只有与康复密切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近5年来,我院共进行髋关节置换186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86例患者中,男128例,女58例;年龄26~92岁,平均65.6岁。股骨颈骨折66例,股骨头坏死7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僵直13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35例。单髋置换118例,双髋置换68例。股骨头置换59例,其余均为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方法:①心理康复: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与病人多进行非医疗性活动的接触,也可以介绍他们和同类手术术后的患者交流,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手术的方方面面,很自然地在心理上感到温暖,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再根据病人文化程度,结合病情,耐心细致地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使病人树立自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②康复训练:术后将患肢平放在床上,两腿之间夹三角形软枕,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防止发生髋关节脱位。翻身及搬动病人时,应将髋关节连同患肢整体托起。还可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内外旋。侧卧位时,患肢在上,两腿之间夹一软枕,保持患肢外展,足尖朝前。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将床头摇起至患者感到舒适为止。并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足踝部伸屈训练和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每个动作持续5秒,然后放松,重复练习。同时进行下肢气压泵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增加髋关节、膝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的伸屈功能训练。引流管拔出后在助行器的帮助下及早让病人下地活动,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个月内不盘腿,不坐矮凳,不弯腰捡地上的东西,屈髋应<90°,避免自己用手穿鞋穿袜,防止髋关节脱位。走路时尽可能使髋关节伸直,防止髋关节前关节囊和屈髋肌群的挛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还要增加屈伸髋关节练习、骨盆左右摇摆练习、内翻畸形矫正练习等。

结 果

所有186例髋关节均获得了3年的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JOA)[1]:优118例,良56例,可12例,差无。优良率:93.5%。下肢静脉血栓发生33例,占总病例数的17.7%,其中发生肺栓塞1例,成功抢救。

讨 论

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与特性:人工髋关节根据结构分为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根据其固定原理分为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假体植入后当天便可以取得坚强的固定,其强度足可以抵抗承重时的剪切力,不易下沉。而生物型假体则不然,在早期(4周以前),其强度取决于假体与骨界面的匹配程度或螺丝钉的固定。在中期(术后4~8周),其固定强度取决于假体与骨界面的匹配程度及初步骨长入的生物固定。在后期(手术8周以后),假体的固定强度完全取决于假体表面骨长入的生物固定程度。由此可见,各类假体的术后康复训练与负重有着明显的时期差异,应依据其假体特性设计不同的康复程序。一般来说,对采用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术后第3天即可步行练习,对于生物型固定的髋关节,在术后5~7天步行练习。

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康复目的是促进患者体力的恢复,增强肌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动作的协调性,使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对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在康复训练的前期(术后4周内),由于髋关节囊尚未修复未完善,前入路易引起前脱位,所以,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使患肢外旋。后入路易引起后脱位,在康复训练的时尽量不要使患肢内旋。外侧入路脱位率低,在康复训练时也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在此基础上按康复程序进行训练。臧洪敏等[2]认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3个月内患者不能侧卧。根据我们的经验,侧卧位时保持患肢外展位,足尖朝前不会引起髋关节脱位和骨折。还可以有效的预防褥疮。另外,髋关节置换有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极易骨折,除术中注意动作轻柔外,术后康复训练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序执行各阶段的康复措施。动作要轻柔适当,切勿使用暴力。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由于髋关节长时间处于僵直状态,髋关节囊尤其是前关节囊和屈髋肌群挛缩严重。术后康复训练的任务更重。除进行常规的训练措施外,还要做后伸患肢练习:拉伸髋关节前关节囊和挛缩的屈髋肌群。骨盆左右摇摆练习:本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髋关节内收挛缩畸形,应针对性的练习髋关节外展动作。伸直双下肢,左右摇摆骨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如病人靠墙固定双肩双足,练习效果会更好[3]。内翻畸形矫正练习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

防止并发症:关节置换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血栓易在康复期头几个月内发生,所以术后早期应用抗凝药物,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和最大限度的伸屈踝关节,同时进行下肢气压泵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拔除引流管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也能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的发生。本组33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1例肺栓塞病例均为老年患者,考虑发生原因一是患者血液黏度高,为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二是患者功能锻炼不够的缘故。

参考文献

1 刘云鹏,刘沂,等,著.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5.

2臧洪敏,李庆涛.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求医问药[J].2009,6:L28.

3 李章华,廖文,王志林,主编.人工髋膝关节外科[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