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助推中国农产品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2019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机构改革的第一年,同时也是按照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和同保护的要求,全面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开局之年,在今年召开的2019中国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首次专门开设这一专题研讨。对此,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韩赤风表示,“2018年3月,随着中央机构改革方案的发布,我国地理标志保护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首次设立地理标志专题论坛正是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之下开展的,可以说是正逢其时。”

推动地理标志严保护成为常态

我国自1985年加入巴黎公约以来就承担起保护成员国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的业务,并于2001年修订了《商标法》,明确了地理标志可以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进行注册。2005年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组织、申请受理、审核批准、专有标志保护审核监督等进行了保护。2008年,我国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地理标志作为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强调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推动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23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为全面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奠定了良好的体制机制基础。

据了解,国家知识产权局特别设立了地理标志和官方标志保护处,负责地理标志的审查、政策制定以及涉外保护等工作。截止到3月底,受保护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2380个、含国外产品61个、已注册地理标志商标4899件、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24个、核准地理标志企业8251家,在保护民族品牌、传承传统文化,助力扶贫攻坚和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地理标志和官方标志保护处处长王琛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集中发力聚焦重点,研究起草地理标志保护的行政法规的可行性,提高行政的立法层级;修订部门规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制定地理标志审查指南和工作指引,实现统一受理渠道,统一审查标准,统一发布公告,统一专用标志和统一保护监管;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化体系,拟定地理标志侵权判定标准,推动地理标志严保护成为常态。

加强国际合作让更多地理标志产品走向世界

中国不仅加大自身的地理标志的审查和保护,而且还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双边乃至多边的区域经济发展。

在出席此次论坛开幕式时,非洲地区知识产權组织(ARIPO)总干事费尔南多·多斯·桑托斯指出,非洲有5000多项地理标志在中国得到保护,非洲希望通过跟中国的合作来进一步促进整个农业体系的发展。他表示:“中方在利用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值得非洲学习,并希望随着中国和非洲的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知识产权的合作也应该不断加强。”

欧盟驻华使馆农业参赞邓励科表示,地理标志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欧盟和中国正在讨论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协议,最终将在中欧系统中互认,并全面保护100个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和100个欧盟的地理标志产品。这个协议目的是促进双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产品的贸易,为双方推动地理标志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理标志基于原产地质量标准可以区分产品,并且为农村经济带来附加值。据邓励科介绍,欧洲共有大约1100万个农场,2200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占欧盟总就业人数的4.4%。欧盟的消费者对其食物来源非常关注,他们寻找与众不同的产品,而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则向消费者传递了关于乡村和文化遗产的故事。

打造地方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助推地方经济

据福建省漳平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享介绍,自“漳平水仙”地理标志商标成功申请注册以来,漳平水仙茶产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产品价格提高了3倍,同时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近5倍。此外,漳平市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并通过“互联网+茶叶+包装、生态农业、旅游业”的模式,积极推进生态休闲、产业发展、文化创新为一体的美丽茶村建设,从生态、栽培、加工品质方面制定规格和标准工艺,进一步提升了水仙茶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唐凯介绍,他们建立了集制作、研发、销售、观光为一体的“马庄香包”大院,“马庄香包”在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创造了1200万元的产值,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唐凯表示,知名地域+地理标志产品会形成双向促进的效果,如马庄村因为紧邻国家级旅游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很多游客去那里学习、参观后,会想在当地买个纪念品,而“马庄香包”就成为多数游客的首选,所以产品的销量越来越大。这就是知名地域+地理标志产品的模式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

这就正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常务副总经理于立彪所说的,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了品牌化的新时代,品牌化是地理标志产品重新塑造品质和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探索建立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有助于整体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价值,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走向世界。

加大处罚滥用地理标识的行为

不过,新疆巴州库尔勒香梨协会会长盛振明也指出,1994年成立库尔勒香梨协会之初,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假冒伪劣问题层出不穷。2016年,库尔勒香梨的产量是60多万吨,而打着库尔勒香梨旗号在销售的梨达到了390多万吨,无奈之下他们启动了维权打假行动。为此,库尔勒市政府在2017年专门出台了商标专用权保护的相关文件,对库尔勒香梨进行法律方面的强制保护,为库尔勒香梨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北京国立食品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崇森表示,近些年来,我国消费市场尤其是食品行业假冒伪劣产品以及滥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等行为频繁发生,给老百姓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如何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保护和服务,简单的说就是加大立法的惩处和监管。他认为,地理标志产品也应该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精神实行强制追溯,追溯的过程实际就是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防伪和规范使用。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易继明认为,我国要发掘自身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特色经济,就要立足于地理标志的强保护。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模式不同,我国是农业大国,通过精耕细作增加附加值就必须从地理标志保护上入手,制定并出台地理标志保护相关的专门法规。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周波从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层面指出,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不断推动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司法保护三合一工作的开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法院把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交由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裁判标准也越来越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