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50-02

摘 要 在全球贸易中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已形成重大障碍。一些国家和地区转向采用更具隐蔽性、针对性和表面合法性的新贸易壁垒,使中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随着贸易摩擦多发期的到来,今后中国不得不直面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反倾销 争端解决

一、中国贸易摩擦现状

自我国出口的铜版纸、服装等产品相继遭到贸易救济调查。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不少专家在去年做出的“2010年我国产品将遭遇更多贸易壁垒”的预测已成真,而作为我国出口主力产品,纺织、服装等将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贸易调查步入“全球化”,中国企业如何破解困局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危机导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加剧

相对美国、欧盟等热衷于调查我国产品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危机让发展中国家对贸易救济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阿根廷、印度、土耳其等国去年便曾破纪录地对我国发起多起调查,据世贸组织统计,在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1/4针对中国产品。

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报告说,2009年中国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额为88.29亿美元,和2008年相比下降了35.8%。目前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农产品(14.91,0.00,0.00%)出口目的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阿根廷对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被认为是造成去年中阿双边贸易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发达经济体频繁“出手”

除了阿根廷,上周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将在未来15个月内对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做出最终裁决。本月初,美国方面曾表示,要对中国内地产的礼物盒以及包装丝带征收最高超过231%的反倾销税。

(三)出口主力产品成重灾区

去年曾有不少专家认为,尽管2010年全球经济逐渐回暖,但中国产品仍将面临更多的贸易救济调查。近期新提起的贸易案需要调查的是去年的情况,因此尽管去年我国某些产品出口没有增长或者增速较慢,但如果对方的国内生产数量增长得更慢,相对来看,他们仍然可以提起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屠新泉认为,如果发起国去年的经济形势比较差,今年就会频繁发起调查。

从另一方面看,纺织、服装、机电产品不仅是中国出口主力,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正全力发展的产业,因此这类产品出口国外很容易与当地产品发生冲突。与此同时,许多产品在被欧美国家挡在门外后,又集中将市场转向发展中国家。随着今年这些国家经济转好,生产恢复,这也将成为我国产品“被调查”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特点

首先,贸易摩擦将呈现多样化、综合化和隐蔽化。更多的国家将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为借口,以偏概全、夸大事实,对我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成为影响我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知识产权、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其次,我国遭遇反补贴等新的贸易摩擦形式将继续增加,反补贴案仍为未来两年的焦点。肖鹞飞认为,与反倾销调查以企业为主要目标不同,反补贴调查的对象包括政府和企业,且主要矛头指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被指控的项目一旦被认定为补贴,就会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的运用产生负面影响。被裁定为补贴的项目,往往会成为后续对我国反补贴调查的证据,从而诱发更多反补贴调查。

再次,新兴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品将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发达国家对涉及这些行业的贸易争端更容易采取贸易保护手段,以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另外,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加剧。一些东欧、拉美国家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同样以制造业为主,与我国在经济结构上缺少互补性,其国内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容易受我国产品冲击。

三、中国应如何应对当前越演愈烈的贸易保卫战

(一)认真分析中国对外贸易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

1.外部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虽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使全世界的总体福利得到提高,但独立的民族国家在参与经济贸易往来时,首要目标是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WTO的协调与约束下,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始终存在,并时有抬头甚至呈加剧之势。

(2)一些国家对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担忧。过去的几年里,世界经济一直处于较为疲软的状态,虽然从2003年底开始了非常缓慢的复苏,但在全球需求不能迅速提高,各国对外出口增长幅度较低的背景下,中国出口的迅猛发展势必影响到现有世界市场竞争格局,给一些国家传统出口结构带来竞争压力。

(3)WTO例外条款的模糊性及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为协调各成员方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过分冲击,WTO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使缔约国能够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等理由暂停、修改或撤消WTO的各项义务。但由于WTO个别条款在例外规定上过于模糊、存在漏洞,使合法的贸易救济措施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成为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同时,虽然WTO争端解决机制相对于GATT时期的争端解决机制已有很大改进,但仍有不足之处。

2.内部原因

(1)外贸结构的不合理。首先,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中国出口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大都已进入产品成熟期,市场上供大于求,势必导致激烈竞争。由于低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此类产品的大量出口只会导致价格的不断下降,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

(2)外贸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由于产品技术更新能力薄弱、品牌核心价值低、同质性替代性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习惯于采取传统的单一价格竞争。这种低价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往往授人以柄,引发国外对华频频发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进口限制措施。此外,中国政府对出口贸易在产品生产、价格制定、出口规模约束、出口市场选择与划分等一系列环节上的管理、协调弱化,行业协会的功能尚未健全,对“违规”企业缺乏有效制约机制,加之一些部门盲目鼓励出口创汇,出口秩序混乱的现象恶化,增大了贸易摩擦的几率。

(3)入世不利条款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借助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中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等不利条款,而这些承诺还需要较长的过渡期,使得中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在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时,中国政府和出口企业仍处于不利地位。

(二)中国应当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摩擦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越来越多的 出口产品收到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的制约和惩罚,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最大的受害国。这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有密切关系。

地段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特点是:主要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的成本优势和产品价格优势生存;技术含量少、企业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因而,企业的进入壁垒低、退出成本也低,产品可替代性强。如果对中国产品实行贸易制裁,限制中国产品进口,可以很快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中国的产品;如果中国的成本优势削弱,投资者可以迅速转移投资,撤离中国市场,在其他低成本地区生产,然后进口以满足过呗市场需求。这样,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制裁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和代价较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才会越来越盛行。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应对其他国家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面对的长期战略性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不可能永远在低端的制造业上分享微薄的利润,必须调整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谋求进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参考文献:

[1]赵阳,刘阳.再论中国崛起之“国际贸易摩擦时代”.国际经济评论.2005(2).

[2]秦法萍.试析中国面临的国经摩擦及应对措施.生产力研究. 2006(2).

[3]吕中军.中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之思考.生产力研究.2007(1).

[4]华慧婷.浅论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商业经济.2007 (5).

[5]胡齐.中外贸易摩擦.研究探讨.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