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转型升级的三种模式及其启示


  我国家电产业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一方面,欧美市场还处于恢复期,需求不足,竞争对手增多,环保壁垒提高;另一方面,内需市场增速放缓,供给增加,变化速度加快;同时,生产要素成本快速提升、政府各项刺激政策逐步退出。总体形势十分严峻。考虑到国际市场可能长达十年、国内市场可能长达三年的调整周期,家电企业的结构转型、升级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市场需求饱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电为典型的耐用消费品,现阶段,不仅城市还是农村,需求均已饱和,再加上经济调整期间居民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需求饱和就更为明显。但更为严重的是,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扶植政策带来的短期利好,促使家电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众多生产线扎堆上马。在需求饱和、增长逐年减缓的情况下,产能仍然在增加,产能和供给过剩越来越严重。
  (二)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大而不强
  一是生产方式粗放。长期以来,我国家电制造业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劳动者报酬占产值的比重每况愈下。中小家电企业大多以代工为主。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无法实现大范围突破;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附加值低,高端产品竞争力弱;很多产品的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三是缺乏自主、知名品牌。我国90%左右的出口商品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承担繁杂的制造任务,但利润却很低(大多数利润被品牌商拿走),一台洗衣机甚至只赚10元钱。产品增加值只相当于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
  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渐稀缺、欧美市场环保壁垒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家电产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三)要素成本上升
  一是劳动力匮乏,劳动成本上升。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原本1700—1800元月薪就能招聘上人来的岗位,现在2000元都很少有人应聘。而一些能够操作特种机械的工人,月薪更高到3000元以上(不考虑劳动力匮乏因素,《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人力成本也提高了约12%,算入总成本之后约增加1%)。
  二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家电产品成本约80%为原材料成本。目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近两年来,钢铁、铜、能源、塑料等家电主要原材料价格经历了多次价格上调(长期更是看涨),约使总成本提高了2%。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原材料成本比重较大的家电产品深受影响。
  三是人民币升值,盈利率下降、融资压力增大。家电制造对资金的占用非常大,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资金匮乏、融资压力增大。尤其是出口比重比较大的小家电企业(盈利主要靠退税和汇率),而目前,出口退税率早已由过去的17%下降到了13%(仅这一项,约让出口成本提高了0.5%,而且还可能再降);而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上升(单这一项,约让出口成本足足提高了一成,而且还可能再升)。加之物流成本提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出口成本大幅提高、企业贷款更加难。
  要素成本不断地较快上升,我国家电业低成本的传统比较优势受到较大的削弱。
  (四)消费结构升级、需求高度细分
  我国近年来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吃、穿、用三项支出虽然仍是主要支出,但比例均大幅下降;文化娱乐、交通与通信、居住三项的比例大幅提高;特别是文化和娱乐支出超过衣着支出成为第二大支出。这都初步说明城镇消费从小康向富裕过渡,居民越来越偏重文娱、环境、健康等提高生活质量因素的消费。同时,80后、90后年轻一族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消费人群,在家电消费上也是这样。追求时尚,彰显个性,是80后、90后的一个主要消费特点(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使用功能的需求)。
  总之,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进入了个性化时代,大众化的市场被打碎,需求高度细分,以至成了一个个的个性化需求“碎片”,难以统一化合并、组合。
  消费结构升级、需求高度分化,与家电企业沿用多年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二、转型升级的三种模式
  (一)格力电器
  格力电器组建于1991年,从一个后进者(原本严重亏损的小企业)晋升到行业龙头,成为中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实力雄厚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拥有珠海、江苏丹阳、重庆以及巴西四大生产基地,产能已扩展至1000万台(套)。
  1、成长路径:专业化经营
  格力电器成长路径的最大特点是集中人力、物力专业化经营(空调单一品种)。在实力弱小的阶段,一方面,在技术开发上,聚焦于上线(生产线)产品的末端局部开发(一切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同时又根据未来发展潮流进行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在市场开发上,采取 “农村包围城市” 的渗透策略,集中开发著名企业影响较弱的地区,同时,侧重专卖店重点经营。在行业需求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持续多年取得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两方面良性反馈、双向驱动。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获得二线品牌的市场地位。此后,专业化经营的优势更进一步显现出来,产品开发由局部转向全面,形成较完整的系列;市场开发则逐步向国内影响较大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发展,并进入海外市场。
  2、转型升级模式
  格力电器的转型升级模式也最有特点:立足于管理能力提升基础上,较专注于技术因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驱动市场份额的增长。
  为了培育“技术创新抢占制高点”的核心能力,格力电器每年拿出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上,在空调产品的研发水平上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累计拥有专利8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000多项。每年向市场推出众多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至今已开发出包括家用空调、家庭中央空调和商用中央空调在内的20大类、100多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规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