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网络”模式的实践


  [摘要] “三级网络”模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的需要,其中初级网络系统涉及面最为广大,在学生危机干预、知识普及和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在“三级网络模式”建设方面注重结合二级院系和学生社团的力量,探索出以建立二级院系心理咨询室为落脚点、心理社团为辅助,积极开展朋辈辅导和知识普及活动,并建立学生心理情况反馈系统等一系列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涵的工作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三级网络”模式 实践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高校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靠各二级院系和学生社团的力量,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发展。许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正是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级网络”模式。院系同学和辅导员构成一级网络,学校有关部门(学生处或团委等)、心理咨询中心构成二级网络,校医院心理门诊及社会心理咨询及诊疗专门机构构成三级网络。三级网络工作体系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运行机制,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之中,并在危机干预、知识普及、素质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高校实际工作中,一级或二级网络承担着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独立处理问题、为自己行为负责任等多方面能力的任务,很多发展性心理问题在一级或二级级网络阶段能得到解决。一旦学生发生心理危机问题时,初级网络若能及时做出反应,把问题抑止在萌芽阶段,则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大力推进“三级网络”建设,做好初级网络系统的预防、筛选和监控工作是关键。近年来,我校在“三级网络”模式建设方面注重结合二级院系和学生社团的力量,探索出以建立二级院系心理咨询室为落脚点、心理社团为辅助,积极开展朋辈辅导和知识普及活动,并建立学生心理情况反馈系统等一系列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涵的工作方式,并初见成效。一、二级院系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二级院系成立隶属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室,并建立一套咨询记录档案,以便日常咨询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咨询记录档案包括《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心理咨询室来访情况登记表》《心理咨询记录》(面询、电话)《短信咨询记录》《Ⅰ类(Ⅱ类)学生分流表》《心理预警记录》《高危学生情况记录》等等。
  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热线,提供电话预约或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咨询员采用轮班制度,接待预约求助的来访者。为弥补电话和面谈咨询未能达到的效果,特开通心理咨询邮箱和短信咨询。学生可以书信或短信的形式提出他们的疑惑和烦恼,咨询员给予书面或短信答复。咨询邮箱的建立和短信咨询的开通大大增强了咨询工作的有效性,也为一些不愿公开身份的来访者提供了便利。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不少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或咨询员咨询学习方法、考试、应付挫折、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和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困扰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二、规范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和日常工作
  
  二级院系开展朋辈咨询员选拔培训工作,经过考试,选拔出朋辈心理咨询员,并邀请学校心理老师对经过选拔和上岗培训的朋辈心理咨询员以及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专题培训学习。朋辈心理咨询员可以不拘于形式进行咨询和辅导同学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地点可以是宿舍、校园或者课室,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咨询辅导工作。他们还积极关注在UPI测试结果中的Ⅱ类人群,用不同的方式辅导帮助身边的这些“值得关注、可能有问题”的同学。在日常的咨询工作中,朋辈辅导的心理咨询形式也是被广泛应用,同学们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问题相类似,容易产生共鸣,通过互相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的方式达到咨询的效果。
  
  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做好心理普查
  
  1.建立二级院系和班级心理档案。建立二级院系学生心理档案,有效地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和某些突发事件。通过对院系全体学生UPI测试普查,筛选出重点关注人群并一一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咨询员对此进行定期分析、重点跟踪、重点帮助,特别是筛选出自杀高危人群,并予以重点关注。在院系的学生心理档案基础上,各班由心理委员制定更为细致详尽的班级心理档案。内容除了包括学生的基本背景资料、身心状况等固定信息外,增设不定期对此学生关注情况的记录,即每个同学的档案都是实时更新的。心理委员从日常的班级活动、相互聊天等方式获得同学的最新情况信息并予以记录,我们可以从档案中即时看到此同学现今所处的心理状态,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全面掌控。
  2.建立网络资源平台,做好心理普查。咨询室在中国心理网站内开通心理资源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可批量输入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更好的做到了网络档案的更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是档案信息化、系统化、现代化的一大突破。同时,网络平台又为学生提供网上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量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在咨询时从容面对。另外,在线测试可以方便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否属于“共性”的心理问题,使咨询工作更有针对性。
  
  四、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情况反馈系统
  
  由院系领导、学工办各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室专职老师做组长,各班心理委员做分组组长,每个宿舍指定一个认真负责的同学做心理反馈员,及时向心理委员反馈宿舍同学一些不正常的心理想法或某些可能酿成不良后果的心理想法。心理委员得到信息后立即反馈回院系,院系可及时上报学校一级心理防控系统开展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五、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编制心理自助知识小册子,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定期邀请专家为院系学生开展专题心理讲座,提高了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加强了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大学生压力与情绪管理》《愉悦自我,协调人际关系》等专题讲座。新学年初,结合新生教育对新生举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室的专职老师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为题对新生进行角色转变的心理适应性教育,让大家学会常见心理不适(如新生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等)的应对方法,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
  2.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编制相应的心理自助知识小册子。咨询室针对本院系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常见问题的编制自助小册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及自助知识手册》。册子以咨询室现实案例为蓝本,结合专业心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并辅之以深入浅出的自助心理调适知识。如《新生篇》《毕业生篇》《医学生篇》等,做到每年级人手一本相应知识小册子,作为同学们的心理保健防身一宝。
  
  六、成立心理健康发展学社,开展健康有趣的心理活动
  
  为了更好的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我们在二级院系社团组织里成立了“心理健康发展学社”。学社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定期举办学社沙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利用宣传栏、海报和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普及心理小常识;利用播放心理电影并邀请专业老师点评的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心理知识;利用心理问卷调查的形式切实了解大学生有关的心理现状;利用开展有趣的心理团体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了团体协作、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每年9月到10月间,学社举办以二级院系为单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月由一系列有关心理健康讲座、活动和比赛组成。在短短一个月内,学社陆续推出了专家讲座、团体辅导、团体游戏、大型户外心理知识图片展、现场心理测试与心理咨询、心理剧演绎比赛、征文比赛、心理影片赏析等特色活动。活动旨在宣传和推广心理健康的内涵,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自我教育、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推动校园文明。学生们在活动中强化自我参与意识,发挥自己的专长,增强自信,陶冶情操。
  现今高校特别是综合性的大学学生群体庞大,单靠学校一级的心理健康中心很难将工作铺开。深化推进“三级网络”模式需要注重初级网络建设,把学校的整体规划落实到二级院系以及班级的实施上,使学生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对待情绪压力问题、健全人格,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黄乔蓉,曾延风,冯铁蕾,张新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1).
  [2]冯亚莉,肖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
  [3]曾虹,李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J].陕西档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