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的3“O”模式


  阿里巴巴同博闻合作的新闻曾经着实让会展圈震了一震,线上巨头牵手会展巨头,怎么看都是一个“摩拳擦掌、奋发图强”的场面。而此次双方合作提出的“O2O2O”模式:从线上搜索配对、到线下展会面谈、再到买卖双方重回线上交易,依托于阿里巴巴的强大资源与信用担保,倒比以往的“会展互联网+”多出一份新意,颇有“会展+”升级版本的意味。“O2O2O”模式的未来如何,以及这扇“新大门”是否开得宽广得宜,我们请到几位资深会展人加以探讨。
  1.您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和博闻合作提出的“O2O2O”模式?
  郑路逸:我的看法是谨慎乐观、乐见其成。博闻是这次尝试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应该可以尝到甜头。不过我个人不认为这样的合作有很多的模仿空间,像博闻这样的展会主办巨头很少,像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更少,因此这样的模式的可复制对象不多。虽然没有看过双方的合作协议,但是不排除这样的合作具有某种程度的排他性。如果要再造一个这样的搭配,一头可能是需要京东或者亚马逊、另一头可能是要励展或者法兰克福这样的巨头才能复制,绝对有理由相信双方在合作上应该是基于一个双赢的基础开展的。对阿里来说,回想十年前阿里初创时,参加各大展会力推中国供应商平台会员和广大主办合作的场景,相信这次的选择性合作比十年前目的性更强。
  周景龙:关于他们提的“O2O2O”的模式,我个人认为倒不用特别在意,这只是一种形式。新的商业模式应该从客户的需求及产品和服务的特点来出发,适合线上的就在线上,适合线下的就在线下完成,这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场景思维以及全渠道营销。目前中国会展行业的管理运营水平相对比较低,很多展览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展会的互联网应用大多数仅在建立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阶段。未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将会对包括会展业的各个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然而真正具备这样技术能力的平台企业并不多,信息系统较完善的亚洲博闻和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合作,希望能够为会展业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满足展会各主体的商业需求,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从而带动整个会展业管理水平的升级。
  2.您认为这种模式在推广中会遇到什么瓶颈?
  张钢:我觉得“O2O2O”必然流于讨论而无法落实,首先这三个“O”不太满足展览会的利益,展会不会真心拥抱线上,展会的基因决定着它永远不会从第二个“O”再重新回第三个“O”,展会本身是截止到第+“O”,第三个“O”的受益者更多的是阿里巴巴。互联网、电子商务或者是大数据,和展览会合作的核心是提高展会的质量,为观众和展商服务,是把展会做得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符合双方甚至多方的利益,合作才能长久。
  我们公司围绕主办所做的“会展互联网+”工作的核心都是促进展商信息的发布和增加专业观众,同时也加强主办的管理和服务,使其互联网化,进而提升展会的竞争力。
  阿里巴巴虽然是巨头,但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分散,这样多的业务真正与能会展结合到何种程度,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就好比大家排队分蛋糕,虽然蛋糕很大,但是排队的人多,真正轮到你的时候,能分到多少呢?
  郑路逸:刚才之所以提到谨慎,是因为这样的推广方式会受到种种局限。O2O创业本来是两年前的大热,但今年进一步趋冷,一般现在在资本寒冬模式中能活下来的基本是低价高频的日常生活类或者是高价低频的O2O应用。展会场景本来就是低频的,很多展会本来就是一年一次,加上中国展览业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所培养的买家采购看展习惯,虽然“O2O2O”看似形成了一个全周期服务展商和买家的闭环,不过很有可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博闻在展览业是巨头,但是在阿里的体量面前是否能占到便宜很难说。2016年9月19日到22日,本人前往广州闻信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广告标识展和LED展上参观了阿里和博闻“O2O2O”的展台,展台上的系统显示的O2O2O solution系统上分明还打着一个Beta版字样,此时距离双方宣布合作已经9个月过去,以互联网公司的速度来说,这样的合作进程难言迅速。
  周景龙:这种合作的模式的瓶颈在于双方的互信、开放和融合,是否能达到可持续的互利多赢,为参展参会的企业带来真正的商业价值。
  3.从新闻曝出的信息看,“O2O2O”的信用担保等功能更倾向于外贸展,那么对于内贸展来说,怎样操作才能收获最大效益?
  郑路逸:我觉得更倾向于外贸展非常正常,也符合阿里的战略。这两年阿里在国际化上投入很大,从天猫国际开始大力走海淘路线,同时也协助更多的中国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可以说“O2O2O”模式正好响应了这样的需求。对于如何用好“O2O2O”模式,我更倾向于用展品来区分使用方法,以前一直讨论互联网会不会替代展会的命题,现在看来面对面的力量是展览业可以长期永续发展的核心。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那些轻工和消费品类的展会的展示需求从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被电商冲击得比较厉害,而那些技术类、工业类、复杂的展品需要眼见为实的展览会受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像后者这样的展览会其实应该更积极地去拥抱“O2O2O”模式,这样可以给自己的展商和买家更好的服务体验,贯穿整个展会生命周期。
  周景龙:以长城会的全球化拓展的历程来看,展会就应是国际化、规模化、平台化的,才会有具大的影响力。做成了内贸展有国际化能力不足和阶段性定位的原因,并且内贸展也同样解决信用的问题。
  谢宇:博闻和阿里巴巴的“O2O2O”模式的信用担保本质是一種融资服务,雅森自己也在打造一个垂直行业的APP,我们把它定位为B2B,而没有定位为O2O。我们同他们的模式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区别,对于博闻来说,是想给展商寻找更多的买家和机会,我们是把自己现有的资源进行了深一步落地,落地到将来他们可以在我们的APP上直接下单。不仅仅是在展会上的商机对接,也就是说直接帮助用户做生意,这种服务也是全年的、全时的服务。反过来说,展会反而会变成企业活动的一部分,承担维护客户关系的角色,打个比方,如果企业80%的销售是在平台上进行,可能他再来展会就仅仅是与客户见面,而非以往的模式在展会上达成订单。